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抽身(2 / 2)

加入書籤

定胡縣的對岸是綏州吳堡,綏州隸屬定難節度使,節度使拓跋思恭是黨項人,曾經幫助大唐朝廷鎮壓了黃巢之禍。

未來的歷史走向,以拓跋氏為首的黨項八氏,建立了大夏帝國,史稱西夏。

此時的定難節度使,對於大唐朝廷俯首稱臣,屬於割據一方的藩鎮,雖然沒有參與討伐河東軍,但不會與大唐朝廷為敵。

扶風軍渡過黃河之後,在綏州境內暢通無阻,渡過境內的無定河,南下去往了延州(延安),過延州途徑丹州和同州。

延州,丹州,塶州和坊州屬於保大節度使治下,保大軍節度使名王珙,河中軍節度使王重榮的兒子,

河中節度使的地盤與河東軍相鄰,此次朝廷進攻河東軍,河中軍允許朝廷軍力通行,但不參與。

走過丹州進入同州,過同州回到了京兆府地界,韋扶風率軍回去了藍田縣駐紮。

此次河東之行,基本達成了韋扶風的計劃,還獲得了二百多河東屬下和很多軍器。

而就在韋扶風回歸途中,大明宮內的昭宗皇帝接到孫揆上書,看了後即欣慰又煩惱,暗恨楊復恭誤國,昭宗早就接到了招討使張浚的訴苦求糧。

昭宗也焦急的督促軍糧運轉,無奈總有很多理由造成軍糧運轉不暢。

昭宗心知是楊復恭暗中作梗,而他身為皇帝不可能親自去督辦。

孫揆的上書,更讓

昭宗為之煩惱,尤其是朝廷軍官竟然與河東軍勾結之事,讓昭宗意識到了嚴重性,他猜疑楊復恭與河東李克用暗通款曲。

「該如何才好?」昭宗煩惱的苦思,楊復恭掌握神策軍權,黨羽眾多,他若是準備不足而出手,必然遭到楊復恭的反噬。

苦思中,昭宗又拿起另一份奏折,內容宣武軍節度使朱全忠的請任上書。

宣武軍在南線討伐河東軍,奪取了潞州,事實上是鎮守潞州的河東軍將投降,朱全忠請朝廷派去重臣接管潞州。

南線宣武軍奪取了潞州,西線奇兵奪取了石州,這兩個勝利消息讓昭宗欣慰,如今就是朝廷主力遲遲不能進攻奪土。

「讓那位大臣任職好呢?」昭宗拿著朱全忠的上書為難,朝中能夠讓他信用的大臣不多,關鍵是接管潞州,需要一位有能力的高官。

昭宗即位以來,吸取過去的用人教訓,傾向倚重宰相治國和掌判軍事,一方麵謀求削弱權監的軍權,一方麵打擊藩鎮勢力,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製。

思量許久,昭宗傳召吏部侍郎李磎來見。

李磎奉召趕到延英殿進見,見禮後,昭宗道:「李卿可能去往河東為招討副使?」

李磎意外的吃驚,但他內心裡抵觸去往河東,恭敬道:「陛下,河東招討副使是孫揆大人,臣於兵事不如孫大人,恐誤陛下大計。」

「南線宣武軍奪取了潞州,上書朝廷接管,朕欲調孫揆接管潞州,卿去往石州接管。」昭宗說道。

李磎聽了無奈,麵對皇帝的信任重用,他若是再三推托,那日後的仕途必然黯淡,隻好恭敬接受,回去準備啟程。

任用了李磎去往石州接管,昭宗傳旨升職孫揆為昭義軍節度使,並吩咐扶風軍使回來後,立刻前來覲見。

李磎回去了府中,與兒子李賢商議一下,坦言沒有信心統領軍力征戰,李賢建議讓扶風軍輔佐,向招討使調扶風軍歸屬。

韋扶風的準嶽父李驥,已然抵達涪州任職涪州刺史,在了解之後,使人向長安送信,所以李磎父子基本知曉川南情況。

李磎認為韋扶風的川南節度使難以久任,阻擋不了楊復恭勢力的進襲。

李賢卻是堅持中庸,勸說父親觀望為妥,不要向皇帝泄露了韋扶風的秘密。

李磎不以為然,但認可兒子的中庸做法,就算向皇帝稟告了川南之事,也不會獲得什麼利益,反而得罪了韋昭度和金州的韋氏。

李磎受命之後不敢耽擱,準備了兩日就啟程去往河東,與回歸的扶風軍易途交錯而過。

扶風軍回到藍田縣,李磎也正好抵達了晉州,抵達晉州才知道扶風軍在石州那裡。

韋扶風回到藍田縣城的府宅,錄事立刻稟報了皇帝的召見公文。

韋扶風一算時日,猜度孫揆另行給皇帝上書,不然皇帝為何早就知道他的回歸。

韋扶風草草洗浴,帶上了紫袍去往長安城,盡快的響應皇帝召見是一種態度。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離婚後我的人生開掛了 循循善誘 服軟 絕命詛咒 時光的記憶,默默的日記 山裡漢子呆萌妻 十方葬地 開局嫁給錦衣衛 大唐便利店 一胎二寶:戰神娘親颯爆全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