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祖孫(2 / 2)

加入書籤

朱雄英也快速的翻開那些奏折。

發現倒黴的還真不止雍正皇帝一個。

早前的朱元章也受過這種苦這種累。

當時還一度下令。

那些囉裡八嗦的奏折和無關緊要的,不許再次上奏。

但隻是簡單的三令五申,壓根沒起到作用。

各地官員該怎麼上奏還是怎麼上奏?

氣的朱元章當時就流放了幾個官員,尤其是那種作者裡邊竟寫一些無聊事情的。

但任何事情和舉措都會有巨大的影響力和不良榜樣。

很快官員門便有些杯弓蛇影。

有事也不會在進行上奏。

一生精明無比的朱元章也瞬間發現了問題。

心想這樣下去可不行。

如果官員們因為自己的懲罰而害怕。選擇了不將底層的事情事無巨細的向上匯報。

這樣如同斷了皇帝的耳目。

讓朱元章身處九五之尊,地位的同時,也失去了對全國各地發生的一些事情動態的牢固掌握。

這樣可不行。

朱元章隨後又親自下旨,反思了自己這一不當舉措,並將那些在奏折裡頭羅裡吧嗦的流放官員給召回。

隔了好幾個月。

全國各地的官員這才恢復了之前的上奏態度,這才放心大膽的將全國各地發生的一些事情,事無巨細地寫在奏折裡頭。

煩是煩了一點。

但現在可以對全國各地的一些事情能夠完全掌握。

看著翻看奏折的朱雄英,明明是個年紀小的娃娃,此時此刻卻是眉頭皺成了一個川字。

朱元章不由一陣好氣好笑。

「大孫吶!想來你也看到了吧,這批閱奏者可不是一件好差事,你看在奏折裡頭啊,寫什麼的都有。

偏偏還不能說什麼!要是一生氣啊,說不定就斷了言路!

如此一來也不利於君王治國。

仔細想想,煩都煩死了。」

朱雄英耐心的翻開奏折,一目十行掃視而過。

朱元章說的也沒錯。

做皇帝其實也不算是什麼好差事。

哪有做一個混吃等死的太平王爺來的痛快!?

作為帝王。

掌握了天下無雙的權柄,自然也要承受著曲高和寡,巔峰寂寞的悲涼。

人生哪有什麼完美可言。

翻開奏折,朱雄英一目十行地掃視而過。

心中不由一陣罵罵咧咧。

娘的。

這些人都寫的什麼呀?

這第一份奏折裡麵的內容。

大約是前一陣子,有個地方官寫了一份奏折,但這份奏折,遞道了禦前。

卻被無故的留中不發。

頓時,就像是捅了馬蜂窩一般,惹得這名官員再次上奏。

說什麼也要皇帝給個解釋。

皇帝處理奏折卻不給予回復,如此長久以往,朝廷的國事豈能夠流暢的上下溝通和高效運轉呢?

這可不是聖賢君主的為政之道。

可通篇奏折,卻從三皇五帝,嘮嘮叨叨寫到了現在。

三萬字以後才慢慢的寫到正題。

那就是上一本奏折,皇帝竟然給留中不發了。

所謂留中不發。

其實這個詞並不是明朝萬歷皇帝所獨創。

所謂留中不發!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有。

隻不過,演化成一個常規手段,並將它發揚光大的卻是萬歷皇帝。

甚至某種廣義上來說,其實這個詞不是明朝特有的,歷代都有用到這個詞的,能查到的資料最早見於《史記》。要了解這個詞的意思得從古代王朝議政製度說起。

在古代君王對於政事的決策大抵有兩個方式,一個是朝議,就是君王和大臣集中開會決策。朝議又分廷議和集議,就是固定開例會和臨時開小會。但這種方式畢竟太耗費時間,且很多事情是並不適合開會討論的,所以有了第二種方式,奏章。

顧名思義,奏章就是給皇帝寫信說事。開始時還基本上都以報事和建言為主,後來逐漸濫用,報平安的,祝賀的都有了。

雍正皇帝就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因為原則上,奏章是必須批復的,否則就是怠政,名聲很不好。

明朝時期有群罵人為生的言官,成天狂噴,尤其喜歡噴皇上,而且噴完皇帝還得給回復,怎一個爽字了得。

比如還算勤政的朱瞻基就被噴成蟋蟀天子,還得回復,老子就這麼點私人愛好也不行?

那麼既然是書信方式,必然就有不回復的。

有些皇帝實在太為難或者明知道意見是對的還偏要錯下去的就不回復了,怠政總比昏君的名頭好點。

比如著名的萬歷,就是個留中不發的高手,隻有重要的事萬歷才下中旨,其它一概留中。

其實如果用現代的語言解釋這個詞很容易,就是裝斷網下線,不回復消息。

……

朱雄英看得不由一陣苦笑。

皇帝也是人。

也不是什麼事情都能夠給你及時回復的。

尤其是寫上來的奏折,有些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更何況是這種寫了上萬字,才寫到正題的雞毛蒜皮小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玄幻:你可曾見過冒藍火的加特林 穿成惡毒女配她隻想暴富 大唐:開局曝光私生子身份 從無間道開始的諸天之旅 假麵騎士:騎士聯盟 天災降臨:我成屍皇被曝光 奶爸的肆意人生 修仙歸來,總有女人對我圖謀不軌 離開渣男後,林先生讓我上位了 從白發獨眼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