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盪不安的國運(1 / 2)

加入書籤

一位八十多歲的古稀老人,駝著彎曲的脊背。手中拄著燒火棍一樣的拐杖,朝著夕陽的落日餘暉,踏著泥濘的鄉間小路,拖著疲憊的身軀,搖晃著微微顫抖的腳步,還努力的向前邁進著。

那是一個動盪不安的年代,在一個破舊的茅草房中,降生下一個普通的孩童。這個孩童的降生,給一個死氣沉沉村子增添了一點人氣。也給這個破落的家庭增添了一絲生機,給一家人也帶來了一點福音。

1 爺爺的簡介

這個普通的孩子就是我的爺爺,出生在於1902年,在1986年逝世,享年84歲。爺爺出生那一年,是壬寅年,生肖屬虎。是清朝末期,在這一年裡,發生了一些重大事件。政治動盪,清政府內憂外患,人民大眾和百姓生活窮困潦倒,城市和農村生活條件混亂不堪,乞丐眾多,生活水平非常低下。光緒帝在這一年去世,隨之慈禧又重新執政,在慈禧執政中,因為在軍事上的失利,導致外敵入侵。使經濟上受到外敵控製和掌握,政治上腐敗和無能,陷入崩潰邊緣和亂世狀態。接著在廣州和廣西爆發了鼠疫,使疫情席卷了一些城市,導致有兩萬多人死亡,使經濟上雪上加霜,走入清末時期最低困境。

2 和爺爺在一起的時光

我和爺爺接觸時間不多,那是我在7-8歲的時候,爺爺從寒冷的黑龍江省農村來到遼寧。是一個人來的,沒有看到奶奶,奶奶去世的比較早,我沒有印象。爺爺是因為年齡大了,不適應黑龍江那裡寒冷的生活,才來我家生活的。爺爺身材不是很高,在一米七八左右,不是很魁梧,身體硬朗結實;最有特點的就是,留著一縷白胡子,慈眉善目的麵容,不怎麼愛笑,不怒自威,有點現代影視劇中的,薑子牙形象;性格上堅毅,帶點愁緒,不是很開朗,耿直和有點小倔,不怎麼愛和人交流,最大優點就是特別善良;在為人處世上,和家人能和睦相處,禮尚往來和接人待物都恰到好處,和親屬李道友好往來,鄰裡鄰居友好相處,人緣上口碑非常好,得到很多人誇贊和好評。

在和爺爺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記憶深刻的是,艱苦樸素和吃苦耐勞,從不鋪張浪費,勤儉持家。爺爺到我家有快七十多歲了,按照正常老人,應該頤養天年,來享受生活的。可爺爺從來沒有這樣的思想,和別的老人不同,力所能及的幫助父母操持家務,協助和減輕父母家庭負擔。能乾動的活計也從不間斷,幾乎每天都堅持勞動。

記得最為清晰的是,父母幾乎每天都在生產隊勞動生產,父母比較忙的時候,爺爺就包攬了做午飯或是晚飯。我不愛吃爺爺做的飯,老人以前吃了很多苦,節省慣了,做飯總是少油少鹽的,吃著寡淡無味。在做飯時,有時我放學後幫著燒火,有那麼一次我提意見【爺爺,能不能多放點油啊?】老人訓斥我【把你狂妄的!餓上你幾天,什麼都吃了。】這樣的事情是經常的,也經常被爺爺教導和訓斥。農村的農家活計也是很多的,看不出活有多少,東一把,西一下的,一天也沒有閒功夫,忙活的都是小零活。還有一次,下去農村的地窖(是農村在冬季存儲蔬菜的地方),幫助打白菜(所說的打,就是把傷熱或爛的白菜梆,或老梆去掉),把這些幾乎不能吃的梆子,運到外麵,餵豬或是餵鴨鵝。結果老爺子拿了些,在做晚飯的時候,就頓在菜鍋裡,我是實在看不下去,有點反胃的說【爺爺呀,能不能不要了?你這是餵豬吶。】爺爺又開始了,給我做憶苦思甜工作【你沒有挨過餓,六零年時,就這白菜根你都找不到,為了活命,人把樹皮都吃光了……】等等,有好多挨餓的例子。最後一次,是我們的家又搬到黑龍江省農村,窮搬家富挪墳,到黑龍江後,先是借助老叔家房子。一年過後,買了自已家的房子,因為買房,日子過艱苦。黑龍江人,不太會過日子,大吃大喝。過年前把好吃的都吃的差不多了,包括糧食,每家每戶的糧倉到開春幾乎都空的。另外也是每家都需要送公糧,留下來了的糧食都不多。這是剛過完年的事,家裡人口多到了開春糧食不夠吃了,在這個時候怎麼辦呢?在親屬和鄰裡之間也都借遍了糧食,東家一碗,西家一盆的,人家糧食也沒有多少,也是不夠吃的。爺爺開始動員我們,開始憶苦思甜生活,每天限量吃糧,然後讓我們孩子去挖野菜,摻合僅有的一點糧食度日。爺爺說【我們要學習紅軍長征的精神,吃草根,吃野菜,度過難關。我們比挨餓的時候,算好多了,堅持吧!】在爺爺和父母的堅持下,熬了幾個月,給我們吃的臘瘦,小臉發綠。後因為鄉政府下農村積肥,看到我們家的糞池都是綠的,經過了解,才知道我們是後搬家過來的,幾乎沒有糧食吃,對我們家給予以救助和幫助,才解決了吃糧的問題。在爺爺和父母的領導下,度過一次次那些艱苦的歲月。

我在爺爺的印象中,爺爺總是看不上我。原因是認為我懶,不勤快,好吃懶做,為此,我和爺爺合不來。我那個時候喜歡畫畫,一有時間就去偷偷的躲避勞動,搞我的藝術了。爺爺看到就訓斥我,經常嘮叨【畫那些有什麼用?能當飯吃嗎?多幫助你爸媽乾點活,看看把你媽爸累的,是什麼樣子了,你怎麼就不長點心吶?】等等。有時候我們爺倆矛盾升級,爺爺就會大打出手,有時候用燒火棍追打。每次看到爺爺真生氣的時候,就趕緊溜之大吉。其實爺爺也是嚇唬我,事實上老爺子對我們疼愛有加。最喜歡我哥哥和姐姐了,他們能多乾活,幫助父母做家務,而我和弟弟也是比較小,當小貓小狗一樣的引導。不然我也不會了解,在六零年挨餓的場景,對生活也不會去保持,勤儉持家和艱苦奮鬥的精神。

最後一次和爺爺分別後,那是1985年,我從黑龍江入伍去了部隊。這一次分別,也是永別,從此再也看不到爺爺了。在走之前,還在囑咐我【要勤快,會來點事,不要太懶惰。】在我將踏上接兵的卡車時,家門口送別的親人和爺爺,揮著手和我告別,看到爺爺眼裡充滿淚花,慈祥的麵容也永遠留在記憶中了。因為在部隊服役,沒有到休假的年齡,在爺爺去世之前,也沒能再看上一眼,送上一程,是非常遺憾的。

3 對爺爺的了解和認識

以前年齡小對爺爺不夠了解,對爺爺印象也不夠深刻。那是我從部隊退役成家後,在和老叔經常溝通嘮嗑,和談家常及聊天中,才算真正的對爺爺了解和認識。有些爺爺也和我談過一些事情,因為記憶力的關係,也是不重視,都沒有記得那麼詳細和清楚。隻是隻言片語的有點印象,搞不清家庭的背景和家史。老叔記憶力在他們的哥們中,是最好的,介紹也相對完整。但也是他在所知道的範圍之內,和他生活中的認識圈了解的大概。

經過我的分析和對老一輩人的了解,才算把爺爺一生的歷史總結下來。供我們後輩來學習,學習他做人的精神和精髓,發揚家庭光榮傳統,勤儉治家建立未來美好家園。也向老人致以崇高禮拜,和對老人的敬仰。

4 三個孩子的悲慘生活

在爺爺出生前的歷史,大概闡述一下。在祖太爺那輩或之前,有在朝為官的,聽老一輩人說,那時候我們家是給皇族趕大車的,也就是給皇族運送物資。在那個年代沒有關係,是接近不到皇族的。而且那個時代我們家是有一定勢力的,在能力上也是表現比較突出的。不然怎麼會給皇族趕大車呢?在我太爺那輩,我們家和滿族有聯姻的。在清末之前是不允許滿漢通婚的,在爺爺出生前二十年,也就是在1882年,清政府才下詔書,允許了滿漢通婚。

在1882年前,因為清朝的沒落,我的祖輩是被流放河北,而是大家族。當時是老哥八個,因為和胡子(也是打家劫舍的匪徒)發生了沖突,有一死和一傷。後有主事建議分家,散落各地和各奔東西的生活了,開始繁衍生息。我祖太爺是其中一股,逃荒或是闖關東來到東北,生了我太爺和大太爺哥兩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晚來的愛我不要!我離家你哭啥? 長生?成仙?輕而易舉 我拋棄了罕見病的女兒 冥滅之都 咒術回戰中路人甲的美貌 地鐵逃生:我穿越到了卡包世界 提燈看月光 綜漫:開局女兒找上門來 MC:村民眼中的世界 遊戲開局,在修仙界亂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