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主力現蹤(2 / 2)

加入書籤

趙雲的捷報與俘虜張郃幾乎同日被送到劉備帳中,劉備手持戰報,喜憂參半。

喜得是,西路大軍行動迅捷,如期達成戰果,甚至還達成了全殲魏西軍主力張郃部的意外之喜,而今關中空虛,襲取關中,指日可待。

但憂得是,中軍主力,未做好完全準備,首當其沖,便是糧草一事。

原來,為全力支持北伐,益州人事,頗有調動,大抵原在成都統管內政的丞相諸葛亮,此番受命攻略隴西,朝中政事,需要一名重臣坐鎮,劉備思慮再三,指派給了李嚴。

李嚴原本紮住秭歸,防備東吳陸遜,但因魏吳相爭,漢吳反倒變得相安無事,便奉命隻身入成都,接管諸葛亮原本負責的政事,諸事中尤以轉運糧草為重。

益州中軍往漢中集結,劉備臨行之前,對李嚴殷殷囑托,糧草轉運,事關國計,務必求快求全。

時過境遷,益州中軍大抵已經集結了七七八八,但糧草轉運一事卻命途多舛,時至今日,漢中竟是不曾收到一車一石來自成都的糧草。

念及於此,劉備著人召來馬超、馬良、魏延、關平,商討出兵一事。

這四位是劉備以降,東路軍中位置最高的文武官員,其中,馬超領了兩千馬家精騎,機動頑強,戰力彪炳;魏延麾下有兩萬漢中守軍,訓練有素,願意保家衛國;關平則統領荊州軍善戰之士兩萬,他們受過關羽在世時的恩情,又得了均田好處,同樣忠心耿耿,求戰心切。

而馬良之於此處,是因他善於處置內政後勤,劉備命他隨軍入漢中,負責漢中至關中段的糧草轉運事宜,專門與李嚴對接轉運。

等到諸人趕到坐定,劉備先對諸葛亮與張飛的戰果作了一番通報,隨後開門見山道:

「正所謂大軍未動,糧草先行,而曹丕伐吳一事事出倉促,朕想著戰機稍縱即逝,這才反其道而行之,先調動大軍,再歸集糧草,如今益州大軍雲集漢中,為何尚無一批糧草運達?季常,你可知正方(李嚴字)到底是何打算?」

馬良躬身道:「照理此時應當春暖消融才是,但今年氣候著實反常,正方來信,言益州各處雨雪交加,連月不斷,成都至漢中道路泥濘,運糧殊為不便,他抵死督辦,也難及預期。」

劉備一揚戰報,皺眉道:「孔明、翼德全殲魏西軍,褒斜道業已打通,正是我軍挺入關中的好時機,若糧草不至,徒之奈何?」

馬良當年追隨關羽,參加過荊州北伐,深知糧草轉運之重要,稍作沉吟,緩緩道:「臣以為,為求穩妥,還是再等上一等才好。」

「等?」魏延發聲喝道:「北伐分秒必爭,今戰機已現,如何還能等得?我漢中又不是沒有糧草,先用了再說1

馬良解釋道:「漢中經略,時日尚短,去歲收成,僅能支應漢中大軍數月征戰之用,加上益州中軍消耗,未必足用,敢問文長,若大軍貿然出了關中,又失了糧草供給,又當如何?」

魏延被問得語塞,武將之首座馬超出聲道:「等大軍到了關中,大肆掠奪一番,也能彌補些軍用。」

馬良搖頭道:「且不說魏軍是否行堅壁清野之策,單說今年寒冷異常,關中百姓不遭災已是難得,又兼冬末春處,青黃不接,哪裡還有餘力。」

「那就坐視戰機溜走?」魏延一臉不忿,抱怨了幾句,轉身對劉備道:「臣有一計,可破此局,願領五千精卒,從子午穀殺至長安城下,興許可收奇效,所費糧草也不甚巨,請陛下允許。」

子午道南口曰午穀,北口曰子穀,在長安南百裡處,全長六百六十裡,王莽時修通,最是艱限難走。

劉備知道魏延獻出此計,多少有些著急負氣,便擺了擺手,示意安撫,魏延氣鼓鼓地做下,帳中氣氛有些沉悶。

這時,關平打破沉默,起身抱拳道:

「好教大伯知曉,平在漢中行均田之策,成效顯著,今年得糧百萬斛,原可供荊州軍半年征戰之用,若接濟中軍,也足可支兩個月之用。平願將糧草獻出,先行支用,等益州轉運如常,大伯再撥些回荊州軍,也便是了。」

在場諸人聽聞,眼中俱是一亮,劉備大贊道:「定國此計大妙,就已此為定計1

馬良還是有些擔憂,正要說話,卻被劉備舉手頓住:「北伐之機,千載難逢,朕不願失去,更願意冒險一試還要辛苦季常再催一催正方,想來兩個月,足夠他修復糧道了。」

馬良還想再勸,但見劉備麵容堅定,他能清晰感受到主上願意賭上身家性命的決絕,馬良情知再勸也無益處,索性抱拳道:「良敢不盡心竭力。」

「好,此役有賴諸君。」劉備緩緩頷首,抱拳回應。

馬超、魏延、關平見狀,情知北伐已然迫在眉睫,不得不發了,當下皆壓下拳拳戰意,各自回帳,準備出關事項。

(本章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我的特效太牛逼了(我其實就是個廢物啊) 重生古代做鹹魚 我在驚悚遊戲中餵養第二人格 揀骨人 黑化男主又在求負責 中世紀之維京海狼 大明孝宗 重生後她被世子爺盯上了 當團寵滿級大佬點亮了錦鯉屬性 大秦:開局成棄嬰,始皇求我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