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第十三次相親167(1 / 2)

加入書籤

第251章 第十三次相親167

後者優於前者的地方,就在於故事裡,善良的人獲得相對妥善的安置。

作者給好人在骯髒黑暗的人世之外,留下一個乾淨無汙穢的白茫茫雪穀,作為僅剩的兩個好人的安身之處,就像是上帝為亞當與夏娃建造的伊甸園,有男,有女,有飛禽,有走獸,有深山密穀,有晴天白雪,沒有惡人,沒有齷齪的交易,更沒有醜陋的人性。

人性到底是美?還是醜?

人生本善?還是惡?

這實在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

不是全知的智者,斷然不敢對這件事妄下論斷。

隻是一提到人性,他就會忽然想起,最令人討厭的歷史人物,漢初軍事家韓信。

這個人物是他所知的所有歷史人物裡,最讓他瞧不順眼的名人。

他不否認這人的才學,但很不喜歡這個人。

其實,也不是針對這個人。而是對他以自身經歷揭露的某些現實,感到厭惡至極卻又無可奈何,於是乎連帶著對這人也是極其討厭起來。

韓信身上有兩件事,讓他甚至覺得這人是故意在以一種怪異的行為藝術方式,向人們展示人性的醜惡。

第一,此君在手握大權後,沒有向地痞無賴復仇。這在現在看來,可歸結為心月匈廣闊,生有一副菩薩心腸。畢竟,真能做到「以德報怨」的人不多。世人還是睚眥必報者居多。

按照這種善男信女的心思,盡管韓信放過惡人算是失刑,但也算不得罪大惡極的過失,就算沒有所謂的福報,至少不該落得一個被主子殘殺的結局。

這其實很有些黑色幽默的意味。一個人饒過有不共戴天仇恨的仇敵,本想向所有人展示自己的大度和善良,卻迎來他人最惡意的回報。

當然,他所展示的善良,或許並不被時人認可,反被誤解為

讓人匪夷所思的怪異行為。

當時的人大概是如何對付仇人的呢?

孔子本人就說過「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也就是說,看似溫文爾雅的孔子就不贊成韓信的做法。

如果「鞭屍尤恨楚平王」的伍子胥知道世界上竟然有韓信這種人,大概會被驚掉下巴。

以血還血,以牙還牙是通行於古今中外的習慣法。

有道德瑕疵的齊襄公被後人視為頂天立地的偉丈夫,就是因為他敢硬頂著列國巨大的軍事壓力,以及春秋時代不主張滅人家國的政治倫理壓力,徹底消滅幾百年前害死祖先的敵國,給被烹殺的祖先復仇。

盡管他死得不光彩,但復仇一事將齊國領土擴展一倍有餘,為將來稱霸天下的事業奠定堅實的基礎,使他雖死猶榮,是國家的好君主,軍隊的好統帥,祖宗的好子孫,人民的保護神,被極其講究禮法的士大夫們尊上一個「襄」字。

就算是《春秋》都不得不秉筆直書,為先祖復仇是一件大快人心的正義之舉。

再有,雞鳴狗盜者的領袖孟嘗君。這位公子為個人私利勾結敵國戕害母國,雖才學無雙雄視天下,卻也是聲名狼藉之輩。

他受秦國迫害出逃後,在趙國的一個小鎮上被鎮民群嘲,受辱後命令門客屠滅該鎮。

天下列國君主、公子、名將、豪傑,不論敵友,無一人因此指責孟嘗君。

為什麼沒有政敵以此責難他呢?

就算沒人能給那些被殺者公道,難道還會沒人敢站出來說句公道話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娘子錦鯉運 再造聖主從繼承道觀開始 簽到長生 七界共存 我,真的狗 星球修仙記 文壇鬼才?我真的不是! 封印千年的徒弟他回來了 你已是妖魔 逆天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