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你又怎知不是故意而為?(求訂閱)(1 / 2)

加入書籤

話音剛落。

王賁就反對道:

「陛下萬萬不可。」

「當年之所以能出兵平天下,是因為天下禮崩樂壞、瓦釜雷鳴、高岸為穀、深穀為陵,大秦出兵是為免天下繼續陷入連綿兵刃震盪,也使天下再無裂土之患,故而出兵橫掃天下。」

「而今天下歸秦。」

「天下子民皆為大秦子民。」

「再派大軍平亂,恐落天下人口舌。」

「若是被有心人傳謠,說大秦未視山東子民為秦人,大秦好不容易歸服的民心,止住的五百載殺伐,恐會前功盡棄,到時天下無疑會再度陷入到殺伐動亂,天下必定血流漂櫓,生民也將塗炭流離。」

「就算大秦日後重整山河,地方對大秦的不信任已深入人心,再想修復是難上加難,加上六國餘孽尚在,地方必定反復,大秦稍不注意,就會重現分治裂土之狀。」

「請陛下三思。」

嬴政笑道:

「王賁你多慮了。」

「其中憂患,朕豈會不知?」

「朕想的是,繼續推行大秦田製,朝廷則靜觀其變,等到地方真的生亂,再迅疾出手,一舉盪清地方叛亂,同時將大秦田製徹底廣而告之。」

「地方亂象。」

「在朕看來,就在法上。」

「民眾不知法,法官法吏普法艱難,加上地方官吏跟豪強勾結,以致黔首遭受多重剝削,民不聊生。」

「朕非是要對黔首出手。」

「而是對地方官吏及豪強世族下手。」

「以一城一池為界,逐步解決地方兼並問題。」

王綰作揖道:

「臣還是覺得不妥。」

「一城一池的解決隱患,固然最好,但這不現實,一旦朝廷對某地進行清理,其他郡縣必定人人自危,到時其他郡縣的違法之人為了不事發,必定會教唆黔首叛亂,到時天下就亂了。」

「這豈不是正中六國餘孽下懷?」

「眼下朝堂的問題,在於不知地方官吏的忠心情況,陛下的想法一旦施行,若是地方官吏忠於大秦居多,那地方尚且能平息,若是地方官吏貳心居多,還會害了那些忠於大秦的官吏。」

「土地兼並問題雖然棘手,但還沒到朝廷跟天下割裂的地步,若是真這麼施行,天下會很快陷入慌亂,六國餘孽也會乘勢而起,原本對大秦有好感的士子黔首,也會直接倒向六國餘孽。」

「此策萬萬不能施行。」

「請陛下三思。」

嬴政微微額首。

冷哼道:

「那朕就隻能行飲鴆止渴之策?」

王綰麵色一窘。

他不想同意這項政策。

但眼下時局如此,為之奈何?

李斯道:

「這就是這次田政的古怪之處。」

「爆發的極為突然,又十分的迅猛,沒有給朝堂太多應對辦法,以至於朝堂隻能劣中擇優。」

「更令臣驚詫的是。」

「田政之事爆發的時間點。」

「這事早不爆發,晚不爆發,偏偏在朝堂要對匈奴動兵之際爆發,時間點卻是卡的太過精妙。」

「若是早一點,朝堂就能采納鄭國的建議,三府通聯,徹查地方兼並問題,晚一點,匈奴之戰平定,不少將士能憑借軍功,進入到地方為吏,可直接將地方大換血,土地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但田政爆發就卡在這個節骨眼。」

「朝廷練兵也有數月,開拔在即,朝廷不可能因此打斷計劃,時值開春,軍隊開拔,加上農耕,三府都有些抽不開人手,這事情爆發的節點過於準確了。」

「臣擔心。」

「這是有人在算計朝堂。」

「想借此試探陛下的底線,以及陛下對兼並的態度。」

嬴政雙眼微闔。

點頭道:

「朕不擔心這些。」

「隻是些見不得光的宵小而已。」

「何足掛齒?」

「你們幾人都對田政持同樣看法?都認為田政還是當變,隻是要盡可能減少損失?」

王綰點頭道:

「臣確實是這個想法。」

「但無論陛下最終作何決定,臣都堅定擁護陛下的決定。」

王賁和李斯跟著道:

「臣亦然。」

嬴政看了三人一眼。

冷聲道:

「田政之事,朕心中有數。」

「你們下去也當繼續深究,使黔首自實田,看似是對各方利好,其實於國於民皆無利處,政策一下,大秦恐難以安定了。」

王綰道:

「臣定謹記陛下之言。」

「回去後,定繼續研究田政之事,以期找到更好的解決之策。」

嬴政點點頭,揮手道:

「下去吧。」

「王賁留下。」

「臣等告退。」王綰和李斯對視一眼,朝嬴政躬身一禮,緩緩的退出了偏殿。

殿內隻餘君臣二人。

嬴政倒是沒有再問田政之事,反倒問起了王翦的現狀。

嬴政開口道:

「王老將軍身體如何?」

王賁神色一黯。

低聲道:

「多謝陛下關心。」

「阿翁阿翁身體越發不行了。」

「這段時間用勺碗已無法餵藥,清醒的時間也越來越短了。」

說著。

王賁已是強忍不能,眼淚大滴落下。

嬴政輕嘆一聲。

唏噓道:

「王老將軍卻是受苦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我在廢土有座無限商城 我的人生重開修改器 諸天之苦海億萬重 海賊鋼骨 這神醫能處,娶千金小姐報恩 我在生存遊戲裡爆紅 我當教主的那些年 封天劍神 獨占 神之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