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1 / 2)

加入書籤

44

今天是老媽的八十大壽。

盡管老人歷盡滄桑,走過八十年的歷程。但是她意識到,半個多世紀的操持、艱辛與努力,給她留下數不盡的感動、心情的愉悅和幸福。與此同時,又給她留下種種創傷與疤痕。在悲喜交加時,當她看到兒子、兒媳婦、孫子、孫女們,她認為,這些操持、艱辛、努力是值得的。看著兒、孫們,她的眼光、思想、意識更加的開闊了。

孩子把沙發搬到院子裡,讓老媽(秦桂珍)坐在陽光下,安享的曬著太陽。她看著兒子、兒媳婦在忙裡忙外;看著孫子、孫女自由自在的玩耍;看著幸福的兒、孫們進步、成長。使她不由得想到:小時候顛沛流離的日子,也記起在鐵匠胡同和丈夫伍國才結婚的日子。要不是到這個胡同,就沒有今天的家,也沒有這些個兒、孫,真是前世的姻緣啊。!她認真的總結著。

小時候,家家都過著糠菜半年糧的日子,沒有糧食的年頭用紅薯充飢,把人吃的腸胃紊亂,肚子墜著疼。再加上野菜玉米麵(沒有多少玉米麵)餅子,秦桂珍出現了浮腫,疼得她直掉眼淚。家家如此的日子,眼睜睜的沒有什麼招兒。有的人家,不管聽得信兒準不準,心就活兒了,也就有往北大荒走的想法了。桂珍家的鄰居們已經走了,桂珍的父母看著出走的鄰居,看看自己的家,再看自家的日子。他們想:沒有什麼可留戀了,和那些不甘忍受的人家,他們主意已定。生活的不如意,就有了新的想法和做法。一路上要躲避戰事的侵擾,特別是桂珍大哥,還要躲避國民黨的抓人、充軍。從家裡帶的「乾糧」用完了,他們開始討飯、找水、挖野菜。雖然路途艱辛,人們咬緊牙關,終於來到了關(山海關)外。這裡己經不打仗了,他們壯著膽子問當地的人,才知道光復了。一路上的艱難困苦,終於有了希望。經過「舟車勞頓」,秦桂珍的病好了。在當地有心人的幫助下,他們有了安身之處……

太陽暖烘烘的,老媽動了一下身體,又筆挺的坐正。她看著玩耍的孩子,又想到了丈夫伍國才一一和他相看、和他對象、和他結婚。他也是關裡過來的。她想:

當年戰事焦灼,民不聊生。和伍家住鄰居的劉家,年輕的丈夫血氣方剛,一心想當兵報國。終於等來了招兵的隊伍,他報了名,上了車。到車上,他才知道上當受騙。這些兵,到關外和八路軍打仗。這時,他隻有一個念頭,尋找機會逃跑。可是跳車的時候,他的一條腿被摔斷。他咬緊牙關,拖著殘疾的腿,連走帶爬……後來被好心人遇上救起。救命恩人把他留在家裡養傷,經過救命恩人的照料和調養,老兵很快恢復了體質,腿也逐漸好了。他告別恩人,幾經周轉,回到關裡的家。把妻、兒帶上投奔恩人。

老兵到家後,和媳婦說了關外的許多好事。關外己經不打仗了,安全了……什麼棒打麅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媳婦聽了丈夫的話,又燃起生活的希望。她高興的收拾著東西。要走的前兩天,老兵到老鄰居家道別時,伍國才的父、母聽後,又詳細打聽了關外的情況。伍家人知道關外的種種好處後,伍國才的父、母橫下一條心,和老兵家一起闖關東。第二天,伍國才的父親要求老兵帶他們家一起到關外。於是,兩家人搭伴,直奔向往的地方。他們經過火車,步行,再坐火車。在路上兩家人相互攜伴,終於來到了江城,見到了日思夜想的恩人。恩人又幫助他們解決了住房。老兵、伍家住在一個胡同裡。後來又有人從關裡過來,落戶到民眾胡同,其中就有秦桂珍一家。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從此,一個胡同的鄰居不僅有了交往,而且更加的密切。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悖論文明 重生 玄幻修仙從事半功倍開始 撲火 套路你的信息素 開局簽到成天生至尊 毒醫狂妃不講武德 文娛天下 九劫真神齊飛鴻 末日:我有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