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當時青春(1 / 2)

加入書籤

正反方兩路人馬悉數落座。

辯論賽正式開始。

正方一辯林昭做開題陳述。

「我方認為人生應始終懷有利他之心。就如稻盛和夫先生所說:『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命運自然就會好轉。』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人際交往中、商業競爭中,應該首先將他人的感受、利益放在第一位,隻有這樣,才能正向推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推動社會和諧發展。否則,如果大家都懷有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利已思維,那麼這個社會將變得冷漠無情,人們也會最終走向孤獨……」

林昭的陳詞贏得了現場觀眾的一片掌聲。

令少欽不慌不忙,他作為反方一辯開題:

「我方認為正方一辯的觀點自相矛盾、本末倒置。正方一辯提到『隻要利他,自我命運就會好轉』,這實際上是一種以終為始的極致利已主義!它的終極目標是為了讓自已變得更好,而利他之心隻是手段。正方一辯還提到,『我們要時刻將他人的利益得失、所感所想放在首位』,這一點也正應了稻盛先生『自利利他』的主張,也就是要想自已獲利,首先必須『利他』。其本質就是通過優先滿足他人的利益來達到獲取自已利益的終極目的。

因此我方認為人應該以利已之心對待這個世界。這裡的『利已』並非正方一辯所理解的『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之心』,而是以接納之心看待自已,時刻追求自我優越性,朝著自已所定下的目標前進,不受他人的看法和想法所影響,以活出理想的自已為已任。懷有以『自我接納』為前提的人生態度,才能真正做到接納他人、接納社會、接納這個世界。這正是利已繼而惠及他人的人生法則。」

令少欽說完,全場掌聲雷動,喝彩聲不斷。現場人氣遠壓林昭。

漂亮的開場大力鼓舞了全隊士氣。

接下來的辯論中,祝翾接力,方麗和李鎧助攻,以對方拋出的觀點為切入點,反向攻擊,讓對方自已推倒自已的言論。而令少欽更是一路追著林昭猛打,一字一句也不放過,直打得他方寸大亂、獨木難支。

幾個回合下來,對方已自亂陣腳。琅北大學代表隊步伐一致,火力全開,節奏層層遞進,實力碾壓南大隊。

而把現場氣氛推向高潮的,是祝翾作為反方四辯最後發表的這段總結陳詞:

「人生,不應該一味滿足他人的期待、一味尋求他人的認可!猶太教義中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倘若自已都不為自已活出自已的人生,那麼還有誰會為自已而活呢?』如果我們凡事將他人的感想、他人的利益、他人的欲求放在第一位,那麼我們就會舍棄真正的自我、按照他人的期待而生活,最終我們活的不是自已的人生,而是他人的人生!試問如果人人都是以這種心態過活,那麼這樣的人生聚合起來的社會,有幸福可言嗎?有和諧可言嗎?

極致的利他主義,實際上是為了實現自我存在的價值而構建的人生謊言!獲得巨額財富之後便熱衷於做慈善的富豪們,其為他者做貢獻的行為本質是為了能夠體會自我價值、確認『我可以屬於這裡』的歸屬感!

凡事以實現他人需求和利益為優先,以滿足他人的期望為優先,這種思想的底層邏輯是以一種認為自已比別人強的心理對他人人生課題的乾涉!是不相信他人具備自已實現自我欲求的能力,是把別人看得比自已低的一種不平等待人心態!懷有這種不自知的心態去乾涉他人的人生課題,極易導致人際關係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也極易讓自已陷入回報式的思維,認為我幫助了別人,起碼應該得到一句感謝。這才是真正的以利他之名行利我之事的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生觀。

所以正方主張的『利他思想』並不是一種健康的、健全的人生態度。我們真正要做的,是從現在開始,去關注自已的需求,去聆聽自已的內心,去描繪理想的自已的樣子,去找到迷失在他人人生裡的自已!因為人隻有在廣闊的天地中先找到屬於自已的位置,才能識別出與自已有關的共同體;隻有時刻傾聽自我內心的聲音,才能聽得見更多更大的共同體的聲音;隻有先接納自我、『不以已悲』,才有可能『推已及人』、才能做到『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是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哲學思想帶給我們的自由啟示!

利已的人生,是一種自由!」

祝翾的激昂陳詞令全場動容,話音一落,全場肅靜,一秒後,所有觀眾和評審又同時起身鼓掌、歡呼、贊譽、敬嘆,還有許多人激動得落淚。

毫無懸念,祝翾帶領的琅北大學代表隊奪得了最終的冠軍。而她本人,也實至名歸獲得了最佳辯手的榮譽稱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逆夢而行 末世:避世 神燼之界 穿越暗區:我從異世界歸來 火影:開局釣出蕾姆 吳天修仙記 假少爺進副本後殺瘋了 小石頭遊記 開局偷吻絕美師尊,我真不是逆徒 在異世界被迫成為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