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同路的徐妙雲(1 / 2)

加入書籤

朱啟也知道大哥是將這件棘手的事情托付給值得信任的人,也就是自己。

誰讓自己在鳳陽的時候,直接把平陽侯給抄家殺頭了呢?這件事情雖然明麵上沒說,但私底下裡,可是震驚朝野,大家都知道遼王殿下是個不會徇私枉法的狠人。

平陽侯是誰啊?又有免死鐵券,又是朱元璋的養子,算起來還是遼王殿下的兄長,遼王殿下那是眉頭不帶皺一下的,說殺就殺了。

當然了,罪名是謀逆造反,家裡搜出龍袍鐵證如山啊,免死鐵券也免不了謀逆造反的大罪啊。

至於說平陽侯是不是真的謀逆造反,那就說不好了,明麵上反正是沒人會去他討論的,人都已經死的不能再死了,也不可能有人跳出來鳴不平,怕不是老壽星上吊嫌命長哦?

雖然朱標的拜托合情合理,但朱啟還是決定掙紮一下,說道:

「大哥,雖然定遠離得很近,但我這一走少說十天半個月的回不來,之前我就半個月沒回去皇宮了,現在又是十幾天不回去,父皇問起來……」

朱標立馬擺手說道:

「放心,父皇那邊為兄幫你搞定,哎,為兄也是迫不得已,若是為兄有確鑿證據,這時候肯定就安排去抓人了,也不會勞煩三弟你跑一趟的,為了父皇,為了老朱家,三弟你就辛苦一趟吧。」

朱標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要是再推辭可就不像親兄弟了,朱啟也隻能口說「這都是我身為大明親王應該做得事情。」

隨後朱啟就詢問起了這朱桓的一些具體情況來了。

說起這朱桓,朱啟沒什麼印象也確實不怪他,因為這人確實沒什麼存在感,能在定遠當知縣,也不是靠的功勞,純粹是他的老爹朱六九啊!

說起朱六九,朱啟陡然一下子就想起來了,這朱六九是和朱元璋隔了很遠的遠房堂兄,因為在朱元璋年輕時候,有過近乎救命之恩的恩情,所以朱元璋都是喊他親六哥,雖未封王,也卻給的是親王待遇,他的兒子,也就是朱桓,憑著這層關係,坐上了定遠知縣的位置。

朱啟那是萬萬沒想到,這朱桓竟然是朱六九的兒子,難怪太子朱標都感到如此棘手呢,這事情要是不調查清楚,就稟告朱元璋的話,那這個年確實是過不安生。

其實朱啟知道,朱標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在保護舉報人呢,萬一查出來這朱桓無罪,以朱元璋和朱六九的關係,這舉報人十之八九可能會被認為是栽贓誣陷,普通百姓還好,朱元璋不會追責,但若是朝堂官員,這樣彈劾皇親國戚,恐怕以後的仕途就有點影響了。

朱啟想到這一點,就以為朱標不打算說,也沒有問,卻沒想到朱標將朱桓介紹完了以後,開始詳細說起事情的始末。

原來是一個叫做鄭士元的監察禦史,彈劾舉報的朱桓,但因為朱標現在可以提前看到各種公文政務,便喊了那鄭士元詢問是否有罪證,鄭士元也說暫時沒有,但悠悠眾口是堵不住,定遠民間已多有議論,雖然鄭士元說的言之鑿鑿,但朱標和鄭士元不熟,隻知道他是洪武四年中的進士,期間也沒什麼特殊的功績和履歷,又看他年輕,怕他是為了博取名聲才舉報的,所以還是決定先暗自調查一下。

但朱啟一聽就不淡定了,鄭士元啊!這可是洪武年間在民間很有賢名的一個清官啊!他妻子死後,因為家裡沒錢安葬,五個兒子央求賣身葬母,最後還是找同僚借錢辦的喪事。

他自己死的時候,民眾夾道送葬,是真正得民心的好官。

不過後來牽扯到空印案,仕途大受影響,官職一直都不大,所以在歷史上的名聲也並不如包拯,海瑞那般的響亮。

不過洪武七年的鄭士元顯然還沒什麼名氣,但這脾氣還是一如歷史上一般的耿直,因為民眾們的議論而彈劾皇親國戚,雖說老百姓都議論的壞蛋,十之八九是錯不了,但這膽子也確實忒大了點。

朱標說完了事情原本始末,朱啟又多了一個去定遠的理由了,他本身雖然很想扌莫魚,但對於歷史上的那些名臣,還是非常尊敬的,鄭士元這樣的清廉好官,尤其如此,自己走這一趟,也算是幫鄭士元一把了。

這事情自然是要保密的,而且這一次是不能帶上朱棣了,自己一個人跑了,太子朱標還好說,但朱棣跟著一起去定遠,就不好解釋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原神之異世的風 重生八零糙漢的小嬌包甜又軟 我在術法世界造槍 長公主今天登基了嗎 在下不才,乃當世名將 重生之庶女翻身做王妃 左道旁門:我能逆轉代價 退休生活從新白開始 穿成炮灰女配後和偏執狂he了 我穿成崽崽的惡毒娘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