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旱災和蝗災(1 / 2)

加入書籤

李楓帶著豆豆騎了一會兒馬後,就帶著一行人返回了莊子。

回到莊子後,豆豆就和程家倆兄弟去莊子裡玩了。李楓叫來崔管家,吩咐道:「讓孫安民和陳保平來見我。」

「是!」

出遊回來的路上,李楓沒事查詢了一下係統,猛的發現今年居然是個災年!不僅有旱災還有蝗災,而且今年是個開始,隨後而來的是連年旱災和蝗災!

為了不影響自己的種田大業,李楓決定先下手為強,對旱災和蝗災進行針對性布置,不求萬無一失,隻願盡可能減小損失。

沒多大一會兒,孫安民就和陳保平到了前院,兩人躬身行禮道:「見過郎君,不知郎君有何吩咐?」

「不必多禮,叫你們來是想讓你們打造一些器械,這是圖紙,你們看一下。」李楓示意兩人坐下,隨手將兩分圖紙遞了過去。

二人恭敬的接過圖紙,仔細的看了起來。他們不是普通工匠,二人乃是前隋時的將作監中校署丞(從九品下)。

隋煬帝在位時好大喜功,三征高麗不僅征發了大量的士兵和民夫,還征召了數以萬計的工匠隨軍。將作監作為隋朝的軍工機構,承擔著製造兵器,修建船隻的任務。不僅要供應一百多萬人的武器裝備,還要建造各種攻城器械,任務稍有拖延就有腦袋搬家的風險。

好不容易熬過了三征高麗,隋末亂世又來了。亂世之中,大多數的軍閥隻注重自己手裡有多少軍隊,並不重視恢復生產。孫安民和陳保平作為將作監的官員在留在了洛陽,洛陽在王世充的控製下倒是相對和平。可架不住王世充要打仗擴充實力啊,軍需任務層層壓下來,工匠又大量流失,根本完不成軍械製造任務。

兩人無奈之下便從洛陽出逃,準備先回關中老家再做計較。後被李楓招募,在李楓的支持下積極聯絡舊日部屬,短時間內就給李楓拉起了一支技術過硬的工匠隊伍。

李楓給二人的圖紙是後世卓筒井的圖紙。卓筒井始於北宋,用於開采井鹽。蘇軾在《蜀鹽說》中提到:「用圓刃銼,如碗大,深者數十丈,以巨竹去節,牝牡相銜為井,以隔橫入淡水,則鹹泉自上。」

卓筒井隻要加上一個單向閥,就可以變成壓力井,開采地下水。李楓之所以要製造打井設備,完全是為了預防貞觀元年的大旱。按史書記載,貞觀元年春,先是河北大旱,到了夏天,山東諸州也大旱。雖然記載中,明年春天關內諸州才會大旱,可誰也無法保證今年關內不會大旱。

為了保險起見他還是決定先打井以備不時之需,反正今年用不上,明年肯定用的上。

陳保平仔細看了圖紙後,說道:「莊主,這器械的難處主要在圓刃銼的打造,其餘部分並不困難。」

「哦?那個提水機構,也可以做出來?」

孫安民接話道:「可以,裹上皮革,以膠密封就行。」

「多久可以造出來?」

陳保平計算了一下,道:「快則三日,慢則五天。」

「此物乾係不小,越快造出越好。」

「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觀戰能使我變強 我的領地有一點點不同 食金之旅 華娛2007 劍神有傳說 亮劍:從代管新一團開始 從史前的超神開始 喝醉酒後,校花讓我忘了那一夜! 掐指一算,徒兒今日有一劫 大明皇長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