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原來是苗疆的姑娘(1 / 2)

加入書籤

朱啟萬萬沒想到會在這種情況下遇到劉伯溫,更加沒想到劉伯溫竟然就是眼前這個看上去和藹可親,平平無奇的老頭子。

正所謂「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山河劉伯溫」,本以為這劉伯溫就算不是三頭六臂,也該是雙目炯炯有神,氣質非凡,往那一站就渾身王霸之氣。

至於說劉伯溫為何會醫術,這也很正常,畢竟劉伯溫是著名的雜學家,什麼叫雜學家?那就是啥都懂一點,在中醫領域裡麵,劉伯溫也是有留下傳世藥方的,在民間也傳言劉伯溫的醫術高明,他會醫術,自然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了。

朱啟一聽說是劉伯溫,趕忙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一想到歷史上的劉伯溫就是在洪武八年去世的,至於說去世的原因,很可能和胡惟庸送去給他的湯藥有關係,也就是說,劉伯溫極有可能是被胡惟庸毒死的。

至於說兩人之間的恩怨,其實就是李善長,胡惟庸代表的淮西集團,和劉伯溫代表的浙東集團之間的黨爭沖突。

不過劉伯溫本人其實並沒有結黨營私的心思,在朝堂之上,也一直是獨善其身,即便是曾經風光無限的浙東核心人物楊憲,朱元璋詢問劉伯溫,楊憲能否勝任丞相的時候,劉伯溫也說這人不行。

後來楊憲還是當了丞相,結果不用說了,沒當幾個月就因為犯事被下旨處死了。

當然,歷史上的劉伯溫被胡惟庸害死,一定程度上也是有朱元璋的默許,朱元璋可是洪武大帝,即便是洪武八年這回,還沒有錦衣衛這些情報特務們,但朱元璋的情報工作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厲害的。

胡惟庸想要害死劉伯溫,朱元璋肯定是知道的,至於說為什麼要殺劉伯溫這樣的全才,原因就是兩個字——相權!

朱元璋是想要皇權至高無上,而劉伯溫則是堅定的相權黨,在這方麵兩人的分歧不是一般的大,而後的事情就不用說了,朱元璋成功廢除了丞相,確保了大明皇權,在製度和形式上的獨一無二。

別看大明後麵出來的內閣閣老,還有司禮監太監等等,好像權利都很大的樣子,但他們能夠廢立皇帝?他們能夠架空皇帝?

都不能,因為朱元璋廢除了丞相之位以後,無論是什麼官員,皇帝隻要一張小紙條遞出去,直接就給裁撤了,六部官員直接受皇帝管轄,根本就沒中書省什麼事情,內閣也僅僅隻是幫忙乾活,提提意見,實權可是半點沒有的。

太監更是如此了,別看司禮監掌印太監權力很大,都被稱呼為內相,能給披紅蓋章審核,但其實也就是個乾活的,皇帝一道指令就能殺了,關鍵就是皇帝想不想罷了。

大名鼎鼎的九千歲魏忠賢,天啟帝的時候,多少人彈劾都是紋絲不動,不是因為他權勢滔天,而是天啟皇帝需要魏忠賢這個太監來壓製東林黨,來做那些地痞流氓才能做的事情,拋棄一切道德觀念,一切向利益看齊,以此來維持平衡。

崇禎上台之後,沒有聽從天啟皇帝重用魏忠賢的臨終遺言,直接就把魏忠賢給殺了,再有權利又如何,在皇帝麵前,不堪一擊。

往後的事情就是越弄越糟,本就已經疾病良多的大明朝,徹底垮塌,自不必多提了。

這不是給魏忠賢洗地,他是很壞,貪了很多錢,違法亂紀,濫殺無辜,但他唯獨不會去碰一種人,占據了大明絕大多數人口的——農民。

倒不是魏忠賢有多愛民如子,而是因為農民窮啊,他知道農民身上榨不出來油水,百官和商人地主多有錢啊,那就使勁兒從他們身上撈錢好了。

朱啟還是希望劉伯溫這樣的傳奇人物能夠好好活著,但又不好直說小心胡惟庸這種話,隻能說了一句:

「恩師,你以後要注意身體啊,萬一生病了,恩師可以來找我,我可以幫恩師找郎中,盡量別喝外麵人給的藥。」

朱啟這番話說完,他是沒有多想,劉伯溫倒是一愣。

朱啟並不知道,洪武八年,是劉伯溫受到淮西集團打壓最急迫的一年,劉伯溫其實早就告老還鄉了,隻是有人告發劉伯溫給自己選的墓地有天子之氣。

劉伯溫知道這多半是胡惟庸的手段,隻能帶著大兒子劉璉又返回了應天府,老老實實的待在了朱元璋的眼皮底下,以此來躲避禍事。

這時候一聽遼王殿下這麼說,劉伯溫倒是疑惑了起來,莫非是遼王殿下聽說了什麼事情,特意提醒自己?

劉伯溫默默記下,隨後想到了什麼,說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原神之異世的風 重生八零糙漢的小嬌包甜又軟 我在術法世界造槍 長公主今天登基了嗎 在下不才,乃當世名將 重生之庶女翻身做王妃 左道旁門:我能逆轉代價 退休生活從新白開始 穿成炮灰女配後和偏執狂he了 我穿成崽崽的惡毒娘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