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高唐逢賢士 召喚的製衡(1 / 2)

加入書籤

天子還在翹首等待,義兵勤王。

諸侯們卻已開始收拾了行李,準備回歸州郡。群雄討董就這麼荒唐的結束了,真是來時洶洶,去時匆匆。

諸侯之間各自勾心鬥角,誰也不肯多折損兵馬,互相猜忌,為爭頭功互相掣肘。

袁術更是利用糧草官的優勢,克扣糧草,自己招兵買馬,引的眾諸侯早有積怨,如此聯軍,如何不散?

公孫瓚看完了這場鬧劇,也該是時候回歸幽州了,他與曹操、劉備、韓馥等人本是順路,眾人率兵馬返回各自州郡。

黃河邊上,公孫瓚望著黃河滾滾,即將與眾人分離,不禁心生感慨說道:「孟德兄,韓公,玄德,今日我等即將分別,

讓瓚不禁感嘆,我等舉義而來,敗興而歸,不知諸公日後意欲何為」。

曹操嘆了口氣,緩緩說道:「我欲回家鄉,廣征英才,再期討董,不知道諸位有何打算?」

韓馥笑道:「我無邊旅之才,但始興大義,但諸公再次討董之時,韓馥必定前來。」

劉備拱手道:「備無諸公大才,但願守護一方百姓平安,然諸公討逆之時,定效犬馬之勞」。

曹操不禁笑道:「玄德過謙了,以我觀之,你才是英雄啊,其餘諸侯各懷心胎,皆是虛名,

你兩位兄弟英武非凡,日後討董之時,定然要借你之力,似袁公路之輩,不足掛齒」。

劉備拱手笑道:「曹將軍過譽了,備不過一縣令之輩,手下並無多少兵馬,誅逆仍需諸位將軍,然我劉備縱使隻有一滴血,也定是為漢室而流」。

好!劉備這句話,引的眾人贊賞,不由把目光聚集在他身上。

公孫瓚聽聞劉備此話,也不禁肅然起敬,不愧是劉皇叔啊。

他望見滾滾黃河,波濤洶湧,再想起諸侯散盟,不禁想起了一首詩來,緩緩念道:「

倒瀉銀河事有無,

掀天濁浪隻須臾。

人間更有風濤險,

莫道黃河是畏途。」

曹操聽聞公孫瓚這幾句話,不由驚道:「久聞伯圭兄在幽州軍功赫赫,異族畏之如虎,不想竟有文采,此等文體雖未曾見過,

不過將軍此言甚是,比起黃河天險,真正的危險不正是人心嘛,我等聚義而來,分道而去,不正是其餘諸侯各懷鬼胎嘛?諸公日後還請珍重,操引軍去了」。

眾人亦拱手道:「孟德珍重,他日有緣再見」。

曹操一騎絕塵,頭也不回,策馬揚鞭,率大軍往陳留去了,而韓馥也舉兵往鄴城而去,隻留下了公孫瓚與劉備二人。

公孫瓚笑道:「玄德,我欲引軍從平原而回北平,實是叨擾了。」

劉備笑道:「兄長說的哪裡話,弟有今日,多賴兄長相助,若兄長不棄,請往平原一敘」。

「即如此,走吧玄德,我等也是時候該回去了。」

公孫瓚與率大軍,經歷城向平原而去,一路上隻見人煙稀少,土地荒蕪,房屋破破。

不由唏噓道:「青州地處中原,怎至於此?即是我幽州境內,也少有這般景象」。

劉備不禁搖頭笑道:「青州飽受黃巾之亂之苦,百姓受波及嚴重,而各郡官員隻修文事,武備廢馳,以致賊寇多生,方有此象」。

聽聞劉備所言,公孫瓚恍然大悟,他回想起來以前玩遊戲的時候,青州好像並沒有聽過什麼大將,隻有臧霸太史慈二人可稱名將。

而名士確有多人,華歆、管寧、王烈、孔融、王修眾人,他們德行高尚,善於理政,忠義過人,但是卻無軍旅之略,在青州這種環境下,難以作為,以至匪寇猖獗。

而聽說孔融門下,座上客常滿,杯中酒不空,整日清談,此等人太平時或許為一郡太守沒問題,亂世之中真可是空談誤國。

似幽州之地,難道不靠強軍,僅憑一張嘴就能將那些胡人異族說死嘛?公孫瓚不禁暗笑。

治理一方,文治武功缺一武功,殺伐可震群寇,文治教化可令社會安定,與民生息。

相比之下,平原郡內便安定多了,路上的行人慢慢多了起來,田間的麥苗一片翠綠,仿佛與青州是兩個世界一般。

公孫瓚大軍行過高唐城的時候,見城門口圍觀了好多人,不禁來了興趣。

他令大軍在五裡處紮營,自己與劉備卸下了戎裝,換成了平民百姓的衣服,折返而去。

湊上前去,隻見一藍衣文人,月要懸長劍高呼道:「諸位,我聽洛陽的友人來信,諸侯聯軍已經生擒董卓,救回陛下了」。

眾人群情激憤,其中不乏文人,皆高呼道:「好啊!這般惡賊就該死」

「我大漢四百年,除了聽說過新莽,還沒見過如此忤逆之輩」

「聽說他將舉薦自己的袁公,一家老小都滿門抄斬了,如此暴徒,恐怕新莽都不如啊」

「是啊,他還是人嘛,這種人就該碎屍萬段」

聽到此處,一青衣文人不禁冷笑,隻見他一身舊青衣,高大的身板有些單薄,瘦長的臉上,栽著一些不很稠密的胡須。

眾人見他發笑,皆不禁大怒:「你笑什麼?」

「是啊,有什麼好笑的,莫不是董卓叛逆?」

公孫瓚也不禁打量了他起來。

隻見他脫口而出:「我料聯軍必敗!」

眾人不禁詫異,被驚的說不出話來,此人竟然在街上說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話??

公孫瓚不禁來了興致,他與劉備走上前去,問道:「哦,這位先生,不知道你如何判定聯軍必敗?」

那文人整了整衣冠,緩緩說道:「群雄討董,數十萬聯軍看起來勢大,我確不以為然,聯軍雖眾,卻皆懷鬼胎,無人能統一調度,

眾人必會為了功勞,相互掣肘,他們所為,不是為了天子,隻不過是為了自己,

這些人表麵看上去忠肝義膽,實際上大部分與董卓無二,他們所恨董卓者,不過恨自己不為董卓!

天下大亂,在於人心崩壞,縱無董卓,也會有趙卓,馬卓。」說著這人神色越來越激動。

公孫瓚麵色一凜,彎月要拱手道:「以先生之意,該當如何?」

這文人亦彎月要拱手回禮說道:「以我之意,天下大亂,在於人心崩壞,而人心崩壞,在於君王不道,臣子無德,

自靈帝期,我朝賣官鬻爵,苛捐雜稅,百姓日益沉重,百姓身在亂世,隻求苟且,試想連飯都吃不飽,如何要求他們講道理呢

且賣官鬻爵,失信於天下,君王倫理便盪然無存,君無君綱,臣無臣綱,不說董卓此輩,那些諸侯名為舉義,又何不是互相攻伐,擴充地盤呢?

似孫堅等備聚盟之前,為了擴充勢力糧草,便已殺南陽太守張谘,逼死荊州刺史王睿,如此諸侯,談何聚義?

人心喪亂與此,隻有君主興仁政治理天下,百姓重歸樂土,重塑綱常倫理,臣子恪守已德,天下才有安定之日,否則縱然天下平亂,亦有他日為禍之患」

聽得此人言語,公孫瓚與劉備不禁連連點頭,劉備仿佛遇見了知音一樣,神色激動,正欲交談,公孫瓚連忙擺手。

自己可不能讓劉備先開口,他已觀此人德行高尚,萬一劉備開頭被他哄過去怎麼辦,雖然劉備不過一縣令,但是他可是有昭烈帝的光環在啊。

公孫瓚趕忙拱手說道:「實不瞞先生,我就是公孫瓚,正如先生所言,眾諸侯心懷鬼胎,互相掣肘,如今已經散盟,董卓火燒洛陽,挾天子而去了」。

圍觀的諸人被公孫瓚此言嚇得慌亂「什麼?天子被董卓挾持去長安了?」

「這可怎麼辦啊?若無天子,這天下該如何啊?」

「董賊,篡逆之輩!竟敢燒我大漢數百年國都,早晚不得好死!」

那青衣文士聽了公孫瓚言語不禁一愣:「你就是公孫瓚?那個白馬將軍?」

公孫瓚趕忙拱手道:「不才,正是在下,恬為臣子,舉眾而去,竟讓董卓火燒洛陽,挾天子而去長安」。

青衣文士趕忙回禮道:「久聞將軍大名,聽聞將軍前段時間,曾經收攏流民,施糧於百姓,更是斬殺劫掠的烏桓首領塌頓,將軍不愧英雄」。

劉備也拱手笑道:「在下平原令劉備,先生所言,在下也深以為然,若他日有時間,懇請先生來寒舍一敘」。

好家夥,劉備這就開始挖起人了,還是在我眼皮子底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鬥羅:開局被小舞挖出來 招惹上美強慘那些年 從女兒國開始修仙 我隻想活下去啊啊 鬥羅:我為食神,一拳打懵神王 我的一周有九天 我沒想出道 滿級重生後她嫁給了病美男 人族大帝的我娶了妖族女帝 三爺的小祖宗她又野又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