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高帽兒(1 / 2)

加入書籤

江有汜看著那笑頓覺毛骨悚然,陛下可從未對他這般「和藹可親」過。

「江卿,不知戶部籌糧一事進展如何?」

江有汜:「……」

部籌糧進展,召他這個吏部尚書乾嘛?

江有汜心裡嘀咕,麵上卻恭恭敬敬地如實回答,「回陛下,據聞,戶部三次籌糧已順利完成,剩下便是米糧到位的問題,湯大人說暫且看江南事態如何,哪裡缺糧就發往哪兒。」

「江卿辦事,朕果然放心。」

江有汜:「……」

陛下耳朵沒問題吧?

他大逆不道的想。

「陛下聖明,籌糧一事實乃戶部上下努力奔走的結果,臣斷斷不敢居功。」

姬羌卻毫不猶豫的笑道:「江卿謙虛了。若無江卿在湯崇儉背後坐鎮,戶部籌糧一事,不可能這般出人意料的順利。」

大梁九州三十六郡,去歲雍州、冀州多個郡縣遭遇旱災與蝗災,今年不問朝廷要銀要糧便已經謝天謝地,更別提去這兩州籌米糧。

今夏江南梁、荊、揚三州又逢水患,便是伸手問朝廷要錢要糧的幾個。

因此,朝廷向地方集糧,隻能從另外幾州入手。

如今的局麵是,大堆的銀子有,能調度的糧山無,隻能稀稀疏疏的從各個地方調度,或者直接向各地糧商購買。

所以,當姬羌聽聞戶部這麼快將籌糧一事順利完成,說不驚訝是假的。

「陛下請聽臣詳述,戶部第一次籌糧順利完成,皆因湯大人未雨綢繆。當初,武陵郡王率軍北上之後,湯大人唯恐大軍後續缺口糧,便從江南各地調度米糧四十萬石。說來也真巧,這批米糧剛離開揚州地界,大軍便凱旋歸來,接著,揚州、荊州等地突逢大水……」

對朝廷來說,四十萬石米糧免遭水災,又不用北上南下的調度,可直接發放災區,簡直不要太省事。

「第二批糧籌的更加不費力。」

「哦?怎麼說?」姬羌更加好奇。

「回陛下,皆因一人——沈萬九。」

提起沈萬九,江有汜直想說他是陛下可移動的糧倉銀庫。隨用隨取,一點兒也不耽誤功夫。

朝廷第二次籌集米糧時,沈萬九跑到戶部,自告奮勇拿出自家兩個糧行,願以低於市價三成的價格全部調給朝廷,當時六部聞聲,別提有多狂喜。

沈萬九本就是江南人士,江南四大糧行,沈萬九一人就占兩個,他肯在這個時候伸出援手,首先在調度問題上,朝廷就免去大麻煩。

如此忠義之士,朝廷自然不會趁機占他便宜,用市價將沈家糧行的米糧全部買下。

經江有汜提醒,姬羌這才想起沈萬九祖上便是倒騰米糧發家的。

此次沈萬九又解朝廷燃眉之急,姬羌默默在心裡再記他一功。

接著,她便滿心期待等江有汜講述第三批籌糧之事。

姬羌怎麼也不會想到,竟與她小姨母有關。

據江有汜言,燕國公主昨日親自向湯崇儉許諾,若朝廷需要,她願從吳地籌糧二十萬石,直接調度到江南三州。

吳地在三州之南,距離短,調度也極為方便。

三次籌糧均有眉目,速度快,方案最佳,解了姬羌心頭大患。

追根究底,她可不認為全是湯崇儉未雨綢繆,以及沈萬九與燕國公主的主動獻計的功勞,若無江有汜在背後出謀劃策,絕不可能這般順利。

老狐狸的功力,姬羌自問非常清楚。

不知為什麼,江有汜覺得那股毛骨悚然的感覺又來了。

他也絕不認為陛下急匆匆的把他召來,是為了解籌糧之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平安茶館 婚謀入骨 神話三國:我能夠進化詞條 今天大佬和我結婚了 為什麼血族少女會在這兒 我能復製所有生物的能力 重生大佬種田開掛養萌娃 爹地,不許跟我搶媽咪 從編織噩夢開始 三國:開局領取北伐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