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道之所在(1 / 2)

加入書籤

《資治通鑒》這本書總共300多萬字。

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至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共1363年。

「大飢」這個詞,一共出現41次,平均331年出現一次。

「人相食」這個詞一共出現33次,平均41年出現一次。

這還是足以載入史書上的事件,不算一些地方縣誌上的。

《資治通鑒》自成書以來一直被歷代君王當做為自己政治服務的工具書,每一位君王都從中學了一肚子的帝王權術、陰謀詭計,卻沒有人能從中學到一絲為政者悲天憫人的仁義。

這片土地上,幾千年來換了無數的主人,每一個主人都隻是把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當做了自己的資源,是他們奢侈享樂、窮兵黷武的供給者,又哪裡管這些老百姓的死活,而施行的那些所謂仁政,其根本目的也不過隻是讓自己屁股底下的那個位置更穩罷了。

幾千來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所追求的也不過是活下去,盛世之下還飢一餐飽一頓的,更別說亂世之下。

亂世之下,人連狗都不如。

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經過幾千年的戰爭與災難,有著極強的忍耐力,他們的要求也很簡單,隻要給他們吃飽飯就可以。

隻要他們吃飽飯,你就是拉著他們造反,也沒多少人會跟著你一起。

為什麼歷史上那些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大都在封建王朝末期,很簡單,經過長期的土地兼並,老百姓自己都活不下去了而已,那還不造反嘛。

至於金鑾殿龍椅上會坐著誰,是人,是狗,是豬,都不是他們所關心的,對於他們來說隻要能吃飽飯順帶著娶個媳婦傳宗接代就足矣,至於皇帝是誰,對他們來說就是換個對象繳稅,繳稅的力度大不大,僅此而已。

……

回府的路上,沒有來時那麼焦急,弘晳一行人慢慢走著。

經過與施世綸的交談,弘晳安靜的坐在馬背上想了許多。

經過白天的事情,他在思考:自從穿越而來,他在這個世界的追求是什麼?

古代人自有一套他們自己的價值體係,與人生追求的目標。

皇帝呢,追求的不過是文治武功,千古留名,為自己一家之天下,能夠傳承萬世。

文臣呢,追求的不過是青史留名,上報君主知遇之恩,下可封妻蔭子,光宗耀祖。

武將,追求的是為國盡忠,封狼居胥,戰死沙場,馬革裹屍而還。

而自己呢?

南懷瑾大師曾言:人生的最高境界,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裡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前世的自己隻不過是個普通人,做不到南懷瑾大師口中那麼完美,自己也有追求功名利祿之心,也有功成名就後,享受詩酒田園的夢!

穿越而來,自己貴為皇室宗親,不用像普通老百姓一樣為生存發愁,加上剛做起來的買賣,掙的錢也足夠自己享樂。

可捫心自問,自己的道在哪裡?

弘晳發現自己也很困惑,有一種拔劍四顧心茫然的感覺。

是殺了康熙皇帝,然後恢復漢人江山實現正統?先不說自己殺不殺得了康熙皇帝,隻怕殺了之後,自己也會被那些人碎屍萬段,挫骨揚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龍婿當道 大寧閒王 機械師是個高危職業【星際】 我怎麼會重生呢 重生八零:錦鯉後媽養崽日常 我的三國不可能那麼怪 大道為經 我在隋唐當仙帝 你是我的恨海情天 直播:我的粉絲都是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