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繼續潛伏(1 / 2)

加入書籤

「這個仇一定要報!」沈千舟怒目道。

「千舟,在你看來,南京為何這麼快就被日軍攻破了?」於春曉問道。

沈千舟聽後思量片刻,

「國民政府守衛南京的總方針是作「短期固守」。也就是說,南京的失陷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但沒想到「短期固守」的時間竟然如此短,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仔細分析這場戰役, 不難看出個中原因。」

「什麼原因。」葉曉晚問道。

「一是戰略上的錯誤。

抗戰爆發後,軍事委員會認識到,中國的對日戰爭隻能是持久戰、消耗戰,然而他提出的戰略原則卻是防守作戰。

在南京保衛戰前,中國軍隊集中兵力於南京城郊,做消極防禦,固守孤城如同坐以待斃。

而當日軍進至南京城下時,南京衛戍部隊奉命不得主動出擊,而采取分兵把守的下策, 每個部隊負責的正麵防禦都很寬,缺乏縱深配備,也沒有充足的預備隊。

日軍進攻時,集中兵力專攻一點,致使中國軍隊處處被動挨打。在激戰中,有的部隊提出主動出擊的計劃,也得不到批準。

例如守衛紫金山、蔣王廟一帶部隊曾於敵猛烈圍攻之際,聯名建議,趁敵出動進攻之機,集中全部機動兵力,主動出擊敵駐地,威脅敵人後方,以爭取主動。

可是,這一出奇製勝的戰鬥方案,竟未獲批準,致使紫金山陣地更趨危急。

此種戰略思想上的錯誤,貫徹南京保衛戰的始終。」

「是啊, 戰略上的失誤, 比戰術上更可怕。」葉曉晚道。

「二是軍力上的差距。

參加南京保衛戰的部隊總兵力15萬人左右,但大部分是剛從上海戰場撤下來的殘缺部隊,老兵很少,新兵大都沒有受過訓練,許多連槍都沒打過。

據時任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部參謀處第一科科長的統計:守軍中,能直接同敵人廝殺的戰鬥兵隻占60%,剛入伍的新兵又占了將近40%。而且中國軍隊嚴重缺乏重武器裝備。

在南京展開激戰時,空軍戰機己損失殆盡;海軍主力艦艇一部被炸毀,一部已撤至長江中上遊。日軍負責攻擊南京的華中方麵軍共轄9個師團,除1個師團留作上海的警備部隊外,其餘幾乎都投入南京作戰,總兵力10萬人左右,都是剛剛調到中國戰場來的作戰部隊,大多由訓練有素的老兵組成,戰鬥力較強。

在武器裝備方麵也具有明顯優勢,作戰時有新式坦克、火炮等重武器裝備,並且還有飛機和艦艇的炮火支援。」

「我們以十倍的兵力投入到上海戰場,卻未能奪下匯山碼頭,造成上海戰場的被動。而日本人利用武器的先進, 取得勝勢,輸的太可惜了。」

「的確是這樣,除了武器上的差距,防禦工事存在嚴重的缺陷。

南京外圍陣地的防禦工事雖經營多年,但大部分不符合實戰要求。淳化鎮、牛首山一帶陣地上構築的鋼筋水泥工事,有的用土埋著,有的門打不開。

而機關槍掩體的槍眼做得都很大,很容易被敵人發現進而集中火力加以摧毀。

位於四郊的炮台工事,雖以鋼筋水泥構築,但「暴露而且密集於狹小之地域」「完全不切實用」。

更惡劣的是,中山門至光華門之間的城牆上構築的永久工事,隻是在外麵塗了些水泥,內部的橫梁多以竹子充數。

戰士一腳踏在暗堡上,暗堡頓時塌了半邊。由於布防倉促,南京警備區並沒有給所有的部隊配發工事分布圖,再加上各處工事和大量民居混在一起難於查找,於是有的部隊在這方圓十幾平方千米的地麵上疲於奔波尋找防禦工事。」

「正因為這些原因,造成傷亡那麼大的。」

「的確,據各方數據綜合分析,中國軍隊在南京保衛戰中損失大約10萬人是可信的數據。

而在戰鬥中真正陣亡的人數並不多,多數官兵死於混亂的撤退中以及被日軍俘虜後殺害,而造成這一後果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製定防守計劃搖擺不定。

在南京保衛戰前,據於春曉傳給我的消息。軍事委員會始終處於戰略企圖的矛盾之中。會戰之前他力排眾議,做出了短期固守的決策,並從主觀願望出發,認為預期防守在1月至2月。

當得知日軍正包圍南京、守軍麵臨被圍殲的危險時,從保存力量的角度考慮,又改令撤退,然而命令中卻又含糊其詞,電報發出後次日又有動搖,再以信函形式要求衛戍司令及副司令,希望「能多守一天就多守一天」。

可以說,軍事委員會的決心猶豫、徘徊於撤與守之間,已經犯下了兵家大忌。

當初為了表示破釜沉舟,背城一戰的必死決心,要求將下關到浦口間的渡輪撤退,禁止任何部隊和軍人從下關渡江;並通知在浦口的胡宗南第一軍,由南京向北岸渡江的任何部隊或軍人個人,都予以製止,如有不聽製止的,可以開槍射擊。

這一看似英勇的做法恰恰違背了軍事科學的最基本定律,即無論統帥的決心和熱情大小與否,都必須和當時的軍事態勢及客觀環境相結合,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事實證明,正是這些舉動為後來部隊撤退時無船可用埋下了伏筆。二是撤退時組織無力。」

「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原因?」葉曉晚又問道。

「南京保衛戰中,高級軍官在組織撤退時混亂無章是造成傷亡慘重的重要原因。

首先,由於安排不周,大部分部隊沒有按計劃撤退。

12日,宣布部隊突圍、撤退的命令後,考慮到時間緊迫、人多船少的客觀情況,明確規定隻有衛戍司令部各機關及其直屬部隊、第36師由下關碼頭渡江,其餘部隊均由正麵突圍。

這一原則本比較切合實際的。但到正式宣布撤退令時,他又補充口授命令其他部隊如不能全部突圍,有輪渡時,可以過江向滁州集結。如此一來,許多原定突圍部隊均蜂擁至江邊,數量接近9個師。

由於人多船少,渡江時,秩序極為混亂,有的船開動後,遭到岸上部隊開槍射擊;有的裝載過重沉入江中,許多求船不得的官兵,拆取店戶門板自作木筏,冒險渡江,造成數以千計人淹死在江中。

其次是通訊不暢也造成了損失。

當唐生智下達撤退的命令時,用無線電通知處於監軍胡宗南的第一軍,可是不知什麼原因,命令沒有傳到南京長江北岸的守軍,造成北岸的守兵以為渡江的部隊是逃兵,就開槍射擊,直到渡江後才停止射擊,也造成數以千計的人員無辜傷亡。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我在大唐養蠱成仙 仙府長生路 輪回千萬世,生死看淡 飼養魔君後我成了三界團寵 鬥羅:我以無窮武學打穿世界 我有七個天賦異稟的姐姐 清閒小王爺 王者之人在直播,教練讓我上場! 苟在神女仙門當隱藏大佬 他的同桌又酥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