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驚人的巧合(2 / 2)

加入書籤

這是周武帝宇文邕經濟上的考慮,另外也有上的因素。因為要做到思想統一,就必須漢化,漢化已經成為主流,漢文化的主流就是儒學,佛教是外來的宗教,非中國本土,既然要尊儒,那也就意味著必須滅佛。而儒家的思想是什麼?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思想上的尊儒,同樣也是在意識形態領域,確保中央集權。

除了經濟和兩方麵的原因,它還有一個最直接的原因,這個原因其實是一個人,這個人是這場滅佛運動幕後真正的推手,此人叫做衛元嵩。

衛元嵩,四川人,本來也是個和尚,但是他不吃齋,不念佛,不甘於寺院裡清苦的生活,他喜歡結交權貴,愛出風頭,而且還頗有學問,不僅能寫詩作賦,還懂陰陽數術,於是很多人都迷信他。另外,衛元嵩此人還頗有一番魏晉名士的,魏晉名士普遍放盪不羈,無視禮法,比如著名的竹林七賢,據說就是「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而衛元嵩也有樣學樣,整天在街頭無所事事,佯狂放盪,時不時之乎者也念念經,說幾句誰也聽不懂的胡話。而衛元嵩之所以這麼做,目的很簡單,就是炒作。

事實證明,衛元嵩的這一番炒作是非常成功的,很快,他的名聲就傳遍了整個四川地區,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衛元嵩也逐漸覺得,四川這塊地兒已經不夠自己施展才華了,衛元嵩本著夢想有多大舞台就多大的信念,義無反顧地來到了長安,他不僅要忽悠四川人民,還要繼續忽悠全國人民。而他一到了長安,就宣布還俗,且著書立說,宣揚儒學,鼓吹君權之上,批判佛學和道學。

所謂神人,就是神龍見首不見尾,衛元嵩就是這樣的人。緊接著他又向當朝皇帝宇文邕提出建議,要求裁汰無用的寺院和僧侶。宇文邕也聽說了衛元嵩的事跡,越是邪乎的人,往往越是有某種才能,宇文邕看了他的意見,似乎覺得也蠻有道理,但是宇文邕表麵上並沒接受這條建議,因為這個時候掌權的還是宇文護,宇文邕還無法大展拳腳。不過,宇文邕記住了衛元嵩這個人,也記住了他的這番看似荒誕的理論。

就在宇文邕誅殺宇文護之後,宇文邕終於想到了衛元嵩,於是便迅速提拔衛元嵩,封賞衛元嵩為蜀郡公,迅速參與到了浩浩盪盪的滅佛運動之中。在這場滅佛運動中,衛元嵩可以說是不遺餘力,不僅給予宇文邕滅佛的理論指導,而且還身體力行的參與滅佛運動,我們可以說,這場運動的最後成功,衛元嵩是功不可沒的。但是在這場滅佛運動之後,衛元嵩這個人,便消失在了人們的視線之中,就像是人間蒸發了,還真有點神仙下凡的感覺。就連《周書》的作者令狐德棻都說衛元嵩「史失其事,故不為傳」,這個人太過神秘,都沒法給衛元嵩立傳。

周武帝滅佛一事,在歷史上也是非常著名的,是「三武滅佛」中的之一,而歷代史學家,對此也是頗多贊揚,都是以積極的態度來稱贊此事。但是,史學家的眼睛裡,往往是純學術地去考究歷史、解讀歷史,他們往往缺少感性,更多的是理性認識。

滅佛,對於國家來說是一樁好事,可是對於那些虔誠的佛教徒來說,卻是一場災難。其中,就包括了楊堅和獨孤迦羅。直到現代,國學大師南懷瑾就對周武帝滅佛深不以為然,甚至直指周武帝是昏君。甚至在歷朝歷代的佛家典籍裡,就有人說北周是因果報應,因為宇文邕滅佛,所以北周最後短命而亡。

而楊堅夫婦一家在走出宇文護陰影的同時,也在經受著信仰的考驗。或許,在楊堅的腦海裡,依稀想起了七歲時智仙的那句囑咐,「如果有一天佛法淪滅的話,你一定要擔負起振興佛法的重任。」楊堅頓時感覺到了一種無能的感覺,他根本沒任何權力,他根本插手不了朝政,麵對信仰被踐踏,他隻能選擇沉默。這種無能的感覺,不斷刺激著楊堅,他已經受夠了這種被人驅使的感覺,他不想再繼續被別人所駕馭,而要擺脫這種狀況,就必須掌握權力。在楊堅的心底,逐漸燃起了對權力的渴望。

是外交方麵。

宇文邕在外交上的作為,概括起來就是南和陳朝、北結突厥。

西魏攻取江陵之後,梁元帝蕭繹被殺,隻有自己的小兒子逃了出去,後來在建康被武將陳霸先擁立,直到公元557年,陳霸先廢帝自立,建立陳朝。而到了周武帝登基之初,手握北周權柄的宇文護,便派出使臣和陳朝達成了睦鄰友好的雙邊關係,十多年下來,北周和陳朝一直關係和睦,而宇文邕所需要做的,就是繼續維持這樣的友好關係。

而當時北方最強大的遊牧民族,叫做突厥,而突厥的可汗叫做阿史那俟斤,史稱木杆可汗(名字很奇特)。在宇文邕剛即位不久,宇文護便推行和平外交政策,突厥可汗也有意和親,最後,宇文邕便迎娶了木杆可汗的女兒,這便是阿史那皇後。

阿史那皇後雖然是個突厥人,卻溫文爾雅,舉止端正,就連宇文邕都不得不對其尊敬有加。但是,這畢竟是一樁聯合婚姻,二人並無多少感情積澱,宇文邕雖然對阿史那皇後並不討厭,卻也談不上喜歡,直到成功誅殺宇文護,親政之後,宇文邕便對阿史那皇後更加疏遠。

這一切都被一個人看在眼裡,這個人找了個機會便對宇文邕說:「現在四方並不安定,突厥又如此強盛,我們還有求於突厥,不能破壞了關係,所以,希望您以蒼生為念,好好對待阿史那皇後,就算您真的不愛皇後,那也要裝裝樣子啊。」宇文邕聽完之後,幡然醒悟,現在四方戰亂,可不能壞了和突厥的聯姻關係,於是,宇文邕從此不再疏遠阿史那皇後,並且對阿史那皇後更加疼愛。

說起來,也許大家都不相信,向宇文邕提出這一建議的人,還是個不滿十歲的小女孩。一個不滿十歲的小女孩,竟然能夠說出如此有城府的道理,就算是成年人也未必能有如此周詳的考慮啊,何況是個黃毛丫頭。不管你信不信,歷史就是如此。

這個小女孩便是宇文邕的外甥女,是宇文邕的姐姐襄陽公主和北周定州總管竇毅的女兒,此人後來嫁給了李淵,成為了唐朝的開國皇後,唐太宗李世民便是她的兒子,歷史上稱其為太穆皇後。歷史往往有很多驚人的巧合。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詭異調查局 離婚後,前妻她颯爆全球了! 我真的隻想離婚 影帝爹地古穿今後她爆紅全網了 渣男是怎樣煉成的 無限侵噬世界 新時空劍仙 九缺 改變時空的神器 超能男友不想回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