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明俸(1 / 2)

加入書籤

就在陳雲甫對這都察院一切都好奇的同時,那司務官時溥也在好奇陳雲甫。

這位,也未免太年輕了吧。

能有個十五、六歲?

這位跟邵禦史得是多近的關係啊,才能這麼小的歲數送進都察院來。

雖然說就是一個刀筆小吏,不入流的身份,但不還有那麼句話嗎,叫做宰相門前七品官。

同樣是吏,都察院的吏和地方縣衙的吏哪能是一個級別。

都察院作為大明中央機關之一,署理天下一應官員的彈劾、檢舉、稽核工作,與吏部一並行使京察權,是名副其實的國家實權機關,卻僅僅隻有兩百多名吏。

這和六部、大理寺可謂是天差地別。

六部中最輕鬆的禮部,都有上千名吏。

畢竟清吏司是最需要用人手的部門。

時溥沒有主動去打探陳雲甫的底子,他就是一個從九品的司務官,在京城這地界和平頭老百姓沒區別,天子腳下世家無數,哪家的公子都得罪不起。

總之心裡隻要記住這陳雲甫也是他惹不起的主就成。

反正都察院兩百多個小吏中有一大半是關係戶,也不差多這一個兩個了。

「咱們都察院呢,地方大但事少,你來到之後也不用擔心,真有個什麼不懂的,問邵禦史即可。」

時溥帶著陳雲甫簡單認識了一下這都察院的布局,又逛了一遍內院,也就是宿舍區。

「平日裡要是累了乏了,可以在這休息,不過咱們都察院除了辦案子的時候,這內院基本沒人住。」

時溥笑了笑,說道:「畢竟都是京城人士,下了值還是家裡睡著舒服。」

念叨了這一句之後,時溥又順口問了陳雲甫一句:「雲甫住在哪?」

「裡仁街北三甲。」

時溥抽了下嘴角,嗬嗬乾笑兩聲:「好地勢、好地勢。」

裡仁街北三甲,邵禦史家不就住在那,東西首尾住下的貌似就沒有一府是小於四品的吧。

腦子裡瘋狂運轉著,時溥聯想到京中幾個姓陳的顯貴。

「時司務,下吏我應該到哪裡去報道?」

陳雲甫說的有些拗口,他不太明白在明朝的時候,報道這個詞的意思應該怎麼表達,索性就直接拿來用。

「哪裡都不用去。」

時溥倒是能聽明白,直接給了答復:「平時呢經歷司就最忙,照磨司就最閒,不過咱們都察院的胥吏跟別的地方不太一樣,咱們具體的工作乾的其實並不多,主要還是待命。」

「待命,待誰的命?」陳雲甫眨眨眼,一時難悟。

「禦史堂官們的命唄。」

時溥言道:「不過說是這麼說,基本上你是遇不到幾次的,禦史們哪有功夫來咱們這發號施令,別看禦史堂官們是咱們都察院的上司,其實這地方他們不怎麼來。

真有什麼事,也是葛經歷帶著卷宗入宮呈稟,我在這乾了十幾年,就見過一任都禦史大人,現在咱們頭上這位左都禦史詹徽公,我可都還沒見過呢。」

都察院,這麼閒的嗎。

陳雲甫眨眨眼,有些不可思議。

這麼一說,這都察院豈不成個清水衙門了。

不對,準確來說,清水衙門的是都察『外』院。

皇宮裡的那個都察『內』院可不是什麼清水衙門,而是實打實的權力機關。

這時候陳雲甫才明白過來,自己這是把都察院給誤會了。

潛意識裡,陳雲甫總是把都察院和後世的檢察院聯係到一起,以為都察院要行使的實際職責很多,但現在看來,都察院唯一行使的職責恐怕不是對天下官員的監督職能,而是單純作為一種黨爭的武器而已。

這個外院受理來自各省地方的彈劾檢舉,然後經歷司將這些彈劾收集起來送進位於皇宮的內院,交到那一群高高在上的監察禦史手中。

至於這些禦史拿到之後,會如何向各自背後更大的黨派魁首匯報,有或者如何進行黨同伐異的攻訐爭鬥,那就和他們這個外院沒有任何關係了。

因為都察院本身並不具備偵辦案件的權力。

都察院能拿到手裡的隻能叫線索,線索隻有經過偵查和事實驗證後才能叫證據,查證權在刑部呢。

禦史們捕風捉影,刑部的司官跑斷兩腿,朝堂打成一片,皇帝從中取利,平衡各方的同時穩定統治結構。

這大概,就是都察院本身存在的唯一價值了。

想到如此,陳雲甫滿腔的鬥誌稍稍有些退卻,他興致勃勃而來,還以為能參與到即將發生的郭桓案中呢,可如今一看,這郭桓案和他怕是沒什麼關係了。

除非,都察院擁有獨立的偵訊權和自己的一套偵訊班底!

可這種事也就隻能想想了,陳雲甫自己都搖頭。

此事和邵質說可沒用,別說邵質了,就算和那位未曾蒙麵的都察院左都禦史詹徽說也辦不成。

除了朱元璋。

陳雲甫可沒那麼不知好歹。

還是老老實實乾好自己的份內事吧。

別看都察院閒的生瘋,但薪俸卻是不低。

「年俸二十兩,其中十兩給的是現錢,十兩拿實物折抵。」

聽到這個數值,陳雲甫一度以為自己聽錯了。

「那麼多?」

明朝的官員俸祿情況一直為後世人所詬病,因為覺得實在是太少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騙了康熙 這個玩家超可怕的! 射日才是真理 讀書人能有什麼壞心思呢? 雙城之戰:我成了黑氣巫師 滿級大佬拿了病弱劇本 最強魂寵之我能看見天賦 金榜小視頻:從火影開始盤點 重生的我被校花暗戀三年 屯滿物資後穿到農家當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