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本王也是這麼想的(1 / 2)

加入書籤

長城雖有萬裡,但也不可能每一寸長城上都站滿了守衛。

更何況,自西北甘州隴右,一直到東北山海,也分為外邊,內邊和內三關之分,彼此之間縱橫交叉,但也沒有做大首尾相連的地步。

實際上長城的作用,自古至今都不是如同城牆一般的不讓外敵進來的,更多是是作為據點,警戒,物資囤積和補給線等。

也就是說,在秦始皇整修萬裡長城起,長城更多的作用是作為進攻的前哨據點,並非是龜縮固守之用。

能守住漢家天下的,自古就不是那一塊塊冰冷的石頭,而是華夏前赴後繼的熱血漢子們。

所以當朱啟得知了居然有三百北元胡騎在太原府周圍活動的時候,心中震驚的無以復加,而在太原府裡的其他的將官們則是習以為常。

別說太原府了,洪武五年之前,整個黃淮以北,都是北元胡騎的活動範圍,也就是收復了燕雲十六州之後,黃淮流域才可以說是安全了不少,其實到現在洪武七年了,大明也並未全部收復漢唐時候的基本版圖,遼東,貴州,雲南等地,依然還在北元的控製之下,尤其是雲南,還有一個在宋朝就一直在蹦躂著的大理段氏呢!

當然,現在大理段氏已經是北元的封疆大吏了,就跟元駙馬高麗國一樣,都是北元的附庸狗腿,官名:大理總管。

無論如何,經歷了元末多年的血與火的洗禮,在太原府上的那些兵將們,可以說都是「老油條」了,朱啟才剛剛緊張起來,傳達消息下去,下麵的兵將們就自行開始行動起來,並且遞交上來了一個個作戰建議。

什麼堅壁清野,哨騎查看等等,這些自然是不用多提,但有些時候,也會有一兩個矛盾的建議,比如長興侯耿炳文,就建議固守城池,廣發探哨,待這三百人胡騎有消息之後,再做打算。

但德慶侯廖永忠卻建議,應該直接將太原府的兵馬,分化成為五百人一股的數股騎兵,主動出擊,搜索這支三百人的胡騎,就這區區三百人而已,放著他們在外麵遊盪,豈不是讓人笑話。

兩個人誰說的有道理,朱啟不清楚,他又不懂,唯一的想法就是跟著名將走,名將說啥就是啥。

但提出建議的耿炳文和廖永忠,都特娘的是名將啊,耿炳文攻廣德,攻長興,取汴梁,戰功顯赫,歷史上也是功勛卓著,唯一敗筆也就是靖難之役被燕王朱棣吊著錘。

廖永忠也很厲害,死戰翻陽湖,定兩廣,滅西夏,都有他的功勞,可惜歷史上洪武八年就因為某些事被賜死了,當然現在是洪武七年,他還活的好好的呢。

按理說,朱啟身為留守太原府的最大的將軍,此時應該拿定主意,但朱啟身為二十一世紀培養起來的三有新青年,向來不是那種自以為是,獨斷專行的人。

自己不熟悉的事情,那就留給專業人士,如果專業人士比較多怎麼辦?那就拉起來一起討論唄!

軍事歷史上不是有一個叫做參謀部的玩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放光彩嗎?我雖然暫時弄不出參謀部這種東西,但把名將們聚集在一起討論一下具體的策略方針還是可以的。

雖然敵人隻是三百胡騎而已,但朱啟也不希望在自己的治下,有老百姓被胡騎給禍害了。

眾將士們並沒有想太多,開作戰會議而已,之前也有參加過很多次這樣的會議,雖然古代是沒有參謀部這種東西的,但主將在作出決策之前,也經常會詢問幕僚團和下屬將領的意見。

於是乎,遼王殿下主持的第一次軍事會議,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正式召開了。

一大堆的武將們聚集在一起,就目前來說,名望最高的那就是廖永忠和耿炳文兩人了,兩人又在會議上講述了自己的觀點。

一個主張既定目標的防守,一個主張敵人是小股部隊滲透,那咱們也分成小股部隊直接出去搜索好了。

兩個名將的意見相左,手下將領們也是很快分成了兩派,爭論不休了起來。

朱啟一下子有點頭疼起來,他其實很想按照後世的參謀部的形式,讓他們給出多項計劃,並且將所有計劃的成功率都給具體的數字化,但不用想也知道現在是做不到的。

現代參謀部和古代幕僚團們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參謀部把軍事戰爭完成了數字解題,在大量的具體到單兵個人的數字數據的前提下,用數學解題方式給出最優方案。

實在沒辦法,朱啟決定相信一下玄學了,他看向了朱棣和李景隆,問道:

「你們兩位怎麼看?」

李景隆立馬就說到:「末將覺得兩位將軍說的都有道理,不如留一半兵馬守城,再由一半兵馬分成小股,搜索胡騎。」

好家夥,李景隆這麼一說,朱啟就慌了,要按照玄學的理論,李景隆在歷史上,真的是幫誰誰輸,朱允炆即便是操作再失智,他手下的明初百萬精兵是實打實的啊,被李景隆帶著硬生生的就輸掉靖難之役。

他這麼一說,兩位將軍的方案都蒙上了一層陰影,好在還有朱棣這個福星,就聽朱棣也皺著眉頭說道:

「三哥,咱們先看地圖。」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原神之異世的風 重生八零糙漢的小嬌包甜又軟 我在術法世界造槍 長公主今天登基了嗎 在下不才,乃當世名將 重生之庶女翻身做王妃 左道旁門:我能逆轉代價 退休生活從新白開始 穿成炮灰女配後和偏執狂he了 我穿成崽崽的惡毒娘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