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定軍紀(1 / 2)

加入書籤

----李應瑞今日身披甲胄,頭上戴著新打的鐵盔,站在堂中,聲音高亮,麵目俊朗,英姿勃勃。

和尤振武一樣,李應瑞也不到二十,防諜這樣的重任,他能擔的起嗎?

眾人疑。

尤振武卻並不意外,他早知道李應瑞會站出,於是問道:「李應瑞,此任重大,非是一般,如果有一賊潛入,或者是有一賊向城外通風報信,你都是失察。」

「願立軍令狀!」李應瑞從容道。

「你要如何查?」尤振武問。

「無非兩策,一明察,一暗訪。」李應瑞早有準備,他從月要中取出一張紙,雙手呈上:「因為關乎機密,具體施行之法,卑職寫在紙上了,請方伯大人和總鎮過目。」

尤振武接過了,雙手呈給都任。

都任仔細看完,微微頷首。

顯然,他對李應瑞的辦法,是認同的。

都任看完是王家祿,再然後交還尤振武,尤振武再看。

除他們三人,堂中諸人,暫時還不得看。

尤振武假裝仔細看完,抬頭看向都任老大人。

都任卻是不說話,一副一切交給你決定的態度。

王家祿亦是如此。

既如此,尤振武也不再客氣,於是說道:「李應瑞,你之兩策,還算周全,隻是寫到未必能做到,你可敢保證?」

「卑職願立軍令狀,若放進一賊,願領軍令!」

「好,既然你敢如此說,防諜重任就交給你了,我再從中軍營撥五十人給你,若是發現奸細,需要支援,臨近軍士,你也可調動。但我也要說了,如果出現懈怠,放進奸細,吾亦不敢饒你。」

「如有懈怠,請斬李應瑞之頭!」李應瑞大聲,眼睛裡放著光。

他身後,父親李昌齡麵色凝重,皺著眉頭,顯然,李應瑞今日所說,事先並沒有和他商量。

「好,李應瑞聽令!本鎮將防諜之責全部交於你。」

聽著尤振武之令,眾人靜靜看著,有人懷疑,認為嘴上沒毛,辦事不牢,有人卻是相信李應瑞,不說李家將門,隻說李應瑞為總鎮好友,兩人自小一起長大,這一次西安之行,李應瑞和王守奇又一路跟隨,同歷驚險,總鎮如此,李應瑞又豈會是無能之輩?

定下防諜,城中維持秩序,安撫百姓的任務,自然是都任老大人。

督餉郎中王家祿為輜重後勤總負責。

分派完畢,尤振武環視眾人,大聲道:「今日分營,首要在整肅軍紀,約束士兵,絕不可侵擾百姓,敗壞名聲,闖賊為什麼能勢大?就是因為其善於蠱惑人心,說什麼吃他娘喝他娘,闖王來了不納糧,又說什麼,殺一人如殺吾父,一婦如吾母,今日我榆林軍新立,當立下鐵的規矩,但有欺壓百姓,擅取百姓一針一線,敗壞我榆林軍名譽者,立斬不赦,如此方能壓過闖賊,重塑我官軍名譽和形象。」

聽到此,眾人都是一凜。

他們能看出,尤振武絕不是在虛言。

「為了便於傳頌,使每一個士兵都知道,我新編了一個軍律歌,教授眾軍,諸位大人可以聽一下,評斷優劣,李承芳。」尤振武看向堂中一人。

「在。」贊畫李承芳站起來,先向都任王家祿行禮,然後從袖中取出一張紙,清清嗓子,用秦腔的調子唱了起來。

……

「三軍個個仔細聽,行軍先要愛百姓,

賊匪害了百姓們,全靠官兵來救生。

第一紮營不貪懶,莫走人家取門板,

莫拆民家搬磚石,莫踹禾苗壞田產,

莫打民間鴨和雞,莫借民間鍋和碗。

第二行路要端詳,夜夜總要支帳房,

莫進城市進鋪店,莫向鄉間借村莊,

無錢莫扯道邊菜,無錢莫吃便宜茶,

更有一句緊要書,切莫擄人當長夫。

第三號令要聲明,兵勇不許亂出營,

走出營來就學壞,總是百姓來受害,

或走大家訛錢文,或走小家調婦人,

愛民之軍處處喜,擾民之軍處處嫌,

軍士與民如一家,千記不可欺負他。」

……

李承芳唱的極好,眾人聽的驚奇,不止是驚奇於新鮮的曲詞,也驚奇於尤振武的做法,歷來軍法軍紀,都是強調戰場紀律,逼著士兵往前沖殺,對於日常擾民,並不是太在意。尤其是亂世之時。

現今,朝廷困窘,糧餉極度匱乏,軍士們無糧無餉,苦不堪言,如果不許他們騷擾百姓,從百姓口中奪糧,他們如何肯為朝廷賣命?不說賣命,甚至說不定要逃散或者是嘩變了。

而士兵是將領的根基。沒有士兵,哪能有將領?

因此,對於部下騷擾百姓的行為,大部分的將領都是睜隻眼閉隻眼,甚至有的將領還縱容、鼓勵軍士們去劫掠百姓,以補充軍用,提升士氣。

想不到尤振武剛成為榆林總兵,就與眾不同,要廢除武將們默許的潛規則。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靈氣復蘇:我綁定了小破球 鬱爺被夫人心聲氣瘋了 一人疫醫 封神:開局九連抽,召喚諸天神魔 重生後,我抗旨不接賜婚 聊齋:我有玩家麵板 我的帝國模擬器 射雕之緣起全真 將軍府的恩愛日常 天女悍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