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三花盈門(1 / 2)

加入書籤

白魚、銀魚、白蝦合稱『太湖三白』,是沿太湖的時令特產。姑蘇自古的菜譜中,以這三種為食材的數不勝數。

『三花盈門』是孫若涵從古籍中復原的一道官府菜。

蘇州的官府菜很多,過去官府衙門各有自己的菜單。剛開始隻是為了迎合上官的口味,後來也作為一種官宦衙門圈中的文化而傳承下來。這『三花盈門』是古籍中記載的當年蘇州織造府中流傳的菜單中的一味主菜,主材取的是白蝦。

以蝦腦、蝦籽、蝦仁作為『三花』,口感清澈,營養豐富。

取蝦腦、蝦籽的過程比較繁瑣,很費人工,但對於孫若涵還說也隻是個熟能生巧的事。相比豆芽裡塞火腿肉那種為了炫技而炫技隻為了討好慈禧的菜餚,蘇幫菜不屑於列入菜譜,真正的官府菜都是幾百年中經歷無數味蕾挑剔而成的味道。精致,而不做作。

點了幾味主菜,文徵明並沒有急著放孫若涵去做,而是拉著他坐下。

「我之前未問,孫先生你置辦這花園花費幾許?實不相瞞,王兄多年在外,如今歸鄉未置辦家業,如今想要買個院子安家。」

「這你可問錯人了,我沒買下這院子,也不知花費如何。」孫若涵笑道。

他初入秘境,身上可沒有什麼銀錢。這院子原本是一個大戶人家的,隻是受災後家主遭了難,一家幸存的幾口人平時也沒有生計,早晚也隻能將這院子賣了。孫若涵遇到了,索性租了東邊一半的園子,西邊的廂房依然是戶主一家住著。

一則戶主已經人丁稀落,用不著這麼大的屋子,而他賺的錢也能作為租金補貼給對方。雙方都好說話,也就是雙贏了。

這院子,實則就是園林。

所謂的蘇州園林,其實過去也都是大戶人家置辦的家業,從沒有供大眾欣賞而建園林的說法。如果真的要買下,即使以他的本事,沒個三五年的積蓄也買不下來。若放到後世,這樣的園林沒有十多億是不要想建成的,光布置的太湖石都是天價。現在或許便宜許多,但也不是個小數目。

「不過這一片的荒地很多,都是兩年前受災後荒下來的,若是有意不妨買下來自建,應當能更便宜一些。」孫若涵補充道。

他說這話,隻當是對方想要建個三五進的院落。雖然姑蘇城歷來繁華,寸土寸金,但趕上這個災後重建的年歲,地恰好不太值錢。而如今災民雖然被安置,閒餘的也不少,願意以工代賑,人工也算便宜,或許管一口飯就夠了。

王獻臣想了想,默默點了點頭。隻是他想購置的卻不是一兩畝地,想造的也不是三五間院落。

這一餐,文徵明既然不怕花錢,孫若涵自然也不怕賺錢,隔壁的老人小孩都等著錢糧度日呢。

依蘇州菜的上菜習俗,蝦總是第一道熱菜。當『三花盈門』端入花園的那一刻,仿佛整個花園都安靜了。

重重吸了一口空氣中的香味,就連在京中錦衣玉食都見慣了的王獻臣也不由得失了神。按照當今天子的習氣,常常在宮中設宴禦請眾臣,禦膳房的手藝王獻臣也是嘗過的,可如今感覺竟遠遠沒有孫先生的奇妙。

文徵明更不客氣,說是洗塵宴竟也不顧王獻臣,當先舀了一勺。

金黃的蝦腦和蝦籽顆粒分明的均勻撒在蝦仁上,色澤分明,香味愈發濃鬱。當那第一口觸及舌尖的剎那,極致鮮味的刺激竟讓他打了個寒顫,一時間連說話都忘了。

裹著蝦仁的顆粒,細細咬碎了,每一顆都是鮮香的寶藏,忍不住一顆一顆去體會,隻一口就值得品嘗玩味許久。

直過了盞茶的功夫,他才回過神來。

「這『三花盈門』,果真是三花盈門,不虧以人生三大喜為名。」

金榜題名時,那幸福的味道大約也是如此了,其他什麼都不重要,隻這一刻的享受。將那些不愉的、麻煩的都拋在了腦後。

白居易曾著詩道:「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後人又增言:「勸君莫食三月鯽,萬千魚仔在腹中。」,卻沒有人說『勸君莫食五月蝦』的說法。

隻因為蝦籽那美味真讓人舍棄不掉,如同蟹黃,一個仲夏、一個秋分,是姑蘇人餐桌上無法割舍的美味,所以連老祖宗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這菜其實也沒什麼神奇。雖要花些功夫,做法也不繁瑣,吃的就是白蝦的新鮮。」

孫若涵說的簡單,文徵明和王獻臣卻不會當真。若是真如此簡單,宮中禦廚怎麼做不出來?

「得了,看來我真的要寫字抵債了。」

王獻臣也吃的很享受,又很仔細,這是他多年沒有嘗到的家鄉的滋味。

其實在這個時代廚子的地位是不高的。有道是『君子遠庖廚』,每日裡烹飪生禽,殺生染血,尋常人也會麻木,進而將殺生視為習以為常之事。儒家不是佛家,不禁殺生,但也有『勿以惡小而為之』的說法,尋常殺雞殺羊日日見血,這殺念積累了,防不住對人性也會漠視。

用後世的話來理解,就是san值會降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發現皇帝是女人後… 重生後,頂流愛豆他纏著我官宣 身為反派的我根本不像反派 看著我睡長命百歲 恐怖復蘇之,開局路遇詭物 我靠賣玉雕爆紅娛樂圈 鬥羅:淩天一槍 女總裁的非常保鏢 甜溺 幻想次元真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