第335章 出師不利,各施奇謀(1 / 2)

加入書籤

薑桓楚帶領二十萬大軍再次討伐西岐叛逆,聲勢浩大,諸侯盡知。

此番征討大軍以冀州侯蘇護所部五萬人為先鋒,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火速向前線的張奎部靠攏。

蘇護謀得先鋒一職,自然想要在天下諸侯麵前表現一番,他讓大將鄭倫帶五千人馬先行一步,去與張奎部匯合,自己也好在紂王和百官麵前討得頭彩。

可就是這個決定,差點讓蘇護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鄭倫原是度厄真人的徒弟,學得竅中二氣,將鼻一哼,響如鍾聲,並噴出兩道白光,吸人魂魄。他在上次冀州之戰時大放光彩,被蘇護破格提拔,現已經成了冀州軍中的二把手,僅位於蘇護之下,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想那度厄真人與闡教眾仙交好,在破十絕陣時,還萬裡迢迢前來,將定風珠借給闡教十二金仙去破陣,由此可見,雙方屬於盟友關係。那麼問題來了,鄭倫夾在中間,兩麵為難,要麼得罪師門,向闡教弟子開戰;要麼得罪朝廷,倒戈相向。

鄭倫思索半天,得出個驚人的結論。想那聞太師、武成王皆為一代英雄豪傑,他們二人尚且都先後身隕,更何況是東伯侯薑桓楚東拚西湊起來的部隊,焉能勝過闡教弟子支持的西岐大軍。

為將來計,還是倒戈相向更為妥當。如此運作,一來不至於得罪師門;二來也為自己謀個好前程。

說乾就乾,鄭倫帶著本部三千烏鴉兵和兩千騎兵,以日行百裡的急行軍趕到商周邊境,眼見就要抵達張奎所部。突然他們繞了個彎,避開張奎大營,一頭紮進西岐領地消失不見。

數日後傳回消息,鄭倫率領五千精銳,投靠西岐叛逆。

此消息傳回,直接把蘇護驚呆了,他怎麼也沒想到,一向忠誠可靠的鄭倫,竟會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舉,更是將自己和冀州軍推到了懸崖邊上。要知道朝廷上上下下對於自己指揮的冀州軍到底能不能打硬仗,持懷疑態度的大臣不在少數,他們都緊盯著自己的一舉一動。鄭倫投敵,無疑是把自己和所有冀州軍架在火上烤。

蘇全忠憂心忡忡的對蘇護說:「父親,如今鄭倫那廝投敵,朝中百官焉能放過我們,縱然有妹妹在紂王麵前說情,恐也難堵悠悠眾口。為今之計,我們隻能破釜沉舟,立下一潑天大功,方能以贖前罪。」

蘇護問曰:「你有何良策,不妨說出來聽聽。」

蘇全忠:「不如我們將計就計,就以紂王怪罪冀州軍為理由,去西岐薑子牙處詐降,然後聯合張奎部裡應外合,一舉打垮叛軍。」

別說,這蘇全忠的膽子還真大,竟然想冒著極大風險全軍詐降,以達到裡應外合的目的,此計要麼大獲全勝,要麼全軍覆沒,沒有第三種結局。

蘇護思來想去,數日都下不了決定,茲事體大,難以抉擇。

這時,朝歌方麵傳來旨意,要冀州侯蘇護穩紮穩打,先去與張奎部匯合,不得貪功冒進,謹防中了西岐賊子的圈套。

全篇聖旨並無點半責備之意,這讓蘇護蘇全忠父子倆又驚又喜,可他們不知道的事,為了這章旨意,整個殷商朝廷都吵開鍋了,大臣互相對立,隻差沒有大打出手。

原來當日鄭倫投敵的消息傳回朝歌,朝廷震怒,這還是開戰以來,頭一個不戰而降的商軍將領,算是開了歷史的先河。

想那聞太師和武成王雖然戰敗,但都寧死不屈,以身殉國。還從沒有過主動投敵的將領,更別說是不戰而降的。

紂王那叫怒啊,直接就下令去冀州抓捕鄭倫的九族,要將其全部誅滅。可那鄭倫就孤家寡人一個,甚至連妻兒都沒有,更無從得知其祖上是誰,這就很尷尬了。

費仲早就看不慣上次尤渾推薦蘇護為西征大元帥,兩個弄臣算是徹底對上了,站出來奏曰:「啟奏陛下,鄭倫的確罪該萬死,但那蘇護也有失察之舉,理應一並處罰。想那鄭倫乃是蘇護親自挑選的先鋒官,帶領冀州軍最精銳的部隊在前麵開路,此番倒戈敵軍,不得不說是蘇護重大失誤,理應罰之。」

不少大臣紛紛點頭認同這一觀點,畢竟這事造成的後果太惡劣了,天下諸侯都看著吶!

紂王若不是特別寵愛蘇妲己,怕是早就下旨嚴辦蘇護了,也正因為蘇妲己的緣故,才讓紂王下不去手,強忍怒火,不好發作。

尤渾身為弄臣,知道紂王心中所想,站出來為蘇護說情:「陛下明鑒,現在正值用人之際,切不可因小失大。且讓蘇護在前線戴罪立功,方為上策。」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他的小嗲精甜又颯 扶天問仙 大唐:開局錯認皇後當嶽母 廢妃上位:邪王,請躺好! 大明:我真不想成為太醫啊 龍族:重生歸來我路明非屠神證道 我在東京召喚黑影兵團 重回星際後我嫁給了殘疾上將 神醫棄妃:邪王,別纏我! 都市:騙子們都說到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