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峰回路轉(1 / 2)

加入書籤

佛子從容道:「江南古利雖多,奈何佛法不興,這些個名寺便如荘園,坐擁良田萬頃,廣納仕紳供養,出家眾不過是點了戒疤披上僧衣的俗世之人,視住持如功名;十年間打點宣政院各級官員、江南臬台司衙門等,總數逾此,」

伸出右手食中二指。

行深麵色微變,強笑道:「兩千兩雖是大數,但我等方外之人……」

慈惠和尚見佛子手勢未變,笑容如古井般平靜無波,諱莫如深,心念電轉之間舉袖一攔,沉聲道:「別丟人了,是二萬兩。光是用來打點宣政院和臬台司衙門的賄金,總數就超過二萬兩白銀。」

殿裡寂然無聲。除了粗濃的呼吸,更無一人開口。

在場二十餘人都是央土名剎的青壯輩,學問僧非是鎮日躲在藏經閣裡鑽硏典籍,常與達官顯貴來往,都是見過世麵的,雖知江南殷富,這數字仍遠超過眾人的想象。

若有現銀二萬兩,還爭撈什子住持?幾輩子也揮霍不盡了!

行深吞了口唾沫,強抑麵上筋跳,一張黝黑的麻子臉雇如屍殍,澀聲道:「那那人……當成住持了麼?」

佛子搖頭。

「據說近有疾患,身子不好了。宣政院裡有個說法,欲於論法會後,推動天下佛昵一統,由央土僧團中簡抜壯年有為、才德兼備的學問僧,來擔任江南寺院的住持,以洗頹風,度化江南萬民。」

宣政院是太宗一朝才有的,專責管理佛教相關事務。南境臣服後,段正淳上奏朝廷,極言小乘於南境諸國行之有年,教團組織發展成熟,不宜以央土大乘的宗法、因俗度之,乞設一中立機構管轄,如接待諸國使節的客省,負資安排南境教團的朝覲、交流等,而不涉教團內部諸務。

其時太宗大力推行釋教,看完段思宗的摺子,不但準了宣政院的設置,更分擴為管理央土教團的「樞院」與南陵教團的「南院」,正二品的宣院總製之下,另有兩院院使、同知、副使等官員,說是「專管天下僧尼的中書省」亦不為過。

江南班:有教團,各寺住持名義上由朝廷指派,可宣政院裡的都是官,是進士出身的讀書人,把住持之位當作世俗功名,可蔭可補,但看如何周旋。大抵上做得新住持的,十有**是寺中掌權之輩,錢帛在手,利於敬謝打點,居然也維持「一寺相承」的傳統,師歿徒繼,次序井然,這麼些年來沒出過什麼亂子。

佛子透露的訊息,登時讓現場炸了鍋。

這些央土名寺的學問僧個個自視甚高,十五六歲便嶄露頭角,顯現過人的聰穎博學,日積月累有了點名氣,才被派來與會;但同儕間競爭寺中高位,激烈的程度不亞於廟堂奪權,僧多粥少,誰也不敢說自己能出線。擠不上位子的,到了七老八十仍是一介學問僧,那就十分淒涼了。

而佛子方才隨口說的數字,此刻突然顯現意義:百年古剎就有四百七十二座,算上未滿百年的,怕沒有幾千座!江南和尚連經都未必能讀,除了坑蒙拐騙、吃喝嫖賭,正經的就沒會半點,看在這些央土僧人眼裡,何異於豚犬!

若能外派江南,人人都有自信壓倒這些顢預的假比丘,掌握僧徒百姓,甚至君臨一座大寺,那種十年之間能送出二萬兩紋銀的千年古剎,再不必於央土教團的夾縫中苦苦求存,與陰險的同儕、偏狹的師長爭得你死我活……

一個冷硬乾澀的聲音,打破了眾人眼前五光十色的幻想。

「我沒聽說過這種事。」

法正依舊麵無表情,看不出喜怒。自他入殿以來,始終走在佛子身後丈餘處,比起其他刻意回避的僧人,已是站得最近的一個。

「宣政院不預教團宗法,乃是仁德朝以來的定製。把央土僧人派到江南當住持,總製大人從沒說過這樣的話。」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錯嫁新娘:冰山總裁太黏人 不會真有人覺得師尊是凡人吧 駙馬不是贅婿 花醉的爬蟲館 今天也被係統坑了 封魔符籙 都市劍譚 這次我要當球星 網遊之王者再戰 蠻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