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遇刺(1 / 2)

加入書籤

慶豐八年五月,指揮史康適廷和趙王周樂柯擊敗大理先鋒軍。大理求和,對陳國俯首稱臣。

「沒氣性的軟骨頭,自己宣戰,還沒打就投降。」大殿裡有人罵。

餘者皆喜氣洋洋。

「蘇翰林料事如神,大理推說新皇一意孤行,如今正押他請罪。」

「趙王殿下威武,年紀輕輕便如此神勇。」有人說。

此戰受益最多的就是趙王。而今立他為太子的聲音多如牛毛。

陳家人走路帶風,更是壓了剩下兩大家族一頭。

「各位先不要樂,如今大理求和,我們到底是應還是不應?」

「自然不應,」樞密副承旨道,「如今我軍士氣高漲,合該一鼓作氣直攻苴咩。」

「下官以為當應,邊疆傳來消息,吐蕃蠢蠢欲動。」

「不應,大理王奸詐殘暴,背信棄義,百年盟約說毀就毀。此刻求和,焉知不是詐降?」

「太師,你以為呢?」周武煦問。

「臣以為當應,原因有三:一是吐蕃異動,不便拖延時間。二是國庫空虛,無法供給軍隊糧草。三是大理異族,我軍多有水土不服。便是攻下也無法長治久安。」

最主要的是再打下去,趙王戰功赫赫,到時太子之位定然落於他手。

有道理,眾人點頭。

「臣有異議,」陳太保俯首反對,「臣以為大理不可信。前北魏內亂,大理第一個趁虛而入,方有了如今的陳朝。陳建國七載,大理先王再次發兵,而今大理新王亦如是,由此可見大理本性如此,當不得真。」

周武煦輕輕點頭,而今戰無可戰,退無可退,騎虎難下。

呂相眼中精光閃閃:「不若應和,然不稱臣,結兄弟之盟,每年受大理朝奉。」

如此既不用費心管理,亦不用再打仗,吐蕃之危可解。還每年受朝奉,用大理的地養陳國的人,實在是高。

「呂相所言甚是。」有人附和。

「若稱臣,便會走北魏老路。結兄弟之盟,便沒了後顧之憂,還顯得我大陳天子風度。」

這不是掩耳盜鈴麼?蘇希錦心想,稱臣都有異心,何況兄弟之國?

「太傅?」

韓太傅躬身,「老臣以為大理遲早是陳的禍患。為今之計當速戰速決。今有火器在手,攻下大理隻是時間長短。吐蕃那邊則派禁軍帶火器威懾。」

謝太師詰問:「依太傅而言,若攻下大理,派誰去接管?」

「成……」

「臣可以去,」蘇希錦立刻站出來。

熱熱鬧鬧的大殿陡然安靜,眾人默契的看了看她那稚嫩的小身板,而後不約而同轉頭,各自議論。

「太傅且繼續說。」不理小孩子搗亂,周武煦示意韓太傅繼續說。

蘇希錦抿嘴,再次上前,「臣真的可以。」

「大理所處高原,多山多水,是連接陳與東南夷的交通要沖。常住民多白夷人,喜儒尊佛愛和平。大理地貌復雜,礦產豐富,可開采鐵銅銀等礦石。其屬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因地勢原因,一年四季溫差小,適合采茶種桑,養馬養牛,為陳天然後養殖場。」

「若我軍進入大理,必先掃其皇室,穩固貴族,設大理府,與成都府相輔相持,再向民間傳入陳國文化,徐徐圖之……」

朝堂又是一靜。

這些情報她是從哪裡得來的?別是在大理安插了間諜吧?

許久,周武煦道,「你說得很有道理。」

蘇希錦一喜。

「然你年紀太小,經驗不豐,派你去大理便是羊入虎口。」他繼續道。

蘇希錦嘴角一癟。

他忍住眼裡的笑意,「朝廷用你之處甚多,你還是安安心心留在東京吧。」

說完,又轉頭與各位大臣聊起大理求和之事。

之後的聲音嗡嗡不絕,蘇希錦聽著沒插嘴。

最後他們商議,要麼先應了求和,兄弟相稱;要麼繼續攻大理,派成都知府前往大理接管。

幾大家族各有各的打算,直到散朝都沒有做出決定。

「而今國庫空虛,實在不宜再戰。」謝太師道。

周武煦沉目,國庫空虛一直是他的心頭大患。

建朝二十載,陳的宮殿還是舊都的。皇上兩殿,皇後、貴妃、賢妃各住一殿。淑妃的宮殿偏遠,且隻有兩處房子。剩下所有妃子住一宮。皇子公主又住一宮。

皇室表麵尊貴,實則裡子還不如三大家族來得風光。

「不如發行紙幣,建立中央錢莊。」蘇希錦提議。

這原本是她被任翰林時就想說的,如今雖說遲到兩個月,然時機正好。

周武煦好奇:「和解?」

蘇希錦道:「臣昨日路過城西,見一夫妻抱頭痛哭,問之則曰:他在祥和錢莊存入三年積蓄,而今祥和錢莊倒閉,老板跑了,存票成了廢紙。」

「臣又問了許多百姓,調查了許多錢莊,發現他們的製度並不規範,缺乏法律約束。」

「……如今京都各大錢莊層出不窮,又沒有統一標準,百姓分不清好壞,往往血本無歸。有的甚至高利放貸,致人家破人亡。且市麵上的銀票多樣,錢莊與錢莊之間並不互通。長此下去必成大患。」

「蘇愛卿以為如何?」

由蘇卿變蘇愛卿,她隻用了一個早朝。

「統一紙幣,建立國家錢莊,完善錢莊法律法規,打擊地下錢莊。此不僅有利於百姓,也解了太師所言的國庫之憂。」

一言出,八方憤怒。

而今世麵上的錢莊都是達官貴人所設,動錢莊就是動他們的利益。

擋人財路,必遭災秧。

每個人心裡把她罵了個遍。

謝太師甚至後悔說出國庫空虛四個字。

蘇希錦低頭,依舊秉持著方才的動作,一動不動。

她說的打擊地下錢莊,又不是商業錢莊。

周武煦目光幽暗,眼神銳利,銀票乃前幾年由南方帶入東京。

原隻是一個換錢憑據,後來發展成了銀票和錢莊。因為對百姓有利,並未引起重視。

誰知後來越演愈烈,地下錢莊、高利貸、賭博、賣地、遼國……層出不窮。

參與錢莊之人,個個賺得盆滿缽滿,富得流油。反倒是國庫日漸空虛,許多百姓流離失所。

完善錢莊法律法規,勢在必行。

「此事確是國之安危,整治迫在眉睫。」就連清議諸稱的翰林學士都深有同感。

「刑部接到的受騙案子,一日多過一日。」

「我司的鹽鐵,也有在地下錢莊出現。」說話的正是鹽鐵使。

亦是除了韓家外,皇上的另一心腹。

「如此看來,地下錢莊危害已久。」周武煦沉思,「須早早規範才好。」

「臣附議。」

鹽鐵使第一個站出來支持。

保皇派也加入支持隊伍。

剩下之人猶豫一下,不得不加入進去。

不管利益如何,地下錢莊的危害有目共睹,明麵上他們必須得支持。

周武煦內心甚慰,然麵如寒冰,「大理寺何在?」

大理寺卿出列。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團寵真千金,她在京城野翻了 全球進入大航海時代 在火星造神話的我被曝光了 我在霓虹寫小說 太子殿下和女將軍 大神前夫快寵我 我有一劍可斬萬仙 人在四合院,開局坑死棒梗 滿級綠茶A爆娛樂圈 市井之徒的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