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連徐達也看不懂的《朱子兵法》(1 / 2)

加入書籤

北疆,大同府。

不算很大的大同府,卻已經裡裡外外都擠滿了兵丁,成為了一座軍事重鎮。

燕雲十六州總計五萬餘兵馬早早便匯聚於此,伴隨著秋高馬肥,北元南下越過長城的次數那是越發頻繁了起來,尤其以第二次北伐的嶺北之戰重大挫敗,在北元朝廷之中,丞相王保保將會帶領草原重新入住中原的呼聲越來越高漲,那些來無影去無蹤的草原騎兵們,更加熱衷於跨過長城,襲掠漢地。

徐達自七月抵達大同府後,便開始著手大同府的防禦構建,雪花一般的各類軍情急報,無時無刻不圍繞在他的身旁,就連吃飯也得一隻手拿著簡報在那邊看著。

他此次來燕雲十六州,便是奉命總覽北疆的防禦規劃,統籌協調,確保不被北元有機可乘。

就目前而言,防禦的任務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即便是經常有小股的騎兵出現在大同周圍,但早已堅壁清野的大同,別說糧食和物資了,就是連一個沒有武器的活人都難以見到。

而且這些小股騎兵也實在是沒有什麼威脅,他們來的快,走的也快,隻要明軍騎兵趕來,立馬就望風而逃。

但徐達不敢有絲毫的鬆懈,因為他很清楚,北元南下之決心非常堅決,況且根據各種各樣的探子秘報,北元朝廷已經開始大規模調兵遣將,長城以北,各大部落雲集不下十萬北元騎兵,這麼多兵將聚集起來,總不至於是來聚會的吧?

不過徐達也不怕,大同府已經有五萬餘人,北平的李文忠也帶著五萬餘人,更別提山海關,雁門關,寧武關等等關隘全都守備完善,即便是北元騎兵突破了關隘,大同,北平,太原三地互為倚靠,又有堅城防守,若北元無法做到快速攻陷城池的話,要麼就在野外和明軍決戰,要麼就隻能無功而返了。

在嶺北雖然戰敗,但可不代表明軍就怕了北元,若是把戰場換成熟悉的家門口,那可不好意思了。

而在關注防禦的同時,徐達也命人開始籌備擴建大同府,打算將大同府,打造成為抗拒北元的橋頭堡。

在繁忙公務的間隙,徐達自然也收到了有關於遼王和燕王兩位殿下在太原府裡的動向。

讓徐達有點詫異的是,原本以為會表現優秀的遼王殿下,卻很少去軍營,隻是有事沒事的與李景隆,李祺,徐增壽還有燕王朱棣聚會,至於會上說些什麼,紙條上就沒寫了。除了飲酒聚會之外,便是招攬城中教坊司的美人入行宮陪酒,跳舞,聊天,做樂。

反倒是燕王殿下,每日裡勤勤懇懇,就差沒住在軍營之中,不用說的,肯定是學到了不少東西了!

徐達很頭疼,不知道被自己寄予厚望的遼王殿下在乾什麼,不過後來送的一個紙條子,卻讓徐達暫且放下心來了。

那紙條子寫道,有一個內官曾擔憂的提過這個問題,督促遼王殿下學學兵法,不過遼王殿下很是囂張的笑著說到:「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

朱啟說這句話的時候,自然是跟內官開玩笑的,那時候他剛好做夢夢到自己像霍去病一樣封狼居胥了,內官建議他去軍營學習,那當然隨口就說了一句冠軍侯的名言名句了。

但遞小條子的人可不知道朱啟是做完夢開玩笑說的啊,原句不漏的就把小條子給遞過來了。

順帶一提,遞條子的人當然不是徐達安排的,他也沒那個膽子啊,是朱元璋安排的,不過也不是監視皇子用的,而是類似起居錄官一樣的人,你不知道他是誰,但他卻在記錄你的一言一行。

徐達看到這個條子,再想到前不久收到消息,說是軍營之中,李景隆,李祺和徐增壽三人,已經開始用遼王殿下教的新式練兵法在訓練新軍了。

但不知道為什麼,其他將官們卻沒有收到遼王殿下任何的指令,依然照舊使用各自的練兵之法。

徐達初始也奇怪,再聯想到遼王殿下的所作所為,突然豁然開朗了起來。

像遼王殿下這樣有前途,被朱元璋看好的皇子,怎麼可能是那種懶惰,不想擔責任,喜好美色又好逸惡勞的人呢?

遼王殿下甚至是能夠準確畫出地圖,而且輕描淡寫的就改良了沙盤地圖,去瀟湘館也不過是為了開店提前學習的好皇子啊!

一定是遼王殿下存了讓李景隆,李祺和徐增壽三人新法練出來的兵,和其餘人的兵進行比較多心,又擔心其餘將官們跟著有模學樣,那就沒有辦法看到區別,所以故意做出一幅啥事不管的姿態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原神之異世的風 重生八零糙漢的小嬌包甜又軟 我在術法世界造槍 長公主今天登基了嗎 在下不才,乃當世名將 重生之庶女翻身做王妃 左道旁門:我能逆轉代價 退休生活從新白開始 穿成炮灰女配後和偏執狂he了 我穿成崽崽的惡毒娘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