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之談(2 / 2)

加入書籤

「回大公子,最早來的是鄭家,輸糧四千石,乾柴五車……」薄曹從事不敢怠慢,比對著自己記下的賬本念了起來。

由於數據過多,虞熙沒辦法從乾巴巴的敘述中得到太多有用信息,便要了賬本來看,讓薄曹從事自去做事,不用管他。

結果一看賬本他才發現,簿曹從事剛才就是在念賬本。

在書房經歷了整整半天荼毒的虞熙,以為自己可以坦然麵對這個時代的文書了,但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文字,加上與自己習慣相悖的排版,再加上數學這一門死亡學科,還是讓他的太陽穴一抽一抽得疼。

這種混亂的記賬方式更是雪上加霜,難怪這麼多人到現在都算不明白到底運來了多少物資。

虞熙硬著頭皮讀下去,讀了兩卷竹簡之後忍無可忍地要來了未寫過的竹簡和筆墨,親自提筆開始整理。

簿曹從事在一邊大氣都不敢出。

虞熙在竹簡上列了一個表格,橫向是各項物資的名稱,縱向是世家姓氏,最後一行還專門留了「總計」的位置,方便算總賬。

將數字往表格裡填就簡單多了,不僅簡單,而且還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薄曹從事看得目瞪口呆,往常他們記賬向來都是某年某月某日入賬多少又支出多少,到了第二日就又接著前麵的寫,到了要對賬的時候,手下所有小吏連夜不停地算,一熬就是幾天幾夜,還總因為各種原因對不上賬。

大公子這種記賬方式實在是高明啊!

虞熙整理了幾卷,見不停地有物資入庫就讓簿曹從事接手了。自己則拿著記好的小抄,在送過物資的士族姓氏下麵點上一個小黑點。

他已經開始逐漸理解世家大族的遊戲規則了,這些沒被點上墨點的都是他以後可以清除的對象,隻要找個合理的罪名,沒有士族會站出來指責他的行為。

而在他發出通牒之後還不支援平城的士族,基本上已經默認了他們選擇站在成參一方,他連處決他們的理由都是現成的,連編都不用編。

虞熙對著竹簡看了一會兒,在「鄭」字上打了一個鈎。鄭家不僅是第一個表態的,連送來的物資也是最多的,這就難能可貴了。

鄭家是渝州的老牌世家,渝州牧換了幾屆,世家被割了幾茬,唯有鄭家依舊屹立不倒,把自己打造成了「渝州不倒翁」一樣的存在。

這倒不是因為鄭家有多麼強大的實力,純粹是因為鄭家每一任家主都是非常了不得的俊傑——識時務的那種。

為了在太守打壓、同行碾壓的政局當中生存下來,鄭家一直把自己的外表整得非常無害,從來不留下任何把柄,在大家都在拚命內卷的時候早早地就躺平了。

你可以削弱我,你可以針對我,但你永遠也找不到理由滅掉我。

虞芒想對鄭家下手很久了,十幾代的積累足讓鄭家在渝州稱王稱霸,但鄭家一直都是一副不溫不火、與世無爭的模樣,隻有在重要決策時才會發表自己的意見,而且多數情況下還是「英雄所見略同」之類的發言。

這正是問題所在,誰也不知道它藏了多少的底蘊。

但見「鄭」這個字還出現在虞熙的小本本上就知道,虞芒最終還是沒有對鄭家出手。

因為鄭家要錢給錢、要糧給糧、要人給人,給完了還會問你夠不夠,不夠了我全家上下縮衣減食給你湊。

虞芒還有什麼好說?

人家這麼上道,他也不能沒事找事,要在官場上混,總不能破壞潛規則。

虞熙在書房看到虞芒給鄭家的批注時就對這個「特立獨行」的世家產生了興趣,打算找個機會接觸一下。

但這是以後的事情了,他現在得去找陳裕了解辛澤那邊的動向。

眼見已經到了酉時,估扌莫著不會再有士族子弟送物資過來了,他便去東門尋陳裕。

按照倆人昨夜的謀劃,辛澤極有可能派軍強攻,爭取把檄文的影響降到最底。

他們需要倚靠世家的資助守住城門,隻要守住了這一次,後麵就好辦多了。

但是辛澤沒有下令攻城,而是跟他們打起了口水仗,發文針對《討成參檄》一條條地反駁。陳裕在世家的支援到達之後信心大增,也不甘示弱地繼續撰文,雙方就這麼從早上辯論到了現在。

負責喊話的兵卒嗓子都喊啞了好幾個。

別說是虞熙,就連陳裕也對此感到非常的迷惑,麵對大公子的詢問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這是什麼新形式的疲敵之計,欺負他年紀大,想要靠寫文累死他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長兄妻,不可欺 這隻雌蟲恃寵而驕[蟲族] 綜武:金榜第一被曝光,始皇懵了 昨日喧囂 海賊:快樂萌貓 帶著空倉庫回八零 霍總追妻火葬場 我的虛擬女友全性轉了 聊齋最強關係戶 給古人直播整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