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國足(1 / 2)

加入書籤

「那麼你覺得咱們的體育賽事是否需要改革呢,比如說足球,今年咱們非常可惜的沒有進入世界杯,1月10號的比賽中咱們最後1:2輸給新西蘭,痛失世界杯入場券,有不少人建議體育賽事也要進行改革,我想聽聽你的意見。」

很多國人大概都知道,老人家那是一個徹徹底底的足球迷,是足球的鐵杆粉絲,對足球運動情有獨鍾。

早年赴法勤工儉學時,有一次為了去現場看球賽,老人家拿出生活費買了一張門票。後來他對女兒回憶說,5個法郎是一天的飯錢,而且看球時坐的位置最高,連球都看不清楚。但直到晚年,他還記得那次比賽的冠軍是烏拉圭隊。

在回憶錄中中,後輩在描寫過老人家愛看球賽的習慣:「解放後,他一直是足球的熱情觀眾,有球必看,連在京城先農壇體育場娃娃隊的比賽,他也去看。不但他自己去看,還帶著我們去看,看不懂也要去。我們小時候就大半坐在休息室中喝汽水。慢慢地大了,也都成了看足球的『癮君子』了。」

1974年夏天,老人家觀看了關於第十屆世界杯足球賽的紀錄片《世界在你腳下》。原國家體委負責足球工作的人員回憶:「在放片的3個多小時中,他一直沒有休息。他也很少問我問題,話不多,有的時候看到盡興處就很簡短地來個評論。」

看完後他似乎意猶未盡,馬上問:「還有什麼?再放!再放!」「於是我們一點都沒休息,馬上把帶來的世界杯決賽等紀錄片放給他看。」

1990年的意大利世界杯,據回憶,當時他正好已經退休,「這下有時間了,連實況帶錄像,一共轉播了52場,他看了總共50場球,可算是過了癮了。」

可見他對足球的熱愛,這就對他說出這次國足沒有進入世界杯感到遺憾是非常理解的,王洛還是一個籃球迷呢,這就是老人家的一點小愛好。

一些國足老球迷可能知道,咱們的國足在這個年代那還是很強的。

80年代的華夏足球還未實行職業化,專業體工隊培養出來的球員雖然收入不高,但是基本功紮實、集體榮譽精神強,能吃苦,敢於拚搶,敢於擔當。

不過由於當時剛剛改革開放,國足和國外的球隊交流並不多,因此在國際比賽經驗等方麵存在不足。

當時的國足在蘇永舜的調教下,主打地麵配合,強調兩翼齊飛,中路包抄。

陣型以442和433為主,沈祥福+古廣明的邊路組合是進攻利器,在中場有被譽為「中國貝利」的容誌行,德藝雙馨的10號。

遲尚斌則是後防大閘,李福勝被認為是亞洲最好的門將。

國足球員普遍是亞洲一流水準,像古廣明後來留洋德國,坐穩了德乙主力位置。

雖然參加的國際比賽不算多,但國足麵對亞洲二流呈現出碾壓態勢,對陣亞洲最強隊也是絲毫不覷,能打得有來有回,互有勝負。

1982年世界杯預選賽亞洲和大洋洲合並在一個賽區進行,共有20支球隊報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開局拯救扶弟魔親弟弟 是美女不是黴女[快穿] 黎東大帝 洪荒之大哥成盒後認親伏羲女媧 既往不咎 重生為蛇:我能無限模擬人生 朱元璋是我爹,穿越大明啃老! 我活在遊戲之中 諸天讀書人 七零之漂亮小裁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