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黑山革新(三)職級條例(1 / 2)

加入書籤

一萬五千人要安置在黑山地域,即使有了公子康置換的康邑也是遠遠不夠,於是在布政司的安排下,又有十座新的鄉寨圍繞著石城邑和康邑兩座城鎮建了起來。

如今的黑山上人丁興旺,於正手下的地盤和人口擴大了整整一倍有餘,此刻他才有了些真正「大夫」的樣子。當然,因為他的技術和製度優勢,所呈現出來的戰力卻是遠在一般大夫之上的。

有了充足的人口,首先便要補充軍中所缺。之前在臨慮邑的攻城戰中,於正的兩千大軍死傷了足有四五百之眾,著實另他心疼不已。這次,在補上缺額的同時,於正又再擴招了一千人,湊足了三千常備軍勢。

還是跟之前一樣,經歷過戰火洗禮的一千五百人為正卒,享受正卒待遇,;新招的一千五百人則隻能為輔兵,需要經過血與火的戰鬥後才能升為正卒,待遇上自然也略差些。

軍中軍製,「百人為一卒,五卒為一旅,五旅為一師」,三千常備軍便是一師六旅三十卒的編製。新晉升的二十三名「士人」,正好都可以留在軍中擔任卒長的職位。所以他們現在在官職上是「卒長」,爵位上是「下士」,可算是加官又進爵。

當然,加官進爵的也不隻是他們,比如西門吉、渠仰、元銳等人身為部隊的軍官也有運籌和廝殺之功,此次也因軍功而晉升為了「中士」,擔任了五百隊的旅長之職,師長自然是由於正自己兼任。在軍隊上,他絕不會放權。

於正索性還給軍中職級做了硬性的規定,凡擔任百人隊「卒長」者,需有「下士」之爵,凡擔任五百人隊「旅長」者需有「中士」之爵,凡擔任「師長者」需有「上士」之爵。

因為戰爭頻繁,所以武官自然好升,因而於正麾下的「武士」是越來越多。

其實這個時候的「士」本來是不分文武的,即是「文士」也是「武士」,可或許是於正受後世影響的關係,卻是明顯給手下分了文武兩派,像本來也參與戰爭的計察等人卻是徹底退出了軍事指揮的行列。

如今武官升上去了,那轉職成文官的這些人怎麼辦呢,文武失衡可不是於正所樂見的局麵。

於是於正幾番思索後,在年終考核條例的基礎上將政績與功勞掛鈎,重新製定了晉升條例。

像布陣司這類的文官們,每年年底都會進行全年的政績評定,政績特別優秀者記為一等功,政績優秀者記為二等功,政績良好者記為三等功,政績合格者不記功,政績不合格者則記小過一次,累計三次不合格則作清退處理。如在任職其間有貪腐弊案者,記大過一次,直接清退,並交監察司法辦。

這套機製頗有些後世公務員的考核體係的樣子,能保證文官們也有合理的上升途徑,不會被武官們落在身後。

於正同樣也給文職做了硬性的規定,凡擔任「鄉宰」者,需有「下士」的爵位,凡擔任「邑宰」者,需有「中士」的爵位。再往上,管理幾個邑者為「縣宰」,需有「上士」爵位。

於正打算實行楚國的郡縣製這事已經在黑山的上層流傳開了,所以也沒必要再藏著掖著的必要。

如此文武職位與爵位皆有了相互對應的關係,此條例也被正式以文字的形式確立了下來,編成了《黑山文武職級條例》,給了文武眾人更明確的前進方向和目標。

然而整個晉升機製還麵臨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不管是「文士」還是「武士」,很快就會麵臨到升無可升的情況。畢竟於正隻是一個「大夫」的職位,他最高隻能分封「上士」、「中士」、「下士」的爵位,其中「上士」的封賞還要得到國君的同意和追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恆帝 隨身一個神奇空間 庶門風華:皇室小悍妻 毒醫王妃稱霸全京城 這隻人魚嬌且撩 記憶獵手 二見傾心否 長白樹 腹黑將軍的小俏妻 龍神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