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十月(1 / 2)

加入書籤

十日後,朝廷的使者抵達長安,命京兆尹張溫將長安令楊黨下獄,又命蓋勛出任長安令。

張溫大喜,當即與蓋勛一同帶兵包圍長安令楊黨的府邸,捉人抄家。

楊黨大驚失色,大呼道:「我父乃宮內中常侍!我父乃宮內中常侍!」

張溫聞言冷笑道:「你父可是南宮謁者令楊放?他已然被陛下命人捉入獄中,你正好去與你父作伴!拿下!」

楊黨萬念俱灰,被張溫帶來的衛士捕下,立即押送至雒陽問罪。

隨後,張溫又派人查抄楊黨的家宅,查出家財一兩千萬,還有其他價值不菲的珠寶、玉器等,共計價值不下兩三千萬錢。

饒是張溫早已得知這楊黨貪贓枉法,也沒想到能查抄出如此多的錢,恨聲大罵之餘,心中頗感痛快。

忽然,他瞥見蓋勛一臉糾結,他不解詢問:「我等緝拿了楊黨,元固又出任長安令,何以愁眉不展?」

蓋勛輕嘆一口氣,回答道:「一想到我這長安令,乃是張讓舉薦,我便……」

張溫啞然失笑,寬慰蓋勛道:「元固安心,若我所料不差,多半是史侯授意張讓舉薦元固。」

「果真?」

蓋勛狐疑問道。

雖然他以往遠在漢陽郡出任太守,但也知道張讓等十常侍昔日在朝中一手遮天,那位史侯今年不過十歲,難道還能令張讓屈服?那可是連當今陛下都呼為『阿父』的張讓啊。

見此,張溫笑著說道:「元固未曾見過史侯,才有這般疑慮,你若見過,必然不會問。」

說罷,他發自內心的感慨道:「那是一位聰慧、賢明的幼主。」

蓋勛聽得十分羨慕:「可惜我無緣得見……」

張溫哈哈大笑,拍拍蓋勛臂膀說道:「會有機會的。」

舊長安令楊黨下獄,令京兆轄下各縣皆是一震,再也不敢違抗張溫的命令,再加上蓋勛出任長安令,討賊所需的軍備、糧草,以遠勝以往的速度迅速運往三輔與漢陽郡。

期間,張溫又仗長安令楊黨下獄一事,收長安宮的禁軍。

眼見有中常侍父親的楊黨亦鬥不過張溫,最後落得個父子下獄、家產被抄的下場,駐軍長安宮的幾名禁軍校尉亦不敢再對抗張溫,老老實實按照張溫的命令行事。

可以說,此時張溫這個京兆尹,算是當得名副其實了。

這一日,就當張溫與蓋勛討論軍糧用度時,有張溫的家仆送來了一封書信:「大人,雒陽有書信至。」

張溫有些驚訝,接過書信一看署名,便皺起了眉頭:「袁本初啊……」

在蓋勛困惑的注視下,張溫拆開書信看了幾眼,旋即眉頭越發緊皺。

見此,蓋勛不解問道:「司隸校尉袁本初?他在信中說了些什麼?」

張溫也不隱瞞,皺著眉頭說道:「他邀我共謀宦官……」

蓋勛一聽感覺有些奇怪:「這是好事啊,為何張尹嘆息?」

張溫斟酌了片刻,委婉地對蓋勛道:「元固,若你聽我一句勸,就莫要插手後宮禁省之事,日後若有人邀你共謀宦官,亦莫要參與其中。」

蓋勛驚道:「這是為何?」

張溫欲言又止,事實上關於張讓等宦官的事,他與皇甫嵩、朱儁幾人早些時候就與盧植談論過,當時盧植就暗示他們莫要插手,專心應付涼州叛軍之事。

盧植乃是太子太師,是史侯的老師,他能委婉說出暗示,要麼是史侯授意,要麼就是看出了些什麼。

考慮到這次張溫向那位史侯舉報長安令楊黨,楊黨與其父中常侍楊放立刻就被下獄,張讓、趙忠竟沒有站出來為父子二人求情,張溫就感覺隱約猜到了幾分。

但有些事他也不好明說,否則對那位史侯的名聲不利,隻能暗示蓋勛:「你這次押送糧草至漢陽郡時,可以順路問問都鄉侯與朱中郎將,看看他們作何回答。」

蓋勛將信將疑,趁數日後押送糧草至漢陽郡之便,前後詢問了皇甫嵩與朱儁。

果不其然,皇甫嵩與朱儁亦暗示他莫要插手後宮宦官一事,區別在於,皇甫嵩表示如今後宮內的局勢已較之前有所改變,而朱儁則表示當務之急要以討平涼州叛軍為主。

其他的,二人也沒多說,這令蓋勛遐想不已。

九月下旬,張溫將查抄長安令楊黨家財的數目寫在奏章上,上報朝廷。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白天被逃婚晚上被奶凶指揮官求抱抱 大秦之我是秦二世 全民爭霸:我能無限製合成 團寵七零:三歲福寶有神力 開局成了小乞丐 滿級錦鯉穿書八零養五寶 藏嬌 江湖有疾 無限之鬼雄項羽 又是被少奶奶蘇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