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五花八門的傳道(1 / 2)

加入書籤

三教弟子開啟百家爭鳴,發展道教分支,有能乾的,也有笨的。一係列操作下來令人啼笑皆非的比比皆是,但儒道法三家的成果,卻逐漸展現出來,特別是法家,成果驚人。

先說玄都,他可是當過天皇伏羲老師的人,一身教學經驗豐富,按理說推廣道家應該手到擒來,可偏偏就出了大問題。

玄都最開始的想法很簡單,按照老子平時教他的辦法,無為而治。他先是找到周天子,希望其能重祭奠、禮樂之類的事,采取無為而治的辦法來治理天下。

此時的周朝,自平王東遷以來,王權進一步衰落,不能擔當共主的責任,諸侯勢力不斷坐大,形成春秋戰國形勢。若是再按無為而治,隻怕用不了幾年,周天子也要完蛋。

不出所料,玄都剛出手就碰了一鼻子灰,被周天子罵出了王宮。

玄都也不氣餒,轉而看向某個諸侯國,希望將它作為榜樣,昭示天下。這個諸侯國不是別過,正是魯國。

魯國乃是周朝諸侯國,姬姓魯氏,侯爵。起初疆域較小,封土不過百裡,後來陸續吞並了周邊的極、項、須句、根牟等小國,並奪占了曹、邾、莒、宋等國部分土地,成為方百裡者五的大國。國力最強時,疆域北至泰山,南達徐淮,東至黃海,西抵山東定陶一帶。為周王朝控製東方的一個重要邦國。

經過玄都的一番說教,魯國國君也不知怎麼想的,真的同意將國家打造成禮樂之國,為天下諸侯表率。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麵,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世人稱「周禮盡在魯矣!」

魯人漸漸都知道禮有「經國家,定社稷,利後嗣」的功能,因而他們認識到「服於有禮,社稷之衛也」、「無禮必亡」,對周禮懷有極大熱忱。

可問題隨之也開始逐漸暴露,眼下乃是春秋戰果時期,屬於大爭之世,諸侯國之間征戰無數,真的到了所謂的無月不戰的地步,哪有精力來搞這套虛的東西。

是以魯國越推行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它的國力就越差,不但震懾不了其它諸侯國,連自己國內都禍亂頻發,從一方大國衰敗成極弱不堪的小國。

天下諸侯見了,哪裡還敢仿效,紛紛對道家思想望而卻步。

玄都首戰失利,急匆匆的來找謝天虎商量對策,因為來此之前老子就有過交代,凡事遇見難題,可往你那謝師侄處多商量商量,他小子辦法多,定能幫忙解決。

謝天虎聞得玄都到來,熱情的接待了他,幾句交談後就明白前因後果。

「玄都師伯明鑒,您推廣的道家思想和多寶師伯推廣的儒家思想其實都是治世學說,若強行在亂世中推行,吃力不討好。現階段,莫不如仿效多寶師伯的辦法,如何?」

說起多寶道人的辦法,那就相對實用多了,就兩個字:收徒。

多寶慧眼識人,收孔子與門下,教導他儒家思想,並讓其傳播出去。但多寶也知道他的這套儒家學說在亂世中很難有一番作為,而是為將來和平治世時準備的。

是以多寶對孔子說道:「徒兒,你可先廣收門徒,將儒家思想傳播出去,等到將來天下一統之時,自有帝王之家將其發揚光大。待你功成之時,為師自會親自送你入輪回,然後接你回金鰲島,享受仙福。」

孔子從其言,開始四處收徒,收得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他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當然,這又是後話了。

玄都恍然大悟,依葫蘆畫瓢,也開始收徒。他想自己推廣的道家和道教乃是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若不然打著師傅老子的名頭去行此事,定能事半功倍。

於是乎,玄都化作老子的模樣,開始周遊列國,把老子的思想編撰成《道德經》,傳與函穀關守將尹喜,讓他將此書傳播出去,待天下一統後,任憑帝王之家拿去使用。

一切做完,玄都那顆懸吊吊的心才稍微安穩了些。

多寶推廣的儒家和玄都推廣的道家雖然大局已定,但要開花結果尚需時日,比起金靈聖母推廣的法家,就有些小巫見大巫了。

金靈聖母推廣法家,首先就把管仲收為徒弟,傳播法家思想。

要說這管仲,絕對是法家思想的先驅,他的一些見解和金靈聖母不謀而合。

金靈曾今問過管仲:「依你之見,當今法製中,需要改善之處何也?」

管仲想了想,回答道:「輕重魚鹽之利,以贍貧窮。對於樹木、六畜和人口抽稅要適當減免。這樣才能通貨積財,富國強兵。」

這些話在旁人聽來,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想那樹木、六畜和人口抽稅乃是所有諸侯國中最重要的稅收來源,而管仲卻提出要輕徭薄賦。而統治鹽鐵的經濟政策,這在諸侯國中也是沒有出現過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他的小嗲精甜又颯 扶天問仙 大唐:開局錯認皇後當嶽母 廢妃上位:邪王,請躺好! 大明:我真不想成為太醫啊 龍族:重生歸來我路明非屠神證道 我在東京召喚黑影兵團 重回星際後我嫁給了殘疾上將 神醫棄妃:邪王,別纏我! 都市:騙子們都說到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