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勞動定律(1 / 2)

加入書籤

勞動,是汪厚才教給六個子女的最大本領和最大財富。

無論是暑假,還是農忙時節的星期天,幾個在外讀書和工作的兒子都形成了下地勞動的自覺性,年齡小的也自覺承擔家務活。

1979年後,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製,農戶各種各的責任田。農村的孩子們,也就大多參與到農村夏收勞動中。

汪家老二在鎮上的學校教書。暑假一放,就回到老家下田幫忙。鄉親們都誇他跳出農門了不忘本。

汪雙喜做事有心眼,挑戰、麻利。一件事交給他,思路清晰,有條不紊,效率還高。所以他一回來,大哥、父母就心裡踏實。

但汪大柱不一樣。做事雖上心,但天生的慢性子,別人隻需要1個小時做完,他可能需要2小時甚至更長時間。

一次,大柱和雙喜兄弟倆一起栽插一壟2畝左右的秧苗,一天下來,整壟水田,雙喜插了三分之二,大柱隻插了三分之一。

暑假來臨。汪三清從大學放假回家不久,就迎來農村一年一度的「割早(稻)插晚(稻)」農忙季節。

火熱的七月,一望無垠的稻田翻滾著金色的稻浪。

汪厚才和雙喜負責割稻、耕田、犁田,汪大柱負責給齊人深的棉花苗噴霧農藥。考慮到汪三清體質弱,父母讓他參加扯秧、插秧。

扯秧一般在晚上。秧苗扯起來,紮好把,然後立在秧田裡,次日早晨轉移到犁好的秧田插秧。

天還沒亮,大人們就陸續起床,洗漱,清理勞動工具,準備下地乾活。

「三兒,起來做好飯菜,送到秧田那邊啊。」母親拍了拍熟睡中的汪三清,跟他交代任務後,和丈夫、大柱、雙喜出門了。

汪三清睜開惺忪的雙眼,天還沒亮,蚊帳東倒西歪,他懶懶地應了一聲,翻身還想睡。

這個年代的農村,每家每戶門口都有一片場地,夏天的夜晚都是在屋子外麵乘涼睡覺,用竹床、門板作床,扯上蚊帳。整個灣子,幾乎戶戶相連。

大學母校的梨園,一場文學創作交流如火如荼。

汪三清站在一群書友的中間,農經係的花仙子、園藝係的龔胖子、農機係的黃才女,還有副秘書長黎慧,正在激烈討論一個文學題材的故事情節設定

「三兒,還沒起來啊,太陽曬屁股啦。」

母親從屋子後麵的棉田裡回來,見廚房還是冷鍋冷水,三兒還在門口的竹床上睡得沉沉的,立馬把睡夢中的三兒推醒,「怎麼還在睡啊,要送飯了哦。」

「糟了!誤大事了。」汪三清意識到剛才梨園的討論會是一場夢,他一骨碌爬起來,顧不上洗漱,趕緊跑進廚房。

在母親的協助下,早飯總算做好了,但時間已近上午九點鍾了。

汪三清來不及吃飯,餓著肚子,挑著飯菜,往秧田那邊趕。

路上,好多送飯的人往回走了,他們或挑著,或提著吃完的餐具。汪三清感到這個時間點才送飯,他都不好意思正眼看這些往回走的送飯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和淮青的二三事 開局簽到絕世劍體 異能獵魔者 重生之我在無憂選秀 罪城1898 寶可夢:就決定是你了! 身處末世,我該如何苟活 多情貴妃 開局踢石頭,被石頭的爸爸帶走了 排球少年之星月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