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偏愛老三(1 / 2)

加入書籤

年方十八的沈毅虹在家排行老三,上有哥哥毅千,下有弟弟毅裡,前有姐姐毅彩,後有妹妹毅花,真可謂「毅有千裡氣,虹似七彩花」。因經濟拮據,兄弟姐妹們都沒有讀過多少書,就下地乾活了。聰明伶俐的毅虹,深得父親沈萬固的寵愛,一直供她上學,想培養一位出人頭地的大學生。

沈萬固熟讀四書五經,從小深受沈氏家訓的熏陶。他為人守成,家教嚴厲,動輒以沈氏傳統和家族名望教育子女。

在海通城,沈氏可算是名門望族,世代名人輩出,不勝枚舉。家規家訓傳為佳話,受到多方關注和贊譽。沈氏家法更是嚴酷,執法驗刑十分嚴格。

萬固常用河東街沈家的案例教育子女。據說,該戶是海通城有名的富戶,大房的大小姐不小心碰倒二房太太,其身體並無損傷,但被視為敗壞沈家門風,須以忤逆長輩之罪當眾受戒尺抽打五十下的責罰。大小姐趴著被固定在刑具即紅木矮桌上,胯骨擱在桌沿,兩隻手分別係在桌腿的扣子上。帶著風聲的戒尺狠狠抽打下去,柔軟的臀肉瞬間凹陷進去,又在戒尺離開後彈起。兩爿白嫩豐腴的屁股泛出道道血淋淋的傷痕。屋內幾十人端坐觀刑,誰都不敢出聲,靜聽戒尺抽打臀部發出響亮的劈啪聲。驗刑是執行家法必不可少的一環,如有差池還得重打。

在海通地域,沈氏與張氏兩個家族有著深厚的淵源。且不說刺繡大師沈壽與清末狀元張謇的曠世情緣,就以巨商沈敬夫為例,定會讓人贊嘆不已。張謇籌辦紗廠,資金困頓。「告急之書,幾於字字有淚」,甚至靠賣字自給,「聞謗不敢辨,受侮不敢怒」。沈敬夫用自己布莊的全部資金接濟紗廠,不足部分則以布莊名義貸款。張謇曾說:「通紡業之興,歸功於燮均(敬夫)之助。」然而當紗廠獲得巨大收益時,沈敬夫卻堅決引退自營,此舉在當時名噪奉吉黑三省。

至於十裡坊的沈姓家族是如何敗落的,今人那就不得而知了。據說古街市被戰火夷為平地,大部分沈姓人舉家遷至海通城內定居,而極少數人留下來墾地復耕為生,這也許就是破敗的起始吧。

到了沈萬固操持的這個沈家已貧窮到讓人不堪。三間土牆麥草房,搖搖欲墜得起風用繩,下雨用盆。父母和弟弟、妹妹睡一個房間,客廳裡搭了兩張鋪,毅虹和她姐姐毅彩一張,哥哥毅千一張。另一間房是廚房,與客廳和屋後都有門相通。廚房內有一座兩口鍋的土灶,旁邊有一張木頭板兒桌子,板與板之間有手指寬的稀縫。圍著桌子擺放著四張木條凳,有的斷腿用稻草繩綁著,有的看樣子有人坐上去定會發出吱吱嘎嘎的聲音。

毅虹學習成績雖好,但是家境如此貧窮,萬固無奈還是決定讓她輟學,毅虹哭著離開了她心愛的十裡坊小學。

萬固有個老毛病,復發時頭顱疼脹欲裂,十分痛苦。過去,為了省錢強忍著不看醫生。毅虹輟學減輕了家庭不少負擔,他想著自己的病反反復復地發作也是個問題,就讓毅虹陪他去鎮上瞧病。途中遇上吳姓遊醫正在叫賣中草藥,號稱華佗再世,包治百病。

遊醫口若懸河,說三國時期的曹操也得了像沈萬固這樣的怪病,除了華佗無人能治。華佗醫術高明,手到病除。曹操將他留在身邊,但他不願意侍候權貴而借故還鄉。曹操多次命他進京,他卻以妻子有病為由拒絕。曹操十分惱怒,將其拘捕,下令斬立決。華佗臨死前,拿出一卷書贈與獄吏,此人就是吳姓遊醫的祖上,因而得華佗真傳。

毅虹說,這是個騙子,哪有什麼華佗真傳?她就給父親講了個故事。

相傳華佗入獄後,有個吳押獄對他關照有加,華佗非常感激,告訴他有本《青囊書》還沒有傳到世上。就寫了一封書信,讓吳押獄去其家中取書。書取回後,華佗將它親手贈與吳押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高塔之子 大炎極品暴君 人在娘胎,開局修改天道,萬古獨尊! 周生如故番外 記事本 竊玉偷香 我能怎麼辦,我又不是人[快穿] 記憶終點 我的超級喪屍女友 神醫皇後要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