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招降王傳奇(1 / 2)

加入書籤

既然已經決定要拉攏渤海周圍的海盜頭目王傳奇,朱啟便讓劉伯溫代筆,以遼王的身份寫了一封招降書信送去給王傳奇了。

沒辦法,自己寫的話,瞬間就要暴露文學水平了,朱啟現在的文言文水平,那是連十歲小孩子都不如的,也幸虧朱元璋是貧窮農民出身,身為皇帝連朕都不說,更別說文言文了。

所以朱啟平日裡通篇大白話,也是沒有半點問題的,因為朱元璋的那麼多孩子裡,除了太子朱標之外,其餘幾個皇子,也都沒那麼文縐縐的,大多都是像朱棣那樣,喜歡騎馬射箭的皇子。

想要送行給王傳奇,自然是需要中間人,好在牢裡關著的不少以前的劫匪流寇海賊什麼的,都可以充當中間人,在燕雲十六州乾這一行的,誰不認識王傳奇啊?

朱啟便挑了幾個犯罪沒那麼嚴重,而且都是專挑元人作對的海賊,讓他們出獄去送信,也算是將功補過了。

送信的過程還是比較順利的,沒過幾天,王傳奇便受到了朱啟名義送來的書信。

王傳奇此人是個三十來歲的精壯漢子,和其餘滿臉橫肉的海賊不同,王傳奇還頗有儒生氣質,本人的文學素養也是不錯的,手底下戰船三十餘艘,不過都是中小型的快船。

乾海賊這一行的,你手底下船隻大了慢了都不行,大了老遠就暴露了目標,慢了你一追不上獵物,二是被官軍圍剿的時候,你跑不過別人可不就歇菜了。

倒是手底下的海賊水手不少,有近千人之多,算上他們的各種家眷,也有兩千人的規模,在這渤海之上的海賊勢力裡麵,那絕對是最大規模的。

如果不是這海賊們沒什麼組織紀律性,隨便什麼機會,號召開個大會什麼的,這王傳奇沒準就是渤海之上的海賊王。

王傳奇本來就是堅定的反元分子,以前元朝掌權的時候,他是海賊,也收到過朝廷的招降書信,王傳奇那是嗤之以鼻。

但現在來的卻是大明遼王的書信,而且名義上還不是招降書信,是招賢,對王傳奇的稱呼也從海賊,變成了義軍統領,抗元英雄。

好家夥,直接就先義軍,英雄什麼的喊上了。

不過王傳奇對這種稱呼也是很受用的,他雖然不接受大元的招降,但這大明乃是號稱「重開大宋天」的王朝,他心裡麵其實就很想投靠大明的。

隻是以前大明並不算在黃河以北站穩腳跟,也就前兩年,李文忠徹底拿下了北平之後,才算是徹底站穩了腳跟,這大明的招賢書信就來了。

遼王殿下在信裡說了,隻要王傳奇願意帶著手下船隻和水手海員加入大明,自己立馬稟報皇帝,少說是一個遼海水師都督之類的職務。

從此以後就是大明朝廷的水師都督,不用像海賊一樣東躲西藏了,

王傳奇象征性的將此事與二當家,三當家還有一些骨乾海賊們商量了一下,最後便一拍桌子決定了,啥也不說了,接受招賢,投靠大明!

王傳奇那邊立馬就寫了書信回送了回去,並且約定三日之後,在北平的大沽口外舉行招賢儀式。

所謂儀式其實也就是朝廷這邊等著王傳奇開著船隊帶著屬下到大沽口這邊,遼王殿下再出來親自迎接一下,古往今來都是如此。

總不能說你都招賢人家了,一點儀式感都沒有,人家就來給你跑腿賣命吧,除了官職好處意外,麵子也是要給足的,不然他這個水師都督,當的也沒人承認啊是不是。

朱啟收到回信之後,聽了旁人解釋了一通什麼叫做招降儀式以後,便欣然答應下來,準備挪窩前往大沽口了。

當然現在是招賢儀式了。

大沽口離的北平極近,朱啟帶上了李文忠給安排的兩千精兵以後,便和朱棣等人一同前往大沽口,順便也看看龜船的建造情況如何了。

等第二天到了大沽口,朱啟首先就奔著船塢過去了,此時已經有五艘龜船建造完畢了。

兩個月下海了五艘,之所以這麼慢,因為建造第一艘的時候,光是研究圖紙花費了不少時間。

第二艘開始速度就快了不少,往後建造速度也能夠維持在一個月三艘左右,這樣的速度已經算不得慢了。

當然,這也跟朱啟設計的龜船,本身隻能容納一兩百名士兵,大小隻能算中型船隻有關係,你要說建造最大的那種龍船,三四層船樓高,甲板上能跑馬,一艘船能有一兩千人還多的,別說一個月三艘了,一年估扌莫著才能建造出一艘來呢。

朱啟還親自登上了龜船看了看,無論是外型,還是船隻內部構造,都和朱啟給的圖紙裡的一模一樣,不得不說這年頭的工匠們手藝確實是很不錯的。

除了看龜船之外,也順便看了一下目前大明水師的船隻,總計五十餘艘戰船,其中大型樓船為主,有二十多艘,餘下都是中型船隻,至於說小型船隻就沒有去統計了,因為這些小型船隻在江河裡還能用一用,你放到海洋上去,一個浪頭就給你掀翻了,拿來打海戰肯定是不行的,人家大船都不用打你,直接航行過來就給你直接撞翻。

官軍水師畢竟不是海盜,在機動性和戰鬥力二者不可兼得的這個年代,自然是以戰鬥力為主。

相比較起其餘將軍們對於陸戰的狂熱來說,朱啟其實對於海船更加有興趣,因為他知道,從十五世紀地理大發現時代開始,一直到二十一世紀的現如今,擁有了海洋霸權的國家,便能夠擁有世界霸權。

海洋力量是絕對不可忽視的,而中國之所以在近現代積貧積弱,沒辦法跟上時代的潮流,說白了就是對海洋力量的自我閹割,海禁政策導致了中國海船的巔峰,永久的停留在了明朝永樂,鄭和下西洋的寶船這一水平。

而同時代的西方國家,卻在航海技術上一直迎頭猛追,不斷吸取中國硬帆船的優點,同時擴大自己軟帆船的優點,最終兩種集合起來,造出了一批有一批適合遠洋航向的帆船。

可千萬別以為大航海時代的跨洋航行的帆船全都是西方自主研發的,起碼就在風帆上麵,西方大船的帆就是由橫帆、拉丁帆和斜桁帆三部分組成,橫帆是他們自己的,拉丁帆是阿拉伯人的發明,而斜桁帆,則是中華硬帆船的專利。

這就是學習的重要性,不能盲目自大,更不能妄自菲薄。

而就遠洋航行來說的話,吃風大,速度和負載有很大的優勢,而且還可以根據不同情況,更加細節的調整船帆的西式軟帆船,自然是更加適合遠洋航行。

但操作簡單方便,所需人員少的硬帆船,則比軟帆船更適合近海和內海航行。

所以遠洋用軟帆,近海內海用硬帆,這才是歷史已經證明的正確答案。

還有另外一點,那就是如果用於海戰的話,西式的軟帆船比中式硬帆船要更加合適,主要願意除了轉向和瞬時加速更加靈活以外,就是自身較輕吃水淺的西式帆船,能裝更多的大炮!

火力就是正義!

當然,不管你什麼帆,統統不如鐵甲艦,蒸汽船,這是毋庸置疑的。

大沽口船塢的工匠們,也沒想到遼王殿下居然對船隻如此感興趣,其他的大人們可是很少會詢問這些,雖然大明現在也有海運,但畢竟不像西方國家那樣,有一個龐大的地中海,注定了他們以海洋為生命線,一個個都是海洋性的國家,所以從上到下,對於海事並不是很上心。

這些工匠們也是一一作答,而朱啟問的問題,在他們看起來,就是有些難了,比如這最大的船隻,能航行多遠無需補給?如果遠離海岸,遇到大風大浪如何啊之類的問題。

這些工匠們也就隻負責造船,這些問題他們哪裡懂啊,一個個的也都是大眼瞪小眼的。

大沽口船塢負責的官員,也是一臉懵逼的表情。

朱啟雖然不抱有什麼希望,但看到就連這些專門從事海事的工匠和官員們,都從來沒有關心過遠海航行的問題,就知道想要把大明引導向大航海方向的話,絕對不是改造一個船塢的問題。

但難做不代表就不去做了,總得有人來做這件事,朱啟雖然比較喜歡扌莫魚,但不代表就想看著歷史的軌跡按照原先的世界線來發展,坐等西方在百年之後,開啟大航海時代然後吃的滿嘴流油。

至於說到底怎麼做,朱啟已經在心裡麵有了一個大概的規劃了。

而這個規劃,也跟王傳奇有關。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原神之異世的風 重生八零糙漢的小嬌包甜又軟 我在術法世界造槍 長公主今天登基了嗎 在下不才,乃當世名將 重生之庶女翻身做王妃 左道旁門:我能逆轉代價 退休生活從新白開始 穿成炮灰女配後和偏執狂he了 我穿成崽崽的惡毒娘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