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改良沙盤(1 / 2)

加入書籤

華夏利用地圖作戰古已有之,早在涿鹿之戰,黃帝便讓倉頡製作作戰地點的地圖,就是傳說裡的「史皇作圖」。

而真正意義上的軍事沙盤,是在東漢漢光武帝時期,以米堆作為原材料,在桌子上堆砌地形,城池,軍隊等等,在《後漢書•馬援列傳》中,有非常詳細的記載。而後逐漸發展完善,到了明初時候,軍隊作戰之前,製作軍事沙盤已成慣例。

而在西方的記載中,最早的沙盤,是在1811年,普魯士的軍事顧問馮萊斯維茨所發明出來的,不過西方的沙盤一出現,就是以非常完善的形式出現,並且是作為一種娛樂和訓練手段,直到一戰時期,沙盤才真正的在實際中獲得運用。

朱啟作為藝術生,自然是沒有學過軍事教育的,但對於模型製作,那是爛熟於心,沙盤就是模型的一種。

想要製作沙盤,自然先要了解地形,還有其他詳細數據,這些數據自然都在軍營之中。

明天就要講武了,隻有一天的時間來製作地圖沙盤,朱啟絲毫不敢耽擱,送走了太子朱標之後,帶著小跟班朱棣,馬不停蹄直奔禁衛大營去了。

洪武年將有禁衛二十六衛,明日講武所在是金吾衛,就駐紮在皇城以北,兩人穿過皇城,出了玄武門,便到了金吾衛軍營之中。

因為是得了太子朱標的命令,朱啟和朱棣出入軍營並沒有得到任何的阻攔,這放著以前的朝代,憑著太子的命令能夠出入禁軍大營,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此時是大明洪武,朱元璋極其信任自己的太子還有自己的兒子們,情況當然就不一樣了。

找到了軍需官之後說明來意,軍需官也不敢有絲毫的怠慢,趕忙就將沙盤的實際選址,還有各種各樣的數據冊子給拿了出來,甚至還讓人抬上來了一幅沙盤來,這自然是他們提前做好的。

明日講武所用的地圖就是應天府周邊地區的紫金山周圍,這裡三峰相連形如巨龍,山、水、城渾然一體,古有「鍾山龍蟠,石城虎踞」之稱,古代打仗,很多都是依靠著地利,山水林穀之類的,所以以紫金山為地圖進行講武,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這幅做好的沙盤,就是中心用砂石堆了一座山,周圍布置了河流,城池,山穀,湖泊等等地形,從外觀上來看,很是精致美觀,尤其是應天府這座城池,城牆都標注的有模有樣。

不過看著這幅提前做好的沙盤,朱啟皺起了眉頭,朱棣倒是並沒有覺得不妥當,反而是一拍手說道:

「太好了,原來這沙盤都有現成的,大哥這是明顯照顧咱們啊,三哥,咱們就把這沙盤改一改,明日直接拿來用可不就是過關了!」

朱棣心裡正高興,想著銀子的事情肯定有著落了,但朱啟看了幾個冊子裡的數據之後,搖了搖頭,說道:

「不行,咱們不能直接用這個沙盤。」

「啊?三哥,為什麼啊?」

朱啟把冊子遞給了朱棣,嘆了一口氣:

「我不敢用啊,你看著冊子裡的數據,白馬湖和燕雀湖的大小明顯記錄的不一樣,但這沙盤上卻標注的一般大小,其他的湖泊也是一樣,更別提距離了,我看了這沙盤,我連紫金山到應天府有多遠都不清楚,這沙盤除了好看,還能有什麼用啊?將軍們也不是傻子,大哥更不是,拿這個出去就是糊弄,你還想不想要投資了?」

在朱啟的眼裡,這玩意做的也太不標準了!朱啟那已經習慣了用現代思維的網格法等比例製作模型的方法,看到眼前這個沙盤地圖之中的地形,湖泊標注的比應天府還大,包括山高,湖長等等這些數據一概沒有。

雖然沒有經受過軍事訓練,但朱啟好歹是學過數學的,小明回家路程一千米,一分鍾走一百米,多久能到家這種問題好歹也會拿出數據算一下。

朱啟也沒管邊上有其他的金吾衛的軍士們,指著沙盤說道:

「這沙盤上連個距離都不標注,而且很多東西明顯被誇大,不符合賬麵數據,這行軍打仗的,從一個地方到另外一個地方,需要多長時間,能算得出來?

假設我軍在紫金山北麵,敵軍在紫金山南麵依山駐軍,我分兵三路,一路翻山正麵佯裝進攻,兩路分別繞左右待正麵進攻打響後,開始夾擊敵軍,你看著紫金山東西兩麵做得一般寬,我連紫金山有多高都不知道,左右兩邊有多少路程也不知曉,三路何時出兵,幾時可以會合,這些都不知道啊。」

兵法朱啟是不懂,但戰爭,時間是非常關鍵的要素,手表的發明,一開始並非是為了顯擺,而是為了能夠在戰場上精確計時,以此來準確完成戰略方針的部署。連時間都無法考慮到的戰場推演,在朱啟看來,可能連紙上談兵都不如啊。

朱啟侃侃而談,唬得朱棣那是一愣愣的,不過朱棣很快問了一句: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原神之異世的風 重生八零糙漢的小嬌包甜又軟 我在術法世界造槍 長公主今天登基了嗎 在下不才,乃當世名將 重生之庶女翻身做王妃 左道旁門:我能逆轉代價 退休生活從新白開始 穿成炮灰女配後和偏執狂he了 我穿成崽崽的惡毒娘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