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初見崢嶸(1 / 2)

加入書籤

「盧尚書前幾年曾參與過平定黃巾之亂?」

在思忖了片刻後,劉辯決定以這個話題作為開場白。

盧植一怔,好奇問道:「史侯也知道這件事?」

劉辯有意用話引著盧植:「那是我大漢自光武皇帝以來最大的浩劫,又豈會不知?」

「是啊……」盧植感慨地點點頭,輕嘆一聲陷入了沉思,這可把劉辯給憋壞了。

他心說:你倒是說話啊,你不開口我怎麼接下去?

就在劉辯暗暗著急之時,張讓行色匆匆地回到殿內,帶著幾分警惕笑問道:「史侯與盧尚書在聊什麼呢?」

原本臉上還帶著微笑的盧植,見此收起了笑容,似有深意地看了一眼張讓,或許他也意識到,他方才的失神可能令他失去了一個使眼前那位史侯了解大漢真實局勢的良機。

更糟糕的是,殿內還有張讓的天然盟友……

「史侯與盧尚書在談論前幾年的黃巾之亂。」侍立於劉辯身後的趙淳忽然開口道。

黃巾之亂?

張讓微微色變,看向盧植的目光愈發警惕。

或有人會問,既然張讓明知盧植是個隱患,為何不像對付其他人那樣施行誣告,設法解除盧植的尚書之職呢?

原因很簡單,告了,但沒告倒。

當時正值黃巾之亂,盧植率軍討伐黃巾、圍張角於廣宗,當時靈帝派小黃門左豐到盧植軍中督查,後者趁機向盧植索要賄賂。

盧植是什麼人?東漢末年賢臣的典範,真正清廉而正直的官員,僅看他過逝時身上僅有一件單衣,他哪有什麼錢賄賂天使?

於是被盧植拒絕的左豐懷恨在心,回到雒陽後在靈帝麵前誣陷盧植消極怠戰,致使靈帝大怒,派人將盧植用囚車壓回雒陽。

後來左中郎將皇甫嵩平定了兗州、冀州的黃巾,上書靈帝,將平定冀州黃巾的功勞推給盧植,替盧植求情,靈帝這才想到還被關在牢內的盧植,派人細查盧植家底,這一查才知道,堂堂北中郎將,家中竟然十幾萬錢的積蓄。

這些錢乍看不少,可對比同期的朝中官員,根本不算什麼。

比如時任廷尉的幽州名士崔烈,他托關係找到靈帝的傅母程夫人,花了五百萬錢買來司徒之職。

盧植可是兩千石的大臣!

於是乎,左豐非但沒能成功誣陷盧植,反而讓靈帝知曉了盧植的清廉,感嘆之餘,下詔將盧植官復原職,仍任尚書。

這下盧植反而因禍得福,從此簡在帝心,成為了靈帝最信任的朝臣之一,連張讓都拿他毫無辦法,又敬又畏,避而遠之。

而盧植在經歷這件事後,亦愈發地不畏宦官。

就好比此刻,他神色不渝地看了一眼趙淳,直接了當地說道:「臣以為,史侯不宜與宮中內侍走得太近。」

事實上,劉辯也不滿趙淳對張讓『通風報信』,不過眼下他無暇計較,畢竟當務之急是要在張讓、趙淳二人在旁的情況下使盧植看到他的眼界與能力。

想到這裡,他搶先問盧植道:「盧尚書何出此言?莫非宮中那位常侍與黃巾賊有什麼關係?」

盧植並未讓劉辯失望,當即正色說道:「昔日郎中張鈞曾上奏,張角所以能興兵作亂,裹挾百萬,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宗、賓客典據州郡,辜確財利、侵略百姓,百姓之怨無所告訴,故謀議不軌,聚為『盜賊』。」

張讓大驚,怒斥道:「盧子乾你休要血口噴人!」

說罷,他又連忙拱手對劉辯道:「朝中士人,久欲鏟除我等宮內內侍,是故以賊亂為名誣陷我等,史侯千萬莫要聽盧子乾片麵之詞。」

劉辯壓壓手示意張讓稍安勿躁,旋即平心靜氣地說道:「我進宮以來,諸多人以為我年幼無知,但其實我心中自有一杆天秤……」

說著,他轉頭看向盧植,正色說道:「盧尚書,你言宮內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宗、賓客典據州郡,侵略百姓財富,那麼士人又如何呢?」

頓了頓,他抬手指著張讓又說道:「張公前段日子告訴我,侍禦史鄭泰,暗中結交天下豪傑,名滿天下,家有良田四百頃尚不夠門客吃用;又有司隸校尉袁紹,借家族名聲,專養亡命之徒,卻不知他們豢養門客、結交豪傑的財帛又來自於何處?」

原本心中急切的張讓,聽到劉辯那一番明顯偏向他們宮內常侍的話,倒也不再心急,反而幸災樂禍地看著盧植,甚至誣陷道:「史侯明鑒,論放縱父兄、子弟、婚宗、賓客典據州郡,侵犯百姓,我等如何及得上士人?」

劉辯壓壓手道:「且聽盧尚書說。」

盧植一怔,旋即皺眉說道:「……乃歷來朝廷所賜。」

「嗬。」

劉辯輕笑一聲,目視盧植說道:「既然盧尚書如此篤定,敢不敢與我聯名上奏父皇,派人徹查各州郡縣?若查證果然有人違法犯忌,無論士人、內侍,皆重懲之,如何?」

聽到這話,張讓起初有些心慌,畢竟他們這幫人的屁股確實不乾淨,可當他轉頭一看盧植,眼見盧植亦露出了猶豫之色,他忽然有了底氣,尖著嗓子逼問道:「如何?盧子乾?你敢麼?」

不得不說,大概是這段時間朝中士人確實將十常侍逼得緊了,以至於張讓不惜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也想要做出一些反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白天被逃婚晚上被奶凶指揮官求抱抱 大秦之我是秦二世 全民爭霸:我能無限製合成 團寵七零:三歲福寶有神力 開局成了小乞丐 滿級錦鯉穿書八零養五寶 藏嬌 江湖有疾 無限之鬼雄項羽 又是被少奶奶蘇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