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我在紅樓當公主18(1 / 2)

加入書籤

乾元十七年,京中如今討論的都是太子的婚事。徒景辰虛歲已經十六,年紀最大的徒景平年前的時候剛剛大婚,娶的是錦鄉侯韓家的女兒,之後又被被封了豫郡王,出宮開府了,而二皇子徒景寧也已經定下了婚事,定的是左都禦史家的女兒,如今也已經冊封為循郡王,等到大婚的時候正好出宮開府。

前麵兩個皇子都已經大婚封王,接著自然也就輪到徒景辰了!乾元帝那是真的一片愛子之心,對於太子妃也極為挑剔,他想得很多,太子妃就得四角俱全,家世好,命格好,品行好,才學好,可以說,乾元帝拿著選未來皇後的標準在給兒子選太子妃,然後就總覺得不滿意,出身高的覺得性情有些驕縱,性情好的,又覺得容貌稍微欠缺了一些,回頭委屈了自個兒子,總之,下麵人選了一大堆人出來,乾元帝總覺得都有些缺憾。

這也是難免的事情,在徒景辰身上,乾元帝簡直是又當爹,又當媽,這會兒詭異地有點像是多年守寡的寡婦要給自覺非常優秀的兒子娶妻,眼裡兒子哪裡都好,什麼樣的好姑娘都配不上,另外就是又覺得兒子成婚了,就要被兒媳婦搶走了,難免心情有些微妙。

不過作為太子,總歸要成婚的,徒景辰不早點將親事定下來,下麵幾個皇子也沒法定親。所以,乾元帝在一幫朝臣勛貴人家挑選了一圈又一圈,最後總算是將人選定下來了。定的是張老大人家的嫡孫女,也就是張安遠的堂妹。張家在文官之中地位很高,跟元後所出的謝家也有些姻親關係,當然到了這一代,已經比較遠了,自從謝老大人過世之後,如今在文官之中執牛耳的就是張家了。

定親之後,張老大人以內閣首輔的身份上書請求致仕,走了一遍三辭三讓的流程之後,乾元帝便允了,張家不是那等青黃不接的人家,他們家底蘊深厚,而且不是降臣出身,當年taizu自立為王之後,張家就主動來投,後來開國之後,張家也被封了一個伯爵的位置,不過如今這個爵位也已經到頭了。不過,張家又不是武將,不是靠著爵位生活的,他們家從龍之初,做的就是文官,所以,爵位對他們家來說不過就是錦上添花。張家開國以來,每一代都有人考中進士,不過,他們家一向識趣,家裡有人在中樞的時候,其他人都隻是在外或者是在一些清水衙門做事。像是張老大人四個兒子,兩個中了進士,還有兩個不是沒能力,但是考到舉人便止步了,最後一個在老家那邊管理家學,還有一個就是幫著打理家業庶務。兩個中了進士的,一個在翰林院待了幾年就外放了,還有一個如今也就是在翰林院修史,你平常不注意這些的話,幾乎找不到張家人的存在感。

不過,張老大人雖說退了,卻被加封為太子太傅,所以,誰也不能真的輕視了張家。張家兩個兒子卻沒有出現在大明宮的朝堂上,張家長子張修禮如今還在外麵任職,如今也不過就是個四品,另一個兒子張修文也依舊還是個六品的編修,乾元帝想要給太子一個好的嶽家,因此已經有意重用張家兄弟,不過,他們雖說如今已經算不得年輕了,但是在朝堂上還是年輕人,所以多歷練幾年並不是什麼壞事。

不過相比較起來,太子的嶽家就顯得有些華而不實,頓時叫許多人生出了一些心思來。

「老爺,你是說,讓赦兒娶張家女?」前些年,賈源去世,賈代善正式襲了榮國公的爵位,史氏終於搬進了榮禧堂的正房,不過,太夫人還在,史氏對這個婆婆雖說各種不滿,但是表麵上卻不敢有任何怠慢的地方,好在太夫人並不是什麼多事的人,雖說覺得這個兒媳婦心思不正,這兩年陸續將幾個庶女都嫁了出去,都嫁的比較遠,看起來也都是官宦人家,實際上都有些不妥當的地方。隻是,賈家原本重嫡輕庶,而且子女婚事,素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太夫人這個祖母其實也沒多少插手的餘地,再說了,賈代善這個親爹自己都不上心,她這個祖母也隔了一層,就算是阻了一次,還有下次,沒得叫史氏對更厭惡幾個庶女,所以,她也就是多給幾個庶女一些添妝,等到她們出嫁之前,又給了她們一筆壓箱底的銀子,其他的,她也無能為力。但是,在賈赦的婚事上頭,太夫人卻不希望讓史氏插手,她如今身體愈發不好了,之前賈源過世賈赦作為承重孫需要守孝三年,因此耽誤了婚事,若是回頭她再有個三長兩短,又得再耽誤下去,到時候,好姑娘可都要被別人挑走了,因此,早早就叮囑了賈代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刀起:仙歲浮與塵 快穿:開局演技爆表,瘋批反派為我傾倒 苗疆少年又搶走和親的九郡主啦 九州夢回錄 地球過河卒 逆天小農女 九天紀行錄 後現代都市人生 美女饒命 仙,我成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