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 半步光明,時代之幸(1 / 2)

加入書籤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此四句,既是做事的遞進關係,可其重要性,又是依次而減的,能夠在事功上開萬世太平,才能夠為往聖繼絕學,人人皆悟聖賢之道,此後才算真正的『安生立命』,超脫輪回,登舟彼岸,如此,方能為天地立心。」

「張載說:天無心,心都在人之心。」

「可凡俗之心,貪婪之心,躁動之心,能是天心嗎?絕非如此。我們在修行上,說金華,說天心,此天心與彼天心又有何異?無異也。」

「是故。」

「天人合一,修行之妙,便是如此,回光一境,奧妙無窮。」

為天地立心,是立德嗎?並非如此,立德隻能算是為天地立心的一部分而已,天心即人心,這才是玄關奧妙所在。

《道德經》言: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

老子已經把道理講得很明白了,所謂天地立心,任何「前識者」,提前有意識謀劃的,都是虛幻的花朵,是愚昧的開始,用禮是不可能為天地立心的,用仁義也不行,立德同樣不夠,須得讓眾生都得道,如此才能為天地立心。

是故,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本末之妙,皆在此也。

在回皇宮的馬車上,張執象與嘉靖整理長生革命的理論,說清楚了橫渠四句的具體內容,真正高屋建瓴的指導著這場文明的變革。

同樣在車駕之中的張居正,是第一次麵見這位大明國師的風采。

短短兩刻鍾,讓他油然欽佩。

是發自內心的覺得,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也終於明白,為什麼張執象是大明國師,他比誰都看得遠,文明在他的操刀之下,宛如擒龍控鶴。

此乃真正的仙人……

不同於年少的張居正陷於震驚當中,嘉靖認真消化著張執象的成果,最終說了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為何要止於至善,如此方是明白。諸般學問,竟是相互印證。」

「止定靜安慮得。」

「本末,終始,先後。」

「道之一字,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若非安平,世人幾時能知曉這等見解?」

內算以混元為宗,張執象越是研究,理論體係就越是完整,儒釋道三家,往聖先賢的著作學說,都在一一印證而靠攏。

固然有「六經注我」的意思在裡麵,但總歸是不能指鹿為馬的。

所以會不斷的統合,不斷的歸納。

以至於出現新的高度,王陽明統合歸納了,所以開創了心學,而張執象也統籌歸納了,他師承王陽明、姚廣孝,本身又是道士,又有五百年的見識,終於屠龍術大成,將文明之龍描繪了出來,讓世人能見到這神龍,並知曉該如何屠龍。

屠龍術隻是表現,是技藝,是成果,而他這一派的學問……

「是叫象宗吧?」

「我記得你收了個弟子,準備另開一派來著。」

象,是張執象的象,是老天師在他出生之時就寄予的厚望「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所以,象,也是道。

同樣還是描繪,是「盲人扌莫象」,是解析,是研究萬事萬物的本質。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從塔羅開始的漫威反英雄 和親愛的魏先生撒個嬌 宿主今天也在努力續命 搶親女帝之後,她比我還強盜 美漫裡的小蝙蝠 鬥羅之我在武魂殿升職加薪 最後的邪祟留給我 物價貶值十億倍,我成了神豪 青梅的同校竹馬 穿書後是勞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