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被斯德哥爾摩的主角曹青(2 / 2)

加入書籤

揮手將這些灰塵打散,曹青一屁股坐在房間內的小板凳上,開始認真的進入了工作狀態。

有些生疏的拿起房間內堆放得滿滿當當的攝影膠片,曹青用專門配置的膠片剪輯器一點一點將前段時間沖刷出來的正片剪切而出。

每剪切完一小段後,曹青就得放下手中的剪輯器,用工具一點一點加這些剪切下來的膠片兩端慢慢打磨圓潤,直到將膠片的銜接口處慢慢打磨至僅有原來12的程度時,他才有小心翼翼的用透明膠帶將這些膠片萬分仔細的緊貼黏合在一起。

這一連串的過程中,當真是又費心又費體力。

即便是經過係統空間內的兩次影片模擬剪輯過程,曹青此刻已經對於剪輯工作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這些復雜的工作流程依舊對他如同刑罰般煎熬。

所幸,曹青的性格還算得上是比較堅韌,在這樣一點一點慢慢剪輯膠片的漫長時光煎熬裡,在花費了三個月的時間後,曹青終於靠著一個人的努力硬生生的將《瘋狂的時候》這部電影剪輯成功了。

通過這三個月時間的煎熬,曹青甚至有些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一般的愛上了這種苦修似的剪輯過程。

在一間密閉的小房子內,僅僅隻能通過窗口看到一縷明媚的光束,鼻息間被那種滿屋子膠片混雜著汗水味道的奇怪味道充滿,沉浸式的在不斷工作中一點一點消磨著時間。

這種奇特的生活熟悉久了,慢慢的它便成為了曹青的一種消遣。

任何一種東西,隻要習慣的久了總是會適應的,不管是舒適的還是不舒適的,這就是人類慣性的可怕。

在這種不斷的工作與消磨時間中,曹青甚至開始感覺到這個世界與自己的聯係再加深。

那是一種熟悉感,一種在隔閡與陌生情緒被慢慢消磨掉後才逐漸流露出來的歸屬感。

「膠片時代的電影,當真是費心、費力、又費錢,怪不得過些年數字時代一來臨絕大多數人都直接拋棄了這種原始的方式。」

「和數字時代當場便能看到效果的便捷相比,膠片時代這種現場拍攝後隻能看到隱隱綽綽模糊效果的未知感,當真是足以讓絕大多數的新人導演發瘋、發狂,乃至於被徹底阻攔在電影導演的門檻之外。」

「這個時代想要成為導演的門檻之高,完全不是十來二十年後都能靠著便捷工具快速成為導演的流量時代能比。」

在真切來到這個20世紀末尾的年代,親手使用膠片拍攝電影前,曹青從來不知道在這個年代拍攝電影會是如此的繁瑣。

在曹青前世看過的文娛小說中,好像不管穿越到哪個年代,所有主角在穿越成導演後好像都在使用數字攝像機來拍攝電影。

隻要學會畫幾個分鏡頭,安排攝影師操縱幾個機位,他們就能夠輕輕鬆鬆的拍出一部合格且精彩的電影,這種簡單且流暢的程度讓真切身處這個時代的曹青簡直羨慕不已。

曹青也不知道那些文娛小說中的主角們是不是擁有什麼外掛,總之曹青這些時日以來為了拍攝這部電影當真是焦頭爛額。

由於觀影器上麵的鏡頭模糊到僅僅隻能看出一個大概雛形,且並不能如同數字時代一般當場看出效果,所以曹青在每次開拍前,不僅得多次通過拉皮尺的方式來測量攝像機鏡頭的具體焦點。

與此同時,他還需要通過走位、排練、實拍等方式來多次測量鏡頭與實物的距離,毫無必要的浪費掉大量時間。

不僅僅是他,就連劇組的燈光師也需要完全憑借自己的經驗,在現場看不到光影效果的情況下,不停的在現場使用用測光表進行測光,依靠經驗直覺和本能去感受,花費的心力極大。

而劇組那位老王,他跟他的同事身為攝影師也並不輕鬆,由於膠片時代的攝影機非常重,所以他們每一次移動都需要使用最大尺寸的高機位吊臂才行,普通的吊臂無法承受膠片機的重量,這也就導致了膠片時代的攝影機每一次移動都是一件大事,需要花費極大的功夫和體力,累人得很。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超凡醫仙 天賦太差全憑係統黑化 開局十倍返現獎勵 都市妖孽狂婿 時光代理人 都市最強男保姆 天工奇譚之孰湖 不敗劍神 我來自大秦朝 東宮未見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