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蕎人的農業科學(1 / 1)

加入書籤

說起蕎麥,常人語:千懂萬懂,你懂個蕎麥粑粑嗎?蕎麥既是食物,又是治胃病的藥材,種植蕎麥的地,10月份我們就開始開荒,民間有語:10月不開荒,春天乾著急,春天到了,我們預備種植蕎麥時刻,也跟隨而來,有牛沒有犁,有犁沒有牛,有牛不會耕,種植蕎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他莊稼可以用鋤頭,蕎麥這種東西鋤頭種植不了多少?

我們先把10月份開荒的地,再翻一遍,翻好後,把草根翻出來曬乾,有些居民用火把它燒盡,當肥料,把泥塊打得細細的,到了3-4月份,我們開始播種了,先撒肥,再撒種子,把整塊地均勻撒滿,開始又耕牛翻土,想吃到一塊蕎麥粑粑,別急,還長得遠呢?到了5-6月份巡視一下,蕎麥地裡有沒有長草,草長得蕎麥高了,拔一拔,施一場化肥雨,也順便摘點蕎麥葉,充飢。婦女們集體摘蕎麥葉的畫麵,那就一個美,很多電視台,攝影師,找準時機,進行拍攝,5-6月份過去了,蕎麥花開得悄無聲息。

7-8月的季節到了,農們伯伯們,預備彎刀,木棍,風機,等待著豐收的時刻,時不時的也跑一蕎麥地看有沒有熟,豐收的季節更有講究,雞一鳴就要起床,因為蕎麥粒一見太陽就會掉落,而且也不能讓蕎麥太熟了,太熟就掉光了,天一亮人們開始割起了蕎麥,割出來的蕎草人,一片連著一片,好似人間仙境,蕎麥是最怕冰雹的,而7-8月份是最容易下冰雹的季節,如果遇見了冰雹,一年三耕作三次的地就白忙了,大概10年前省級領導小組,親自抓拍留念,太陽一出,忙碌人們開始停手陸續回家,預備下一場打蕎麥的工序,隨著世界的變化,人們也變得先進起來,在爺爺奶奶那個年代,熟多少,背多少回家打,到我們這一代,在蕎麥地埔個帳篷,打完一卷,過風過濾裝袋子,別急! 這離吃到蕎麥粑粑還很遠,裝袋子運到家後,我們還要借天時嗮蕎穀,不成熟的麥子過濾掉,以保好存儲。

以上是野外種植的科普過程,我們來講一講內部的工序,遠古人為吃上一個饅頭經過15道工序才能吃,我們現在隨手一塊就能吃到一個饅頭,這都是一樣的,好了,我們預備做蕎麥粑粑了,先跟隨爺爺們去找大石塊,找好大石塊了,請石匠爺爺去砸,砸一套石磨至少三個月,這三個月裡,我們又去找一個鐵匠爺爺,砸爛的砸子,燒紅打直,石磨砸好了,還得找幾個村頭大狀去抬,園園的,園園的,似乎吃到了蕎麥粑粑,原來還是沒有,繼續麻煩幾個大狀去砍最粗的樹,然後又請木匠爺爺,砸磨盤,磨盤砸好了,木匠爺爺叫你去找一個手扶,也就是如今的拖拉機鑰匙,從前有個人找了半天卻找不出一個來,因此想上吊,上吊時因樹承受不起了重量,樹枝斷了,正好短出一個手扶來,因此成了一個傳說,石磨正常運轉,如同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瀑布,石磨周圍掉滿了蕎麥粉,猶如老天在下雪,動物世界中,有一則故事,狐狸在房屋上編竹,兔子在房屋下煮蘑菇,總問熟了沒有,等了半天還是沒有熟,這蕎麥粑粑經過石磨的加工還是沒有熟,隻是脫了皮而而也,接下我們又跟隨編織爺爺去砍竹子,竹子砍回來還得編竹網篩選,又編個不漏水的竹大盆,小竹網疊在大竹盆中反復篩選,篩選之前,我們提個頭去井打捅水,蕎麥粉和水攪拌之前,我們先去砍一堆乾柴回來,這時沒有鍋了不怕,我們先攪拌一個蕎麥粑粑,生火烤燒,所以我們火柴蕎麥粑粑比水煮蕎麥粑粑更珍貴,我們打算做個水煮蕎麥粑粑,又沒有鍋,怎麼辦?跟隨我帶你去問問太山老君,太山老君煉丹爐是從哪裡來,太山老君回答:我煉丹爐不就是個造鍋的嗎?

那個用水煮蕎麥粑粑果腹的艱難時代已經逐漸遠去,如今我們擁有了蕎苦茶這樣神奇的飲品。隻需輕啜一口,它就能治療胃部疾病;隨手抓起一把,便可賣出七十五元的價!這實在令人驚嘆不已,畢竟這種植物可是連上仙都會看重的寶貝啊!怕見太陽,怕見冰雹,這不是上仙的物品嗎?而我竟然對所謂的「藥品許可證」一無所知。

然,這樣的故事也將載入史冊,未來的蕎麥發展去,隻需開個拖拉機轉兩三圈蕎麥穀子就到手了,有粉碎機,有和麵機,當然這樣便利的時代,我們也不能忘了緬懷先烈,我意築博物館收藏,築展示館,展示 。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大唐皇子:我有農場係統 一聲大哥你扛不住 穿越之我在魔法世界當炮灰 塔羅審判:離奇的失蹤案 世界危機,看我從校園走向巔峰 快穿:NPC審核員 仙妖之戀:慕璃風息 我的男模生涯 童話男女 再現蒼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