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1 / 2)

加入書籤

唐初時天下分為『十道』,後來隨著時移事易又有了『十五道』,其中山南東道、山南西道,一聽就知道是天下腹心。而淮南道、江南西道、江南東道等地也一聽就明白是新興起的富裕地方,越來越為朝廷倚重。

至於嶺南道、黔中道這些則恰恰相反,雖然被收入了版圖之中,卻始終給人以邊陲蠻荒地的感覺而事實上也差不多,嶺南、黔地很多地方,在唐朝鼎盛時期也隻是『羈糜』管理而已。而等到大唐衰落,對這些地方自然也就失去了掌控力。

在唐末之後近百年的亂世後,天下也不再是原本『十五道』那樣規矩的樣子。而是隨著割據的軍閥各自劃定地盤,另有一套代稱,道、州、縣的行政區劃名存實亡。

黔州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這裡原本屬於劍南道——劍南道的核心在北邊巴蜀,至於南邊的廣大地區說是歸入了劍南道,實則一部分有山中夷民聚寨而居,一部分由南邊的『大禮合』實際控製,一部分更近劍南道右邊的黔中郡。

黔州就是第三種情況,連命名都可以和『黔中道』對照來看。

這塊地區對於中原地區的人來說就是化外之地,到了渝州之後,還要一路南下,經百節、東溪、桐梓、永安等地才能抵達。而在黔州之中也偏南的地區是『播州』,與巴蜀之間還有珍州、夷州等相隔。

來到播州之後就可以看到迥異於中原的世情風俗——這裡自古以來便居住著百僚,漢時的『夜郎國』就在此處,如今更是漢夷雜處。

這塊土地上主要的夷民是『仡佬人』,是先時百僚中的一支。他們男女都穿貫頭衣、著筒裙,女子梳椎髻,男子包頭巾,性情悍勇,定居於此,以漁獵、采集為主要的生存方式。而在播州,除了這些仡佬人,也有許多漢人。

這些漢人大都是百年前隨楊家收復播土的將士後人,在這塊土地上為了求生存,也是因為時移事易,雖然整體上還是保持了漢人的生活習慣,卻也難免為當地人改變。

而隨著楊家入主播州,帶來了先進的農耕技術,播州變化也極大。許多夷民也學會了耕作,改變了原本的漁獵生活,開始在開墾的水田裡種植稻米等作物。另外,生活習俗也變化不少漢夷雜處,變化的不可能隻有一方。

播州下轄兩縣,遵義縣與芙蓉縣,州治在遵義縣。這主要還是開發程度不夠,人口聚集有限,有兩縣都有些勉強。其中芙蓉縣縣城裡才四五百戶百姓,遵義縣稍多,也不上一千戶。不過在縣城之外,倒是有很多關隘寨堡。

這其中有些是仡佬人自發聚集的寨子,有些則是屯戍軍隊所用。楊家在播州以武立足,經過百年打敗了播州及周邊很多勢力,才實際掌握住了播州然而天下並未統一,更別說這裡是漢夷雜處的邊陲之地,易守難攻之地營建屯堡,訓練軍隊、半軍半墾是必然的。

不過,總體來說,遵義縣及其附近還是播州發展的最好的地方。遵義縣城之外,除了一些百姓的田地,更多的是仡佬人大戶以及楊氏的莊園——他們在這周邊開墾荒地,借助這片土地上豐沛的水熱,很快發展了起來。

百年後的如今,這裡光隻是屬於播州候楊界的莊園就有大大小小十來個!除了太平莊這個最先開墾的大莊園,最重要的大概是『養馬城』。這裡是楊氏養馬的地方,養出來的馬不止供應自家軍中,也會販到巴蜀等地,換取鹽巴、絲綢等商品。

養馬城地形開闊平坦,水草豐美,在春日裡綠草如茵,遠眺看去就是一塊天然的綠毯子。養馬城邊上有小山丘,其中除了楊家別苑,還種滿了桃樹,當下正是桃花開放的時候,桃花林中落英繽紛,美不勝收——楊氏子弟每到這時節,常有結伴來此,既可以盡情打馬,又可以桃花林裡踏青。

春日裡,陽光明媚的午後,幾個子弟就騎著各自的馬在養馬城的草地上飛馳而過。跑過好遠一段路,都快到養馬城的邊邊上了,這才勒住韁繩。這幾個子弟氣質上有相似之處,都是騎術嫻熟、身體健壯、皮膚黝黑、眼睛明亮,威風凜凜的樣子。

他們有的是仡佬人哪個頭人的子侄,有的是楊氏的子侄姻親,在播州這地界上是毫無疑問的貴公子。這就讓他們擁有了充足的營養、較好的教育、自信的舉止,區別於一般的平民子弟。

但他們又不同於中原地區那些貴公子,在民風輕剽、四麵有敵的土地上,哪怕是楊家子弟也不可能做個文弱公子,習俗上更不可能用『文質彬彬』來要求年輕人。

事實上,他們從小學習騎射武技,平日裡最大的消遣遊戲就是騎馬狩獵。除此之外,日常遊戲也多在戶外,蹴鞠、馬球、捶丸這些這樣的山林水土、民風習俗,在外人看來是很可怖的,覺得這裡有瘴氣毒蟲、尚武任俠,不宜人居。但對於從小生活在這裡的青年男女就不是那回事了,這裡的山水使他們強健而活躍,這裡的風俗也沒有中原的拘束,更讓他們大膽而直接。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全民領主:我的亡靈會裂變 嬌妻盛寵,九爺很強勢 快穿之冷宮修煉手冊 蝕心錯愛:秦少的心尖醜妻 八零寵婚:嬌嬌甜媳致富忙 民國穿越書中舊事[穿書] 總裁老公壞又甜 農女福妃 : 拐個王爺開鋪子 重生過去從四合院開始 我的絕美禦姐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