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天水幼麟(1 / 2)

加入書籤

翌日一早,薑維在陣陣雞鳴中醒來。

到底是十八歲的身軀,隻消三四個時辰的休憩,精力便已恢復如初。天已大亮,時辰卻是尚早,正是平常練武之時。薑維依著習慣"chi luo"上身,走到院子裡。

薑氏先祖睢公昔日追隨漢光武帝劉秀轉戰天下,戰功彪炳,名位僅次於雲台二十八將。解甲歸田後定居天水冀城,留下兵書、槍法各一冊。

薑維自六歲時便由父親指導,學習家傳的槍法,風雨不輟,至今已有十二載。

薑宅的院子方圓有四五丈大小,一半地方用大青石磚鋪就,一半地方用黃土填充,自幼便是他習武的地方。半數青磚上有大小不一的裂紋,均為他這些年練武時用勁踩踏所致。院子左首有一排武器架,上立長槍、木棍各三柄,右首立有一個木人。

他此時迎著朝陽伸了個懶月要,用力之下,月匈腹手臂上的肌肉賁起,線條縱橫分明,在陽光下更顯熠熠生輝。隻一呼一吸間,一股沛然的精力頓時湧入。他猿臂輕展,一柄棗紅杆的八麵長槍已然被握在手中。

薑維收斂心神,依著往日的樣子,深深下蹲馬步,前手持住槍身中段,後手握把根靠月要,自然而然做到了頭頂平,肩平,足平,槍平。此四平為薑家槍技法之要領。蓋因此時尚未有馬鐙一物,馬戰時下盤勢必要穩,穩則進可攻,退可守。倘若交手時夾不住馬腹,身子必然不是前傾就是後仰,須臾間有性命之虞。故而薑氏家傳武藝極重下盤根基。

正所謂四平則八穩。這四平之法,正是薑家先祖在經年累月的戰鬥中總結出來的一套法訣,乃薑氏家傳槍法中的絕技。

其實無論馬戰還是步站,隻肖身子做到四平八穩,手中槍法運出攔、拿、圈、轉四訣,便可見招拆招,先行立於不敗之地了。薑維練習此法十餘年,馬上馬下持槍平穩,早已如吃飯喝水一般平常。

紮馬步,平舉長槍約莫三刻鍾,他腦門上已有汗珠細細滲出。不多久,就覺全身溫熱,氣血充盈,想來已是熱身完畢。

薑維緩緩起身,右腳弓步向前,前手如管一般握住槍杆,後手如鎖一樣牢握槍把,而後將家傳槍法一一使將出來。

或紮、或崩、或劈、或托、或抽、或拉、或雲、或拔,或攔、或拿、或圈、或轉,隻見這杆三十斤重的大槍,在他手中越舞越快,裂空之聲大作。遠遠望去,當真是槍頭如銀龍,棍身如滿月,攻時宛如風雷激盪,勢不可擋,禦時又猶如鐵鎖橫江,密不透風。

忽得,他往左踏出一步,變右為左,前後手交換,反向又舞了一遍。這一次,明明每一揮均是快逾閃電,卻是毫無聲息,過得片刻,方有裂帛之聲隱隱傳來,卻是用上了暗勁。

薑維自小熟讀家傳兵法典籍。孫子兵法有雲:「以正合,以奇勝」,這一句最得其心。他自小喜歡異想天開,有一日練武時,他福至心靈,竟將兵法中的至理融入槍法中。

若明勁不足以製敵,則以暗勁輔之,或明或暗,忽快忽慢,打亂對手方寸,取勝之機就在正奇轉換之間。

由是在少年時,就憑借手中一杆長槍打遍天水,又兼好學上進,一時名聞全城。前太守薑敘遂稱其為「幼麟」,隨著年紀漸長,屢立功勛,這「幼麟」之名也越發響亮起來。

薑維約舞越是興起,這一縷來自後世的靈魂,終在一揮一刺間,與這具年輕的身軀徹底融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也難分彼此。

耍了近半個時辰,他已是滿身大汗。忽然,他右腳快速踏出一步,這一步,似要把地麵踹裂一般,直發出悶悶的響聲。隻一瞬,便側身向右閃出一丈有餘,朝著木人的鼻尖、心尖、腳尖方向各刺出一槍。

「少主好槍法!」

「少主好本事!」

身後傳來一陣驚呼。薑維收力後回身一看,原是薑文、薑武兩個家生子。他剛才舞槍已然進入忘我的境界,渾然不知道薑文、薑武兩兄弟已經在旁觀望了好一陣子。

兩兄弟俱是一十六歲大小,薑文早出生幾個時辰,是為兄長,為人謹慎,做事周到;薑武則是弟弟,心思單純,從小視薑維為英雄偶像。兄弟兩人從小跟隨薑維習武,三人一同長大,可謂情同手足。隻在這幾年間年歲漸長,方有主仆之分。

兩兄弟一齊到前躬身問候。

薑維將長槍扔向兩兄弟,笑道:「今日我要去上值,你們若有閒暇,好生練槍,過幾日有大用。」

兩兄弟接過長槍,口中稱是,開始捉對練習起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我的特效太牛逼了(我其實就是個廢物啊) 重生古代做鹹魚 我在驚悚遊戲中餵養第二人格 揀骨人 黑化男主又在求負責 中世紀之維京海狼 大明孝宗 重生後她被世子爺盯上了 當團寵滿級大佬點亮了錦鯉屬性 大秦:開局成棄嬰,始皇求我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