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俾斯麥,我是來求教外交問題的(2 / 2)

加入書籤

任內成為了『神聖同盟』和英俄奧普的核心人物,親手推動了四大國的建立開啟了大國掌控歐洲時代。

他反對一切的民族主義和自由主義以及geng運動,在諸國形成了「正統性主義」和「大國均勢為核心的梅特涅體係(也被人稱為維也納體係),這個體係維持了30多年,直到1853-1856年的沙俄帝國和英國在克裡米亞戰爭中打起來,四國同盟以及維也納體係的統治歐洲格局才宣告瓦解。

但這時候的梅特涅已經在1851年就退出了政壇,直到1859年死去也沒有再出現在公眾人前。

俾斯麥對於梅特涅一直視為偶像級別的存在,特別是他的均勢外交,一直都是俾斯麥模仿的對象。

事實上,他現在用在普魯士身上的,也是如此做。

交好沙俄,特別是威廉一世的親妹妹夏洛特公主,還是當今沙俄太後的時候,亞歷山大二世母親;

同時緩和跟奧地利帝國的關係,讓兩國在德意誌邦聯的框架之內,展開德意誌邦聯的主導權之爭;

向法蘭西隱藏實力,讓拿破侖三世放低警惕,麻痹對方。

普魯士經過這些,把普魯士王國在其他國家眼中的威脅降到最低,讓其他國家進行內耗。

同時讓腓特烈王儲跟英國維多利亞女皇女兒聯姻,1858年迎娶了她的長公主維多利亞公主。

普英聯姻鞏固了普魯士對於別國的威赫力。

因此普魯士王國在各大國中地位十分穩固,讓人難以忽視的同時,又覺得是個難以產生威脅的國家。

這就是均勢外交,不過他的均勢外交更自私點,那就是那是相對於普魯士王國的均勢,而不是整個大陸,甚至就連英國也被他算進去,而不是梅特涅時期的,英國在維也納體係確立時,被英國占盡了便宜。

等等!

俾斯麥若有所悟的看著皮爾森,比利時就是那時候英國一力主張要求劃給荷蘭的,同時以此來,從荷蘭身上獲取了錫蘭島和好望角等海外領地,如今比利時在1830年脫離荷蘭王國,是受到英國支持成立了國家,而且還是維多利亞女皇的親舅舅利奧波德一世為比利時國王。

這對於荷蘭來說無異於被人打了很響亮的耳光。

他不信荷蘭那些人會無動於衷,也不信奧蘭治-拿騷王室會輕輕的放下。

而眼前的年輕外交家,這次的到來,那麼就可以讓俾斯麥尋到些許的脈絡。

果然年輕啊,不是前國王威廉一世那樣忍氣吞聲,也不像威廉二世那樣事不關己的樣子,更不想威廉三世那樣選擇躲避困難,這位荷蘭的威廉四世新任國王,顯然不準備輕易妥協啊。

有了計較後,俾斯麥就有了判斷。

而在俾斯麥冒起想法的時候,尼古拉斯皮爾森也是在心思萬轉。

威廉四世陛下曾經跟他說過,均勢外交是門大學問,在歐洲頂級外交家中盛行。

它也是一門大國為了謀求霸權而采取的一種外交手段,均勢是對立大國或者集團之間的力量對比出現一方比較占優勢的客觀反映,均勢外交是資ben主義的製度產物,是從16世紀歐洲民主國家爭奪歐陸和海上霸權的基礎逐漸形成的結果。

最早出現推行均勢外交的是大英帝國,16世紀初的英首相沃爾西初期支持西班牙同法蘭西作戰,但是當西班牙取得支配歐洲的優勢時,大英帝國you轉而傾向支持法蘭西帝國,這樣一來,就可以讓戰爭在兩國身上輪流擁有優勢,大英帝國坐看他們耗盡國力,此消彼長,大英帝國卻是穩收漁人之利。

18世紀的法蘭西也也急用均勢外交在荷蘭與英國四次大戰中運用的爐火純青,想來是從英國身上學到的。

到了本世紀推行均勢外交的人物就是奧地利的梅特涅和普魯士的俾斯麥兩人,梅特涅是以強大的中歐為支柱,聯合大英帝國團結普魯士,對沙俄若即若離,其目標是建立奧地利在中歐的霸權,就有了維也納體係前後幾十年的奧地利四強地位核心位置。

俾斯麥現在繼承了梅特涅的衣裹一般的,也在實行均勢外交,他為了孤立法蘭西,防止可能出現的兩下作戰,俾斯麥均勢結構了事拚湊了普魯士、沙俄、奧地利結盟,均勢外交隻能用於強大的是大國,效果和弱國往往是列強謀取軍事的籌碼,俾斯麥的外交均勢建設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像陛下所說的,普魯士王國將會看中的目標即是其北部的丹麥。

而這次他到來的目的,就是為了以此開展荷蘭索要的好處,當然了,付出的代價也不會『太高』。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池爺,您的小祖宗又生氣了 靈氣復蘇:被係統背刺成魔帝 這個世界根本沒有詭異 ky少女的日常 神女歸來之廢材六小姐 落殤情緣 重生之娛樂天王 頂流代言人 這個玩家超恐怖的! 八零空間:福運嬌妻美又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