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第 72 章(1 / 2)

加入書籤

【一更】

威爾遜夫人在巴黎逗留了一周便回美國,在這一周裡她給法國人展示了各種的時尚穿搭,美國人可能會覺得眼熟,因為部份衣服她在美國已經穿過,可是法國人卻是第一次看見。

如今的威爾遜夫人之於美國人,就好像黛安娜王紀之於英國人,她是一個值得景仰的時尚風標,但是在巴黎和會之前,就算威爾遜夫人在國內再怎麼火,也火不到英法去。

這是由於英法也有自己的時尚風標,有自己的潮流,從來不會去模仿別人,隻有別人模仿他們的份,自然看不起美國的所謂潮流,就連時尚雜誌在介紹的時候都隻是敷衍的帶過。

可是現在威爾遜夫人跑到他們的國土上,他們就不得不留意了。

法國的傳媒行業不如美國的發達,但他們也有自己的時尚雜誌,對時尚雜誌的編輯來說,美國第一夫人的衣著就是很好的題材。

就連巴黎發行量最大的時尚雜誌都說威爾遜夫人一句「時髦」,可見就算是在要求極高的巴黎時尚界人士眼中,威爾遜夫人的衣著都是值得欣賞的。

起初他們覺得,可能是威爾遜夫人找了個法國的設計師,所以聽說她的設計師是個美國人時,態度是質疑的。

美國從來沒有出過一個知名設計師,就算是富蘭克也隻是在美國國內有名,出了美國就無人認識了。

不過事實就擺在那裡,就好像不是所有的足球明星都是從巴西、西班牙、英國等這幾個足球大國出來的,小國也能誕生天才足球員,隻能說他們好運氣。

英法的時尚界人士把目光從威爾遜夫人身上轉移到這個一直被他們忽略了的美國設計師身上,於是他們知道了「希萊爾」這個人。

第一個坐不住的,就是巴黎的本土設計師。

如果是在現代,一個有才華的設計師的出現對時尚界總體而言是件好事,競爭對手多了是真的,但誰都會有退休的一天,時尚界就靠後人撐下去了,很少會出現不待見外國新人的情況,畢竟法國品牌的藝術總監可能是個美國人,美國品牌的藝術總監又可能是個法國人,在時尚圈裡國籍反而不是很重要。

但現在世界還沒有進入全球化的步伐,法國人的民族意識很強,國際形勢還很膠著,各國的時尚圈之間的界線分得很清楚,美國人就是美國人,法國人就是法國人,現在美國忽然冒出了一個強勁有力的競爭者,他們心裡自然有些警惕,還有一點的排斥。

這跟美國在戰爭裡崛起的姿態太強勢多少有點關係美國,隱隱有著要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勢頭——不,再過一段時間,美國肯定會成為第一大經濟,而各國都隻能眼巴巴地看著,他們在戰爭裡花了太多錢,雖然打贏了,卻欠著一屁股的債,但美國不僅沒欠債,還成了他們的債主。

硬實力提升就算了,連軟實力也要追上來,有危機感也很正常。

之前《巴黎晚報》說伊莎貝拉的設計帶點可可·香奈兒的影子是因為她們所設計的都是現代女裝,香奈兒是現代女裝的鼻祖,伊莎貝拉更是徹頭徹尾的現代人,兩者的風格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的確有點像。

而且在法國人的眼中,最先玩簡約設計的人是可可·香奈兒,於是法國媒體開始將希萊爾塑造成「美國的香奈兒」,《巴黎每日報》更加大膽,直言:「希萊爾的設計是巴黎玩剩的。」

言下之意就是,別因為你們美國出了個還不錯的設計師就得意忘形,紐約不會因此而成為時尚之都,巴黎裡比希萊爾出色的設計師一抓一大把呢。

然後美國的時尚界人士就憤怒了。不管他們喜歡不喜歡希萊爾,那些法國人想把希萊爾的成功歸功於自己?門都沒有!

他們把希萊爾的禮服設計圖還有照片都扒出來,懟到法國人的眼前(其實也就是在報道裡嘲諷幾句),質問他們:「巴黎玩剩的」?你睜開你的眼睛看看??

本來不認識希萊爾的人隻要稍微有關注巴黎和會的新聞,就會知道這場美法之間的時尚之爭,順帶認識了希萊爾這個本土設計師。

由於消息不流通,訊息一來一回是需要時間的,當伊莎貝拉知道這些事情的時候已經是一周之後了。

威爾遜夫人是最好的活廣告,直接助長了希萊爾時裝店的銷量,伊莎貝拉看著這幾天的業績報告,真是做夢都能笑出聲音來,連看見法國報紙說她的設計是「巴黎玩剩的」也不生氣了。

又破天荒地,伊莎貝拉收到第一張來自海外的訂單,一位英國的貴族小姐想要希萊爾為她定製一件禮服。

因為威爾遜夫人的關係,連帶著她這個設計師也出圈了,她的設計圖和時尚照都被流出到海外,繼那位貴族小姐後,又陸陸續續的有國外的名媛貴婦來下單。

伊莎貝拉看現在她勢頭正好,於是一拍大腿,讓時裝店提前推出新品。

這次時裝店要推出的新品正是女西裝,有威爾遜夫人的珍珠白同款女西裝,也有別的款式,她甚至不需要找報紙寫通稿,隻需要給擺在大玻璃前麵的假模特換上新衣服,路過的人都能看見,於是在上架的第一天就被各方注意到了。

她在國內本來就有一定的名氣,巴黎和會後連國外也開始關注她,順著這股熱度,媒體可是天天都用金睛火眼盯著她的店,有什麼新花樣或者小動作就能第一時間知道。

甚至有媒體讓記者偽裝成客人進去逛,為的就是挖出希萊爾的新新聞。

……如果希萊爾願意接受訪問,他們至於這樣嗎?!

總之,希萊爾時裝店在開幕日後再次熱鬧起來,不消兩天威爾遜夫人的同款西裝就買斷了,連比較大的尺碼都沒剩下來。其他款式也賣的不錯,別的城市不清楚,但是說她在紐約掀起了一場女式西裝潮也不過份,特別是在白領女性的群體裡尤其流行。

其實威爾遜夫人能成為美國的時尚風標,有一部份原因是出於她的「普通」。

她的身份當然不普通,但她有著普通人的臉和普通人的身材,而且也不年輕了,在她身上,婦女們能見到自己的影子,威爾遜夫人親身示範了就算沒有優越的硬件也能成為「時髦女郎」,主要是看你有沒有配搭的心思。

所以婦女們才這麼熱衷去仿效威爾遜夫人的衣著,別的設計師把設計圖畫得再怎麼好看,她們都不可能擁有模特兒般的身材,穿上身也不會像模特兒那樣好看。

然而威爾遜夫人向世人證明了希萊爾的衣服無論是穿在漂亮的模特兒身上,還是威爾遜夫人身上都一樣好看。

所以賣得最好的威爾遜夫人的同款這事一點都不出奇。

她們比其他人更早知道時裝店要推出新品是因為她們之前就收到一本商品目錄。

別家的商品目錄都是畫的,希萊爾的商品目錄是時尚照,別的不說,光是誠意就已經滿滿的,讓她們認為這一千塊真是沒白花。

商品目錄上麵的模特兒正是梅格。梅格的臉果然很上鏡,隻是不高,但平麵拍攝對身高的要求不嚴格,所以她做平麵模特兒還是很適合的。

就在伊莎貝拉美滋滋的看著業績報告時,瑞秋來找她。

「布朗特小姐,你一定要看看這個!」

看來她又登上報紙了,隻不過這次的是——嗯?《紐約時報》?

她閱讀了第一段,原來是《紐約時報》的記者比利·克拉森找到可可·香奈兒,詢問她對希萊爾被稱為「美國的香奈兒」有什麼看法。

伊莎貝拉也奈兒對她有什麼想法,可是又有點不敢看下去——上次在巴黎的時候對方還說她「不清楚自己要表達什麼」呢!

要是她這次又說了類似的話,恐怕伊莎貝拉又要陷入自我懷疑之中……

但是看瑞秋的反應又不像是說了她壞話,給自己做了一點心理建設後,伊莎貝拉看向下一段。

「我認為那是我的榮幸。」香奈兒說,「我很高興我們有著相同的理念,能被視為他的前輩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情……」

比利·克拉森原封不動的把香奈兒的說話搬上報紙,至少伊莎貝拉知道對方對她的評價不是負麵的,至於什麼「榮幸」和「振奮」,都是客套說話而已。

她能理解為什麼香奈兒沒有澄清兩人的風格並不相似,希萊爾被稱為「美國的香奈兒」對她而言隻有好處而沒有壞處,首先這是一種對她的肯定,其次既然有人替她免費向美國人宣傳,何樂而不為?

各國的人也漸漸見識到美國人的消費能力是何等的高,商人紛紛把主意打到美國人頭上,香奈兒在歐洲有名,而希萊爾在美國有名,能借助希萊爾打入美國市場就再好不過。

這時,無論是美國人還是歐洲人都沒有想到希萊爾的第二次出圈會來得這麼快,而且還是以一件絕頂奢華的高定婚紗名震歐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Cos魏爾倫的我穿越了 天醫龍婿 初戀行為藝術[娛樂圈] 仆人都是未來大佬怎麼破 三國:我家後院通異世 盜墓:搬空青銅門 完全沉浸式遊戲 冠軍之路[遊泳] 團寵三歲奶包:她在星際野翻了 我是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