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開元二十九年(第二更)(1 / 2)

加入書籤

「故人不可見,漢水日東流。

借問襄陽老,江山空蔡州!」

九月,襄陽峴山腳下,陳成陪同王維在孟浩然的墓邊祭奠。

王維作了一首《哭孟浩然》,幾度落淚。

他將從長安臨潼帶來的「新豐美酒」灑在漢水中。

陳成也開了他視為珍寶的「劍南燒春」,給自己和王維各倒了一碗,餘下也和王老師一樣,全部灑在漢水中。

「夫子啊,這酒原本是等待重陽節,王老師也來了——咱師徒三人一起把酒言歡,暢敘別情的,誰能想到,最後『遍插茱萸少一人』,少的那個人,偏偏是你呢!」陳成喃喃自語著。

王維今年升官了,從八品小官升為了從七品下的殿中侍禦史,仍然是坐不了「南床」的小官。(南床為侍禦史專席,侍禦史稱「台端」、「端公」,殿中則是「副端」。)

無論如何,升官是好事。

何況他又得了「知南選」的差事,一路南下來主持地方科舉考試——隻要運氣好,總會遇到幾個如陳十一郎這般有天賦的少年郎,以後也算是他學生吧?

隻是陳十一郎小時候那樣驚才艷艷,長大了反而平平無奇了。

收到陳成邀請參加「第一詩會」的信件時,王維還是十分高興的,無論如何,他很看重這個學生,更何況在襄陽還能遇到那麼多的好朋友。

還沒到襄陽,坐船在江上的時候,他就已經逸興遄飛,詩意噴薄了。

於是臨江吟出一首《漢江臨汎》: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一句如有神助,乃是超凡入聖的奇絕妙筆,他自己也格外得意,並試圖以此詩奪回「天下第一」的名號。

哪知到了襄陽,物是人非,故友已逝!

什麼「天下第一」,什麼「技壓群雄」,爭強好勝的心思全都沒有了。

孟夫子不知當了多少屆各大詩榜的「天下第一」,此刻仍然是——

塵歸塵,土歸土。

他邀陳成隨他一路南下,看看南方風物,增長學歷見聞,也不錯。陳成覺得身心俱疲,婉言謝絕了。

「十一郎日後有什麼打算?」王維問陳成道。

「打算?」陳成一片迷惘,搖搖頭。

孟夫子一去,「詩道會」也成泡影,總不能在孟夫子的墳頭大家飲酒取樂吧。

失去這條大腿,陳成不知,又有何人可抱。

邊塞是一個出路,邊塞詩人們的脾氣也很合陳成的胃口,王昌齡臨行前還說過可以拉小陳進他們的群聊——

但是聯想到「陳萇起兵反唐,意欲恢復陳朝江山」的江湖傳說,你還敢去嗎?

「我應該……」陳成眼中無神:「還是回房陵去吧。」

王維嘆了口氣,欲言又止。

陳成笑了笑:「老師不必掛懷,我年齡還小,心性也仍需磨礪。潛心學習一段時間,未嘗不是好事。」

「也好。」王維點點頭:「等我這次歸程時,你再隨我一道回長安吧!」

陳成苦笑,卻又怕辜負了老師的好意,勉強點點頭。

長安,我也想回去。

可是——

我回得去嗎?

小陳重出江湖的第一次嘗試,以失敗告終。

……

陳成給王維送行,一直送到郢州(今鍾祥)。

一路上王維怏怏不樂。

在郢州刺史亭,王維不吃不喝,用一整夜的時間,畫了一副孟浩然的肖像。

畫上孟夫子白首紅顏,斜伏馬上,醉意憨然,仍作吟誦狀——

栩栩如生,陳成等人都說很得夫子之神韻。

王維便把畫像懸於刺史亭中,取名《襄陽孟公馬上吟詩圖》。

這座亭子便被後人稱作「浩然亭」。

唐懿宗鹹通年間,新來的刺史鄭緘看到該亭勃然大怒:

「焉有賢者之名,為趨廝走養,朝夕言於刺史前耶?」

也就是說,先賢孟浩然的大名是你們這些凡夫俗子可以直呼名諱的嗎?

於是改名為「孟亭」,延續後世。

後來,孟浩然的老鄉,晚唐大詩人皮日休寫《郢州孟亭記》時說:

「明皇世,章句之風,大得建安體。

論者首推李翰林、杜工部為之尤。

介其間能不愧者,唯吾鄉之孟先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王妃的捕快生涯 諸天之從歪嘴龍王開始 真少爺靠拆家苟出甜寵劇本 迷糊丫頭冷峻少 24小時雜貨鋪 鬼王的傻妃又狂又傲 末世直播:神魔遊戲,罪孽救贖 機杼若己出 我靠美食征服了大佬們 上門神婿