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挖個陷阱(1 / 2)

加入書籤

明清兩朝都有海禁,不過略有不同。

明朝的海禁是針對民間,隻有官方才可以下海。其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防範倭患,自元代開始,東南沿海就開始鬧起了倭患,明朝初定麵對北元以及倭寇的騷擾,隻得加強海防,實施海禁防止民間與倭寇的接觸。明朝中後期真的有不少國內的不法商人勾結倭寇,甚至假扮倭寇搶劫的事例。

明朝立國時還有張士誠、方國珍等殘部盤踞在沿海島嶼,海禁政策也是為了防止國內勢力與這些反動勢力勾結串聯。

清朝的海禁最初隻是為了對付明鄭王朝,從而施行遷界令,等收復台灣之後,陸陸續續開了幾個關口,不過對於出海的船隻有嚴格的限製,一是對船隻的大小有嚴格的限製,不允許五百石以上的大船出海,二是商船不允許帶火槍火炮。

這樣的話禁與不禁,區別不大,船小的話抗不了大的風浪,到不了多遠的地方,沒有火槍火炮在海上遇到海盜或者夷人,隻能淪為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至於清朝著名的一口通商政策實則始於乾隆年間。

明清兩朝的海禁政策雖略有不同,但最終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維護自己王朝統治的穩定而已。

弘晳隻是拋出個誘餌,至於他們能不能上鈎,這個結果就不是他自己能控製的。

在他想來,他們進到那個陷阱裡是遲早的問題。

海外貿易確實掙錢,這是不爭的事實。

而且中國的瓷器、絲綢、茶葉在那些海外人的眼中絕對是屬於硬通貨,隻要能運送出去,就能換來大把的銀子和金子。

我生產的東西都是你需要的,你生產的東西我都看不上,這是為什麼一直到鴉片進到中國以前,中國的對外貿易一直保持著順差。

弘晳對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四阿哥胤禵這三個人說出海外貿易之事,固然能讓他們從海外貿易上獲得巨額的金銀,壯大八爺黨的勢力,那也是他不得已而為之,而且這其中還蘊藏著一個巨大的陷阱。

太子黨這邊目標太大,關注的人太多,隻要稍微有點風吹草動,恐怕彈劾太子的折子明天就能如雪花般飛向康熙的案頭。

八爺黨這邊就不一樣了,目標比太子黨要小,實力也不弱,自己也可以借八爺黨之手,試探一下朝廷上下對於海禁的態度。

隻要能開海禁,多與外界交流,哪怕自己後麵什麼也不做,也能對這清朝上下多多少少有一些正麵的影響。

況且八爺黨有晉商的幫襯,組織貨源,組建船隊也會容易一些,隻要他這幾個叔叔們嘗到一絲甜頭,管他海禁不海禁的,恐怕都不能阻止這幾個叔叔們掙錢的熱情,到時候肯定想要擴大規模,擴大規模的話就需要大商船,你想要建造大商船就難免會引起有心人的注意,這是一個死扣。

聽說八阿哥胤禩與兩江總督噶禮有些私交,如果他們不想引起別人的注意,那隻有借用水師戰船這一條路可以走。

這動作可是有染指軍權的意圖,不要說康熙,恐怕換作任何一個帝王都不會放任自己的皇子試圖染指軍權,這是大忌。

哪怕你沒有染指軍權的企圖,隻是借用戰船,那也會引起康熙的猜忌,這也是弘晳給他們挖的一個陷阱。

對於八爺黨會不會按照弘晳設想的這條路來走,弘晳隻有五成的把握。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至於他們敢不敢有這個想法,弘晳倒是有十成的把握,崽賣爺田不心疼嘛!

噶禮此人,貪婪無厭,虐吏害民,多次被人彈劾貪汙也沒事,更加助長了此人的氣焰,隻要有足夠的利益,弘晳相信他能做的出來這種事情。

至於也有人說噶禮乃是太子的人,弘晳就笑了,作為兩江總督這樣一個重要職位的封疆大吏,隻要他沒有明確的表態自己的傾向,那隻有別人招攬他的份兒,斷斷不敢與之交惡的,他也沒有蠢到這麼早早的表明自己的立場,隻不過同太子之間態度曖昧。

弘晳坐在轎子中,揉了揉因為喝酒有些頭疼的腦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龍婿當道 大寧閒王 機械師是個高危職業【星際】 我怎麼會重生呢 重生八零:錦鯉後媽養崽日常 我的三國不可能那麼怪 大道為經 我在隋唐當仙帝 你是我的恨海情天 直播:我的粉絲都是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