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第十三次相親168(1 / 2)

加入書籤

第252章 第十三次相親168

連韓信都隻能俯首帖耳的皇帝,就憑他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平凡人,難道真能逆勢而為,成功絕地反擊嗎?

這倒不是他妄自尊大,事實上,造反對於位高權重如楚王者,並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特別是皇帝身在楚國境內的時候。

隻要給他貴為王爵的身份,幾萬軍隊的指揮權,再有五百名左右的死士,就算是歷史上的任何帝王,哪怕是成吉思汗或者亞歷山大大帝親臨,隻要身在楚國境內,都會淪為他的階下囚。

這不是他異想天開的胡吹法螺。五百死士攻城略地稍顯不足,發動一場宮廷政變卻綽綽有餘。

歷史上,位卑者以少勝多推翻上位者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

扶桑島上不可一世的織田信長,不就被明智光秀輕易終結了嗎?

這種事在華夏歷史長河裡,更是屢見不鮮。

諸如:春秋時代楚穆王擊斃楚成王;戰國時代趙惠文王餓死趙武靈王;匈奴單於冒頓射殺單於頭曼;大唐皇帝唐太宗推翻唐高祖;大唐宰輔張柬之顛覆女皇武則天;金國海陵王的宮廷政變等等。

他們發動政變實際動用的兵力有多少?

並沒有多少,多則幾千人,少者幾百人。

與他們相比,執掌楚國軍政大權,手裡有雄兵數萬,隻要舉措得當,絕對可以在楚地致劉邦於死地。之後,他再徐圖天下,當皇帝都未必不能成功。

事實上,要做成這種事一看實力,二靠決心。某些時候決心比實力更重要。這不是唯心主義的主觀臆斷。

歷代推翻皇帝的政治家中,最特殊的大概是武周張柬之。

這位老爺子沒有自己的班底,基本上是位舞動他人刀劍的政變者。也就是說,他本身沒有力量,隻有一顆想推翻女王的雄心,造反所用的力量全部來自別人。

這件事有趣就在這裡。那些本身有力量造反的人,非得被他使喚才會行動,就好比一群獅子老虎,非得看到指揮棒,才知道可以進食。

在看來,一群有權勢的人,被最沒權勢的人如臂使指,是非常滑稽的事。

那些人為什麼明明有造反的實力,卻非得等到出現一位張柬之,才鼓起勇氣排牆而進,殺二張,向女皇逼宮呢?

因為他們下不了決心,瞻前顧後思緒萬千,手有利刃卻哆哆嗦嗦不敢下刀,必須要有人充當這群烏合之眾的主心骨,才能把這一刀劈下去。

兩者對比,張柬之像是高大的巨人,那些權貴都不過是侏儒。

但是,這位大人隻是泥足巨人,徒具其表,並無實力作為內部填充物,就像是一堵腐朽的牆,經不起任何形式的猛烈撞擊,身處在長安權貴間,就好比立國初期的普魯士國,僅是一堆鐵罐子裡的陶罐,一旦遭遇使勁碰撞,非土崩瓦解不可。

其政治對手大都看透其虛弱的本質。武家殘餘分子隻是動動嘴皮子,就終結了被封王的張老爺子,以及另外四位神龍政變的推動者。

而那些被政變五王揮動的「刀」們,要等到下幾次政變,才會在自相吞噬中,決出最終的幸存者。

歷史上,有能力造反的人很多,但真正付諸實踐的人很少,大約是他們沒遇到如張大人這樣果敢的主事人。

大多數沒能舉事者,多是書生造反三年不成的類型,就像漢淮南王劉安做了一輩子造反計劃,為掩人耳目還編寫出一部恢宏巨著,被後人尊為道家理論的實踐者,甚至被傳說成一位白日飛升的得道者。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娘子錦鯉運 再造聖主從繼承道觀開始 簽到長生 七界共存 我,真的狗 星球修仙記 文壇鬼才?我真的不是! 封印千年的徒弟他回來了 你已是妖魔 逆天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