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第八十二章(1 / 2)

加入書籤

乾清門外,每天一個多時辰精神高度集中站立運動即將結束。

絕大多數朝臣就等著康熙那句「退朝」。

隻要這句話一出來,他們就能活動膊邁開腿,各回各處或喝杯茶歇一口氣,或去五穀輪回之所方便一番。

擱誰站了一個多時辰,還要保持標準禮儀姿勢,又一邊要謹防皇上突然發問,都會想要盡快休息。

能上朝,代表官職夠高,挺讓人愉悅。

卻不意味人人都是工作狂魔,不會喜歡動不動聽誰補充講幾句。就像上課討厭拖堂,拖延朝會結束時間會惹人厭。

原以為能到點離開,近期京城沒有大事發生。

皇上與臣子們的一問一答也結束了。

短暫的安靜出現,是進入倒計時宣布朝會到此結束,誰想到一個人突然跳了出來。

三貝勒一句有事啟奏,截斷了絕大多數人馬上能休息的腳步。

眾人隻能停在原地,倒是要聽一聽有什麼大事發生了。胤祉真是夠可以的,他有事為什麼之前不提啊!

緊接著,胤祉揭發了理學院的部分學生偷偷傳閱不良書籍,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後果。

「昨天夜間,十四弟、裕親王保泰,攜一名理學院學生,及弘暉、弘昇、弘昐,六人居然公然違抗宵禁製度,前往城西郊外的亂葬崗。必是受到妖書蠱惑,才會做出這等違製之事。」

什麼?!

朝臣們幾乎都吃了一驚。

深夜,亂葬崗,皇室宗親去墳頭做什麼?總不能是去挖寶藏的吧?

隻聽胤祉繼續說,「亂葬崗上,六人與民間驅邪隊伍遇上,爆發了一場鬥毆。這事簡直荒唐至極,民間必傳皇子皇孫有盜屍惡習。

汗阿瑪,兒臣懇請嚴厲懲戒涉事之人,以肅不正之風,決不能放任這股歪風邪氣蔓延。」

好家夥!

十四阿哥六人的運氣也太差了點,也就是說昨夜被逮了正著嗎?

人們把視線隱晦地投向順天府府尹。

錢晉錫有沒有接到消息?平時,他行事不偏不倚,今天怎麼沒有及時啟奏?

康熙聽了胤祉一番話,麵無表情看向錢晉錫。「方來,你可接到了相關通報?」

「回皇上的話,昨夜亥時,順天府受理了亂葬崗一案。三貝勒所言的雙方鬥毆,實則是一場溝通不順的誤會,呂家已經受到責罰。」

錢晉錫簡明扼要地講述了昨夜的案件,他的用詞聽起來非常客觀。

講了十四阿哥為了不影響百姓生活考量,深夜才前往亂葬崗尋找合適的醫學實驗屍體。

正因為考慮到不增加民眾的恐慌與猜忌,所以身著便服,不欲表露皇室身份。

不巧,遇上了呂家驅邪隊伍。

呂家被病痛困擾,誤信鬧鬼之說,這才會把十四阿哥等人當做鬼物作祟的源頭。

「昨夜,十四阿哥與呂家的誤會已經解開。雖然發生過沖突,但雙方都沒有傷重。」

錢晉錫的這一句沒傷就說明關鍵了。沒重傷,意味著隻要沒有第三方瞎嚷嚷,就不會造成惡劣影響。

呂家得知打的是真皇室宗親,人都被嚇懵了。

當雍郡王表態不會加碼追責,呂家全部感激涕零地表示遇上了講道理的好人,壓根就不想再提亂葬崗遭遇。

此刻,錢晉錫麵上不見喜怒似乎,心裡卻把胤祉吊起來罵了,這人就是攪屎棍。

亂葬崗的事在朝會上捅出來,那不就是約等於全京城的官員都知道了,然後誰會倒黴?

呂家是升鬥小民,被推到朝堂鬥爭中必是逃不了被沖擊。

昨天,遇上了講理的雍郡王,不因事涉親弟弟與兒子就過度重責呂家人。

這頭剛剛保住呂家人的命,卻又被三貝勒把事情給挑了出來,這不故意找事嗎!

錢晉錫不認為胤祉大公無私,真想提意見為什麼非要在早朝,不能去南書房與皇上私下講?

哪怕理學院真是傳閱妖書,這書也沒流一張紙片到外界,怎麼就為亂一方了?

他一邊取出袖中的折子,一邊看似單純地提問:

「臣已經擬好奏折,本欲在朝會結束向皇上稟報此案,如今倒是三貝勒消息靈通為臣代勞了。

隻是有一點不明白,三貝勒憑什麼斷言民間必傳皇室宗親盜屍,這樣的話語從何而來?」

造成惡劣影響,前提是被人知道此事。

呂家不說,十四阿哥等人也不會自爆,怎麼會流言滿天飛?

另外,胤祉如何知曉亂葬崗事件?

事發是在宵禁期間,宵禁後,三貝勒應是在入宮上朝的路上。

怎麼如此迅速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是在順天府安插了眼線?還是在兄弟侄子處安插了眼線?

康熙依舊麵不改色,示意梁九功先把折子先呈上來。

迅速翻閱一番,折子上清清楚楚地記錄了昨晚的全部經過。

包括順天府把老四、老五給叫了去領孩子回家,也提到了從輕責罰呂家。

對比朝會時的發言,錢晉錫在折子裡更為不偏不倚。

他提出了質疑,懷疑十四阿哥在順天府內沒有把實情全部說清楚。

六個人去亂葬崗,很可能不是如其所述的是為了牛痘研究要實驗體,而是為了理學院的其他課程安排。

作為順天府府尹,他盡到查案的職責,肯定會提醒皇上詢問清楚。

但也知道事有輕重,某些研究在不成熟之前應該保密,不適宜被所有人都知道。

錢晉錫表明了自己無意窺探秘密,更懂茲事體大需要注意影響。是以單獨上奏,不打算在朝會上談及這個問題。

康熙放下折子,又不著痕跡掃視一眼老三。

不難理解為什麼錢晉錫在折子上對十四等人的態度更為嚴厲,因為有的批評需要分場合。

老三消息是過於靈通了,也著實不會選時間。但凡晚一天揭發此事,也能更好解釋為什麼他會知情。

他挑在朝會結束時突然發聲,恐怕就是瞧著平時公正嚴明的錢晉錫遲遲不提此事,所以等不及了。

為什麼等不及?

康熙心裡一沉,也不覺得老三的行為如其所言般正義。

正月初十,對小一輩進行搞扌莫底考。

世人都知三貝勒學識好,向他去討教要怎麼準備更妥當。

雖然無法斷定胤祉是否來者不拒,可事實擺在眼前,備考期間的三貝勒府門庭若市。

三貝勒的好學識,卻不包括理學院的那些科目。

目前康熙尚未對外言明理學院的第一屆學生要學多久,學成之後又會如何授予官職,但能肯定的是不會讓他們白讀一場,這就多了一條取仕之道。

如今,三貝勒管理著編書的工作,有光明正大接觸一大批讀書人的機會,而他以學識被這些讀書人認可。

人卻有所短。

倘若有朝一日數理格物成為重點科目,讀書人的成分都要變一變,胤祉還能被稱作飽學之士的全才嗎?

「胤祉,你怎麼說?」

康熙心有懷疑,老三是按捺不住要排除異己,或是他想插手理學院的師資安排。

「回汗阿瑪的話,兒臣是心急了,但隻為遏製住不正之風。」

胤祉暗道不好,錢晉錫的一句「消息靈通」搞得自己非常被動。

盡管是在順天府安插了眼線,但隻能做不能被點破。

他也沒法回答為什麼全京城都會知道皇子皇孫盜屍的流言,這話是扯大旗瞎說,還是有意弄假成真,也是隻能做不能被點破。

這會被毫不留情地戳破了,隻能擺出正義淩然的模樣。

胤祉說得冠冕堂皇,「理學院內流傳妖書,兒臣前些日子有耳聞,但不能行捕風捉影之事。隻能給弟弟們更多關心,防止他們走上彎路。

十四弟帶著侄子們胡鬧,兒臣擔憂此事因妖書而起。哪怕今日明朝沒有流言四起,但也要防範於未然。第一時間站出來,不讓挖屍血腥不正之行再次上演。」

這話說的,好似三貝勒真是好哥哥了。

「如此說來,你也是有心了。」

康熙語氣溫和,似乎認可胤祉的說法,對他沒有表示絲毫不滿。

隨後就對梁九功說,「去乾清宮瞧一瞧,十四阿哥等人是否意識到錯誤來宮裡請罪了。要是來了,把雍郡王叫來。」

「嗻。」

梁九功領旨就離開了。

他心思活絡,已經感覺到康熙的傾向。雍郡王又沒去亂葬崗,要問話對質,為什麼不是叫犯錯的十四阿哥來?

朝會上,部分腦筋靈活的大臣也想到同一問題。

胤禩眼神低垂,琢磨著康熙的意思。

這會把老四叫來,是直接問罪老四沒管教好弟弟與孩子嗎?讓他背鍋,而不舍得過於嚴厲地懲罰小的?

乾清門外,各有所思。

武拂衣抵達時,隻見一片鴉雀無聲,直到她的請安聲打破了這種沉默。

「兒臣給汗阿瑪請安。」

「平身。」

康熙沒讓人跪著,三兩句概括前因。

然後問,「這件事,你要怎麼說?十四等人有沒有偷偷讀過什麼書,又是為什麼去亂葬崗?」

「回汗阿瑪,兒臣將十四弟與孩子們從順天府帶回家後,已經詢問了事情始末。」

武拂衣基本沒有隱瞞,除了沒講十四的寫書愛好,把其他的前因都說了出來。

「理學院流傳半冊英吉利文的書籍,十四弟等人會前往亂葬崗,正是受到此書的啟發去尋找實驗材料。」

短短幾分鍾的宮道,武拂衣卻已琢磨了一大圈。

康熙對亂葬崗之事,是惱怒?還是不予追究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重回2008:從元宇宙開局 持劍行 [清穿+紅樓]賈赦很方 用破馬甲拯救失足少男[咒回] 清穿之四爺每天都在自我攻略 誅仙之師姐砍人從不手軟 誅仙之焱出青雲 都市之雷霆裁決 第二十二區 事先聲明我是正經網球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