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壺口瀑布看黃河(1 / 2)

加入書籤

在趙州橋遊覽了大約兩個小時之後,,我們就駕車直奔山西省太原市。沒走多長時間,我們的車輛就駛入了一片崇山峻嶺之中。這片崇山峻嶺就是太行山。

太行山呈東北西南走向,北起北京西山,南抵河南王屋山,西接山西五台山和呂梁山,東臨華北平原,是一條橫臥四省市綿延四百多公裡的巨大山脈。這條山脈具有三個地形特征:第一個地形特征是北高南低。山區大部分山峰海拔在一千二百米至一千八百米之間,海拔超過兩千米的五座高大山峰都坐落在山區北部,最高峰是坐落在最北部的小五台山,海拔為二千八百八十二米。第二個地形特征是東陡西緩。山區地質基底是復式單斜褶皺,東側為斷層構造,相對高差達一千五至兩千米,屬於地震強烈活動帶,山前發育典型的洪積扇以及洪積平原,對夏季風有明顯阻滯作用,迎風坡降水較多,並形成暴雨區。第三個地形特征是位居要津。發源於山西高原的許多河流都從這裡穿山越嶺流向華北平原,分別匯入海河水係和黃河水係。因為受到眾多河流的切割,山區內部多橫穀,當地稱為陘,古有太行八陘之稱,是一條連接中國東西部的交通要道,歷來被視為兵家必爭之地。從春秋戰國直到明清,兩千多年間烽火不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一二九師曾在這裡建立太行山抗日根據地。小英雄王二小和狼牙山五壯士,就是來自於太行山抗日根據地的抗日英雄。

太行山南段和北段為石灰岩組成,中段有部分片麻岩,具有海相沉積地質構造,出土過大量遠古海洋生物化石。二十八億年前,太行山所在地區曾被海水淹沒,沉積了巨厚的碎屑岩、含鐵矽質岩及碳酸鹽岩,受五台運動和呂梁運動的影響,區內古老的地層普遍遭受褶皺變質,並伴隨有斷裂和石英岩脈的侵入,逐漸形成了混合岩化的結晶基底岩層。自距今十八億年的呂梁運動以後,區內地殼進入差異升降階段,並由此導致了海水的進退往復,分別形成了中元古代地台沉積蓋層,以及上覆的古生界寒武、奧陶、石炭和二疊係地層,其中奧陶和二疊係為含煤地層。發生在中生代的燕山運動,使太行山新華夏式褶皺帶逐漸形成,並發育太行山前深大斷裂帶。發生在新生代的喜馬拉雅運動使太行山強烈隆升,而山前的華北平原則相對下沉,最終形成了聳立在我們麵前的這條山脈。太行山是中國東部的一條地理分界線。東部的華北平原是落葉闊葉林地帶,西側的黃土高原是森林草原地帶和乾草原地帶,兩側的植被和土壤垂直帶特征存在明顯差異。山區內部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降水量約五百三十四毫米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雖四季分明,但冬長夏短。

駛入太行山之後,來來往往的運煤車就成群結隊地出現在我們眼前。太行山地區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東麓的斷陷盆地中分布有井陘、臨城、峰峰、六河溝等著名煤礦,西麓的山西高原更是中國的主要煤炭產地,煤炭產量占全國總產量四分之一,名列全國第一。因此,行駛在這裡的一輛輛運煤車,就像遊走在中國經濟大動脈中的一顆顆紅血球,正在為蓬勃發展的中國經濟輸送著源源不斷的能源。

穿越太行山,我們就從華北平原來到了山西高原。山西高原是黃土高原的一部分,黃土高原是中國的第三大高原,也是世界最大的黃土覆蓋區,占世界黃土分布百分之七十。它東起太行山,西抵烏鞘嶺,南連秦嶺,北接長城,跨越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河南、內蒙古七省區,其中包括隴西高原、隴東高原、山西高原、陝北高原、關中盆地和寧夏平原,東西長一千多公裡,南北寬七百五十公裡,麵積約六十二萬平方公裡,平均海拔八百至三千米,黃土沉積厚度最高可達一百五十至一百八十米,地貌特征以水蝕地貌為主,溝壑縱橫塬墚交錯,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降水量為四百六十六毫米。除了黃土高原,中國還有三大高原。這三大高原就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和雲貴高原。青藏高原是中國的第一大高原,也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地區,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極之稱。它北起昆侖山和阿爾金山,西抵喀喇昆侖山,南到喜馬拉雅山,東至祁連山和橫斷山,跨越西藏、青海、四川、新疆、甘肅、雲南五省區,以及中國、不丹、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八個國家,其中包括阿裡高原、藏北高原、青海高原、川西高原、鬆潘高原、藏南穀地和柴達木盆地,東西長三千公裡,南北寬兩千公裡,總麵積約二百五十萬平方公裡,境內麵積二百四十萬平方公裡,平均海拔四千至五千米,冰川麵積約四點七萬平方公裡,占全國冰川總麵積百分之八十以上,地貌特征以冰蝕地貌為主,冰磧堆和凍土帶隨處可見,因為地形垂直落差較大,具有熱帶、亞熱帶、高原溫帶、高原亞寒帶,高原寒帶等多種氣候類型,年平均降水量五十至五千毫米。內蒙古高原是中國的第二大高原,也是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它東起大興安嶺,西抵馬鬃山,南到陰山,北至蒙古,跨越內蒙古、寧夏、甘肅三省區,其中包括呼倫貝爾高原、錫林郭勒高原、烏蘭察布高原、巴彥淖爾高原、阿拉善高原、鄂爾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東西長二千公裡,南北寬五百公裡,麵積約一百三十萬平方公裡,平均海拔一千至一千四百米,沙漠麵積約一百萬平方公裡,占全國沙漠麵積百分之三十八,地貌特征以風蝕地貌為主,地勢平緩山脈低矮,屬於溫帶半乾旱氣候,年平均降水量五十至四百五十毫米。雲貴高原是中國的第四大高原,也是一個由石灰岩構成的高原。它西起橫斷山脈,北抵四川盆地,東到雪峰山,南至老撾、緬甸和泰國,跨越雲南、貴州、廣西、四川、湖北、湖南六省區,其中包括雲南高原和貴州高原,南北長一千多公裡,東西寬三百至五百公裡,麵積約四十萬平方公裡,平均海拔一千至兩千米,石灰岩沉積厚度最高可達五千米以上,地貌特征以岩溶地貌為主,遍布孤峰、石林、溶洞和地下河,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降水量一千五百至一千七百五十毫米。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中山國:橫刀立馬踏塞北 夏與黎北與冥 黑暗的黎明:兒時之夢 修真界第一貓大人 太空求生之歐皇與非酋 神的開始 異盪江湖 對於修仙的高階扔石頭方法 我是邪神,從不騙人 北湖詭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