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時間編織器(1 / 2)

加入書籤

隨著「共生圈」計劃的首個試點項目成功啟動,艾莉亞與她的團隊並未停下腳步。他們繼續深化科研,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光之織者」的技術來解決星際間的長期問題,比如星際旅行中的時間膨脹效應和能量消耗問題,以及如何在不同生態體係間建立有效的生物交換機製,促進生態多樣性的同時避免外來物種入侵。

在「星際交流學院」,艾莉亞推動了更為廣泛的合作研究項目,鼓勵學生和學者們組成跨文明小組,共同研發新技術、新理論。其中一項名為「時間編織器」的技術引起了轟動,它能夠微調局部時空結構,使得星際旅行者經歷的時間流逝與原星球保持同步,極大地緩解了星際移民的心理和社會適應問題。

然而,正當一切看似順利之時,一個突如其來的危機打破了平靜。一顆位於試點星域邊緣的恆星突然進入不穩定狀態,預示著即將發生超新星爆炸,這對周圍數個居住星球構成了嚴重威脅。麵對這場前所未有的災難,艾莉亞和她的團隊必須快速行動,利用「光之織者」的知識和技術,設計出緊急疏散和防護方案。

艾莉亞迅速組織了一場緊急會議,召集所有相關領域的專家,包括天體物理學家、應急響應專家以及心理支持團隊。在討論中,他們決定采取雙管齊下的策略:一方麵,利用高度發達的超光速引擎,盡快疏散受影響星球上的居民;另一方麵,嘗試利用「光之織者」留下的能量場技術,在短期內構建一個巨大的能量護盾,保護那些無法及時疏散的生態係統和重要文化遺址。

時間緊迫,艾莉亞親自監督每個環節的實施。在全體成員夜以繼日的努力下,數以億計的居民被安全轉移到了臨時避難所星球,而那顆恆星最終在能量護盾的保護下爆發,盡管光芒耀眼,卻未對周邊造成實質性的傷害。

這次事件不僅考驗了「共生圈」計劃的應變能力,也進一步加深了星際文明之間的信任與合作。艾莉亞的名字因此載入了星際史冊,成為了團結、智慧與希望的象征。而「共生圈」計劃,也從一個大膽的設想,逐漸成為維係銀河係和平與繁榮的基石。

在這次危機成功化解之後,艾莉亞意識到,雖然「共生圈」計劃在應對突發事件上展現出了巨大潛力,但長遠來看,星際社會需要更完善的預警係統和災害預防機製。於是,她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新倡議——「星際守望者網絡」。

「星際守望者網絡」旨在利用高級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和深度空間探測技術,構建一個覆蓋整個銀河係的實時監測與預警係統。這個係統不僅能夠提前預測諸如超新星爆發、黑洞接近、彗星撞擊等宇宙級災難,還能監測星際環境變化,預防生態平衡的微妙失調。

艾莉亞深知這項工程的艱巨性,它要求超越當前科技水平的創新,以及全銀河係文明的共同努力。為了獲得支持,她開始在星際議會中遊說,同時啟動了一係列跨國界的科研合作項目,邀請各文明的頂尖科學家加入研發團隊。此外,她還倡導了一項名為「宇宙之聲」的公共教育運動,提高民眾對於宇宙安全和環境保護的意識。

隨著時間推移,「星際守望者網絡」逐漸從概念走向現實。一個由超級量子計算機「宇宙之心」驅動的核心基站,在一個偏遠且穩定的星域中建立起來,周圍環繞著無數探測衛星和數據中繼站,它們像神經元一樣遍布銀河,不斷收集和分析數據,確保任何潛在威脅都能在第一時間被發現並應對。

艾莉亞的工作並未因成就而停止。她深刻理解到,科技的發展必須伴隨著倫理的考量。因此,她推動成立了「星際倫理委員會」,以確保所有的科技進步都在尊重生命、維護多元文化和促進和平的原則下進行。這一係列舉措,不僅鞏固了「共生圈」計劃的成果,也為星際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多年後,當艾莉亞站在「宇宙之心」核心基站的觀景平台上,眺望著星河中閃爍的點點光華,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她知道,自已和團隊的努力已經為銀河係的未來編織出了一張既堅韌又溫柔的網,守護著每一個文明的夢與希望。

然而,正當「星際守望者網絡」逐步完善,看似一切步入正軌之時,艾莉亞卻收到了一個來自未知源頭的神秘信號。這信號並不符合已知文明的通訊協議,其復雜程度和蘊含的信息量遠超現有科技的理解範疇。艾莉亞意識到,這可能不僅僅是簡單的外星接觸,而是涉及更高維度智慧體的交流嘗試。

艾莉亞立即召集了「星際守望者網絡」中的精英團隊,包括語言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以及跨維度理論專家,組成了一個特別小組,代號「維度橋梁」。他們的任務,就是破譯這份信號,探索其背後的意圖。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葉書雨的新書 隋唐:難道我才是幕後的大反派 宿主開擺了 天庭清潔工 百宗歸一之步步登天 快穿之虐文女主的逆襲之路 星海傳說之五星閃耀 小僧,白午 重生之我被人頂替了 入間入魔:咒術師在魔界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