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四川話中比較特別的「嗇」(1 / 2)

加入書籤

「嗇」這個字,其普通話發音為「sè」,它的本義是指收獲穀物,表示農業生產中的收割和收藏行為。實際上,「嗇」就是「穡」這個字的古體寫法。

在古代農耕社會裡,糧食的收成對於人們來說至關重要,因為這直接關係到他們的生存與發展。因此,「嗇」這個字所代表的意義非常重大,它不僅僅是簡單的農事活動,更蘊含著人們對豐收的渴望以及對勞動成果的珍惜之情。

從字形上看,「嗇」由「禾」和「牆」組成,仿佛描繪了一幅農民們在田地裡辛勤勞作、收獲莊稼並將其儲存起來的場景。這種形象的表達方式使得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嗇」字的含義及其背後所傳遞出的價值觀念。

隨著時間的推移,「嗇」的詞義逐漸擴大,但其基本含義仍然與節約、吝嗇等概念相關聯。例如,現代漢語中常用的「吝嗇鬼」一詞,就形象地體現了一個人對待財物過分小氣、舍不得花費的特點。

總的來說,了解「嗇」字的起源和演變有助於我們深入探究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並從中領略到古人智慧的結晶。同時,通過對這些古老文字的研究,我們也可以更好地把握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內涵及其在當代社會中的傳承與發揚。

詞義擴展:

收藏好穀物後要仔細保管,於是引申為十分愛惜、節省。

由過分的節省、愛惜又引申為小氣、吝嗇。

嗇在古漢語中屬於入聲字,入聲字在西南官話成渝片發陽平音,故嗇做吝嗇講時,四川話發音為sê2(同四川話「舌」音),如吝嗇、嗇家子。

補充:除了岷江話片區,四川方言沒有普通話的韻母e [ɤ],e在四川方言發ê [ɛ]音(ie中「e」的發音)或[o]音(與gkh相拚)。

但在四川話中,「嗇」也做「少、不足」解,這時候「嗇」又發音為sê4(同四川話「社」音)了。

最常見的兩個詞,為嗇香、嗇味。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雪中:尚北涼郡主,開局剁褚祿山 穿書之不做替身 暗係邪休的成王之路 夢想的種子 修真:從提升好感度開始成仙 我在創魔中擁有,s級馭獸天賦 自由和你我都想要 機會給了請接住 玄幻:我的係統是逗比 城市秘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