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第十三次相親171(1 / 2)

加入書籤

第255章 第十三次相親171

其要訣就是,恐懼來自心境。正如一切喜怒哀樂本質上都是來自於心,而非源於外界的榮辱。

當心境不同,麵對同樣的事情,就會有不同的感觸。

就好比,一個中了大獎的人,興高采烈地走在大街上,不光是會覺得天上的雲分外清秀,樹上的鳥叫聲極其優美,就算被人一腳踩髒光亮如新的皮鞋,也不會因此動氣。

要是換上一個生活極其不如意的人,在大街上被人踩髒新擦乾淨的皮鞋,至少會與對方大吵一番,甚至有可能上演全武行。

有些人總覺得社會的戾氣在加重。

所謂戾氣,也就是人們對他人的容忍度很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像是堆滿乾柴的柴房,隻有有一星半點明火,就會「嘭」一下子爆燃起來。

這實際上與人們對生活的滿意度有關。

有很多人喜歡戲謔王陽明的那句「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

按照他們的邏輯,這句話就是一句沒有任何營養的車軲轆話。

對此不能苟同,倒是覺得這話某種程度上,反應了世界的本來麵目。

事實上,我們看到的世界,感覺到的一切情感變化,甚至生命與死亡,都不過大腦創造出來的幻想,是想象的產物。

也就是說,我們所認為的世界,其實隻是存在腦中的世界。這個世界裡的一切,都是以認知為前提的。

如果,我們沒有認知到某物或某事。就算這件事正在我們身邊發生,在腦中世界裡也並不存在。

隻有感覺器官探查到這件事,並在大腦裡構築出幻象,才能把這件事真正呈現給我們的理智。

譬如:兩百米外,有一支箭射向某人。

在這支箭被人發現前,該人不會恐懼,更不會躲避,當然也不會受傷。

此時,中箭的後果不會對他產生任何影響。

即便他必將中箭,但在他感知到這結果之前,不會在心中產生一絲波瀾,自也不會在行動中,對這種結果有所應對。

也就是說過,在他知道有一支箭射來前,這支箭,以及中箭的結果,對他而言就是不存在的。

雖然我們以路人視角,在箭離弦的那一刻,就知道箭與那人的關係。

但那人不知道,所以在從箭飛出,到箭紮進其身體裡之前,箭對於這人而言就是不存在的。

有些人可能因箭與人之間隻有區區兩百米的距離,出箭與中箭不過幾秒的時差,就感覺不出什麼叫「此花與汝同歸於寂」。

那麼,把時間跨度拓展為一萬年,應該能讓事實看起來更清晰,也更容易理解一些。

比如:在一萬年前,有一顆彗星向著地球飛過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娘子錦鯉運 再造聖主從繼承道觀開始 簽到長生 七界共存 我,真的狗 星球修仙記 文壇鬼才?我真的不是! 封印千年的徒弟他回來了 你已是妖魔 逆天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